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
冯培磊
【摘要】阅读者可以从名著中探索对于人生的思考,寻觅灵魂的歌唱,收获心灵的栖居。名著对中学生的成长,道德情操的培育,灵魂的塑造,心灵的熏陶,真正地学会做人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培养,都起到重要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名著的特点;社会原因;教育功利
中学校园理想的文化状态是:学生能够在课外时间,悠闲地沉浸在名著的海洋里,吸收着各种“营养物质”,使身心得到愉悦,精神得到享受。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多数学生都沉浸在题海训练题中,虽很烦恼但又无可奈何;个别喜欢阅读的学生,也只是喜欢一些时尚类的青春杂志或动漫小说。而对于古今中外名著,多数学生则根本不喜欢,名著阅读陷入了阅读困境。虽然近些年来,各地考试虽然加大了对名著的考查力度,但是收效甚微。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呢?现就这一问题,谈一谈其中的原因以及提高阅读名著兴趣的对策。
一、名著自身的原因
名著卷帙浩繁,内容庞杂,博大精深,形成隔膜,直接阻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名著的作者都是有豐富社会阅历的人,有复杂社会经验,对生活的感悟有着透彻的了解,对人生的看法有着独特的思考。因而名著的文化积淀深厚,内容庞杂精深。但是,中学生年少涉世未深,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积累,也没有多少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在阅读过程中,他们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从而产生各种阅读隔膜,影响了对文本的理解,进而阻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社会文化的原因
社会的意识形态多元、开放,经济的繁荣,科技进步,导致通俗娱乐文化繁荣,手机的网络阅读把很多学生注意力吸引了过去,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而且对学生的精神风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生活观念都有着强烈的影响力。
三、教育自身的原因
教育自身的急功近利,使得名著阅读让路给应试训练。现在,教育的急功近利,直接导致了名著阅读与考试的严重脱节;中学生学习的课程越来越多,挤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教师不是从学生读书做人开始,而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为了一时的升学成绩而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学校阅读环境的不畅通造成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条件决定着学生名著阅读的实效。现实的状况是:有条件的学生不愿意读,没有条件的学生想读但读不成。多数学校的图书馆不对学生开放,因为怕影响学生的学习,这不但造成学生文化知识的储备不足,而且也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中高考对名著阅读考查的简单化、概念化、模式化也起了误导的作用。尤其是中考对名著的考查主要来自课本对名著的简要介绍,学生只要背一背课本上的内容,就能够轻松过关,何必去费时费力阅读名著。
五、提高学生阅读名著兴趣的对策
“腹有诗书气自华”,名著的阅读对于中学生自身气质和内在修养的提升大有裨益。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阅读:精彩文段可运用精读方法,动笔圈点勾画,摘抄名言警句,加深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学习鉴赏。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自我阅读名著的习惯,学生自主制定阅读名著的计划,同时养成摘抄、点评名著的习惯。每学期阅读2-3本名著,并写出读书随笔和感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人物描写,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贴在班级读书栏中供全班阅读和讨论。在学生读书之后,教师要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经典诵读比赛,诗词大会,让学生展示自己读书的收获,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也会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除此之外,我觉得要真正把名著阅读落到实处,还应该单独设立文学名著阅读的课程。名著阅读课程的设立,并加大考查的分值和比重。名著阅读分值的增加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阅读紧迫感和压力,促使他们在课余时间自觉、主动地去阅读。语文教师也要在课堂教学中去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科学地阅读名著,才能真正让名著阅读蔚然成风,形成阅读名著的良好氛围。教师要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学生通过阅读改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