试论学生新闻素养的培育和提升

    杨智英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关于新闻的知识内容逐渐走进了教育领域,同时也被教育工作者们重视,新闻体裁的相关内容被选入到人教部编版当中,主要的目的是提升学生们的新闻素养。现阶段的人教版部编的语文教材关于新闻板块的内容是要予以不断完善的。把新闻的内容和语文教学相互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不但能够体现出语文的理念,同时也体现出新闻的开放性。

    一、紧跟时代脚步,适当加入新聞的内容

    新闻主要是为人们传播一些未知的内容,它具有及时、互动等显著特点,也是现阶段中学生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学习内容。将初中人教版教材适当的融入这些新闻体裁,不但能够使学生们对语文教学更加感兴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们语文学习的能力。

    语文教材中加入一些关于新闻的内容,紧紧和语文教学相融合,重点介绍关于新闻的作用以及相关的作品,引领学生正确认识新闻,有效判断新闻中的信息是否真实,提升学生们的辨别能力。这样就不至于学生们在网络时代中迷失自我,可以适当把新闻的内容放在书本中,作为学习的一部分,重点要让学生们了解新闻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尝试着关于新闻的写作,有助于提升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例如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虽然距离现在很遥远,但是当给学生补充上国民政府同一天对事件的不同角度报道,学生能更明确新闻是有一定立场的,要学会辨别。

    二、增加实践学习板块,提升新闻素养

    所谓知识的学习,是不能够局限于课堂当中的,现阶段的语文教材中都加入了新闻的相关内容,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们的新闻写作水平。想要达到更好的效果,凭借着阅读是完全不够的,应该在书本中适当融入一些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提升学生们的新闻阅读兴趣、提升学生们的新闻素养水平具有非常明显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课后练习、学习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等不同方式去了解新闻、学写新闻,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符合现阶段新课标的需要,同时学生们也能够更好融入其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大多数语文教师会订阅报纸,采取课前读报活动以期为学生打开通向外面的窗户,了解外部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但很少有教师重视学生们实践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议论文《敬畏自然》的讲解过程中,合理利用文章插图等图片信息,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如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通过这些图片可以发现什么?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在文中通过何种表达方式体现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内容,深入地分析内容。如“同学们,作者为了阐明“敬畏自然”观点,通过哪些论据作为支持?”“如果是你,你会通过怎样的方式论证呢?”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深入理解、分析,在无形之中就会明晰论点、论证以及论据之间的关系,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合理应用。

    三、有效的选择具有审美性的新闻内容

    由于考试分值较少的原因,大部分中学语文教师不要求学生掌握新闻写作,即使有,也是先讲解各类新闻体裁的写作注意事项,通常还会结合相应的例子加以分析,讲完了各种注意事项后,才要求学生课下写一则发生在身边的新闻。这种理论和实际活动相割裂的教学行为自然结不出甜美的果实,更唤不起学生对新闻的喜爱之情。

    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主要提倡审美教育和语文教学相互融合,要求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审美水平,重视对审美的体验。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新闻板块中适当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水平,要让学生们从小就了解到培育新闻素养能力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还要培育学生们的民族意识以及归属意识,让学生们从小就有一种热爱国家的自豪感。

    四、有效整合教材内外的新闻课程内容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说。但即使是举例子,也要生动活泼,手段之一是找到教材与学生生活的关系点,消除学生因为作品年代久远而产生的陌生感。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到学校以外的天地去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没有经过实践的锻炼和拓展的“新闻学习”必定是不完全的,更是幼稚的、长不大的。

    例如,在进行《谈骨气》的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基于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合理设置问题,“孟子的话与这三个例子之间有何关联呢?”“这三个例子的顺序是什么排列?可以颠倒这些顺序么?”“大家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通过合理的问题设置,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主动思考,引发学生探究,从而进一步明确“骨气”对于现实社会的意义。

    利用新闻选材的学习能够逐渐提升初中生的新闻素养能力,提升学生们在纷乱的信息中找到真实的能力,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来说是有很大帮助,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1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