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必要性及思路
王红伟
[摘 要]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的具体实现模式,体现了新型工业化特征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河南省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走出经济发展资源有限、开发层次低之困境的根本路径,有利于增加就业、治理环境污染、减轻环境压力。应调整好不同利益集团和风险人的关系,利用经济杠杆整合不同企业;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保目标责任制,形成地方主要领导对环境质量负总责的约束机制;严格环保执法,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构建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区,以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F27;X324
[文献标志码]A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环境治理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共赢的必然要求。用循环经济理论来指导河南省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一种具体实现。
一、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工业园区的内涵
19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倡导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缓解环境压力、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循环经济的主要理论是3R”原则,即Redy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是将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以循环经济园区为主要载体,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产业生态学原理设计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它通过模拟自然系统建立工业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循环途径,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达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目的。生态工业园区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区之后的第三代工业园区,是生产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业园区建设模式,体现了新型工业化特征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是循环经济理论在工业生产中的具体实现模式。
二、河南省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必要性
近年来,河南省循环经济发展较快,2005年上半年确定了鹤壁等4个市、平顶山煤业集团等13家企业为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7年3月份正式启动了第2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目前已有38家单位入围,范围进一步扩大。但河南省在发展循环经济中仍存在资源型工业园区资源消耗多、排污量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十分必要。
1.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走出河南省经济发展资源有限、开发层次低之困境的根本路径
河南省水资源总量虽比较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水资源的1/5,属于水资源比较缺乏的省份之一;耕地面积虽居全国第二,但人均占有量仅0.07公顷,且实用耕地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虽是矿业资源大省,矿业资源种类多,但储备量不足;煤炭虽是支柱性矿业,但储采比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
在工业上,河南省以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矿产资源为依托,形成了包括轻纺、食品、煤炭、电力、化工、机械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但传统产业占主体地位,多属于层次较低的资源开发型产业,1美元产值所耗能源,河南省大约是我国平均耗能的1.2倍,是日本的19倍。同时,河南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从深度和广度方面开发利用也不够,实现废水综合利用的企业只有3家,全省废水利用率不足45%,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不足30%。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节约使用资源,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至最小程度,从根本上缓解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
2.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渠道
河南是有9 918万人口的大省,就业是头等大事,也是难事。国际经验证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可使就业减少型的社会向就业增加型的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可通过延长产业链而增加就业机会。例如,德国在2000年已有110万人从事循环产业,约占就业总人数的3.2%,循环产业成为其重要的就业渠道。循环产业的特点是劳动密集、就业本地化,在服务业中较为稳定,也有相当高的技术成分,有人称之为第四产业。在欧洲,循环产业已成为提供就业机会的新兴产业之一。
河南省应积极利用园区经济能够促进相关企业发展和生产要素聚集、加速城镇化进程的职能,形成和扩大农产品市场,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拓展空间。第一产业可以围绕相对集中的园区及城镇生活物质需求市场的逐步形成和扩大来调整种植业结构,第三产业可以围绕园区物流市场大力发展物流业、修理业、餐饮业及其他相关服务业,延长产业链,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治理环境污染、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目前,河南省一些企业治污工艺不合理,设备老化,运行成本高。据调查,河南省大部分小造纸厂1吨纸的利润仅为130~200元,而生产1吨纸所产生污水的治理费用就需300~500元,小企业根本无力进行治污。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通过各企业之间工业废物交换和资源化利用,可实现整个园区自然资源低投入和“三废”低排放甚至于零排放,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园区内企业之间可通过工业共生、要素耦合和工业生态链实现废物、能量、信息的交换,通过工业食物链实现物流的闭路循环,使园区对外界的废物排放量趋近于零,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河南省生态工业园区的具体思路
1.调整好不同利益集团与风险人的关系,利用经济杠杆整合不同企业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市场、政府及企业的推动,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独立企业寻找上下游合作企业存在不确定性,暗含着机会主义和投机行为。为弥补上述市场能力的不足,政府应加大对工业园的宏观调控,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调节、仲裁,加强风险管理。同时,应延长生产者责任期,将生产者对产品的责任延长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即产品使用结束之后。生产者不仅对产品的性能负责,而且承担产品从生产到废弃对环境影响的全部责任,这样,生产者必须考虑包括原材料的选择、生产过程的确定、产品的使用过程以及废弃等各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生产者责任期的延长,使得生产者必须在发生源抑制废弃物的产生,从而重视设计对环境负荷压力比较小的产品,使企业在生产阶段就考虑到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之一是降低成本,追求经济效益极大化。通常一个厂家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另一厂家的原料,其价格一般比新购原料要低,下游厂家自然会优先考虑使用这种替代物。在双方产权明晰、诚实守信的前提下,参与双方会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按市场规律进行副产品交换,自觉实现物料的循环使用。
2.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保目标责任制,形成地方主要领导对环境质量负总责的约束机制
在工业园区内,必须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基层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存在的“重企业效益和经济增长,轻污染治理和环境质量”的思想,应层层分解并落实减排指标,使环境质量改善情况与干部升迁挂钩。如郑州市上街区坚持把园区建设列入区目标管理,将任务量分解、落实到相关单位,每月进行督查,年终进行考评。这种做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得到国家及省市领导的肯定。
3.严格环保执法,强化环境监督管理
保护环境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污染是市场经济的盲区,而外部不经济性成为环境问题的重要经济根源。生态工业园区的良好发展需要环保技术的支撑,需要一个有效的管理组织来协调各个企业的相互利益关系,这就需要健全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我国环保总局已发布了“生态工业园区标准”,从2006年9月1日起,我國生态工业园区将依照相关标准进行建设、管理和验收,3年内发生过重大污染事故和企业超标排放的工业园不能通过验收。以末端治理为出发点的法规构建体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主体环境保护问题,建立以循环经济为基点的环境法规的绿色导向机制已迫在眉睫。
我国《循环经济法》的实施正式将循环经济纳入法律保障体系。在建立生态工业园的同时,河南省应加强环保工作的统一监督和管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的透明度。加强省市环保部门和监察部门对环境执法的行政监察对生态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4.加强宣传教育,构建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区
政府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强对生态园区和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和个人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生态工业园区系统的发展依赖不断的技术创新,现阶段大多数园区尚处于能量积蓄期,但也不乏一些成熟的技术和产业,应该优先选择或建立一些可作为扩散源地的示范性生态工业园区予以重点建设,集中科研力量,加大科研投入,及时对生态工业园区进行调控和技术创新,认真总结经验,比照类似的区域和资源环境,充分发挥园区空间扩散作用,加快河南省生态工业园区整体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