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与培养大学生危机意识的重要性

    乔 芬 刘晓春

    [摘要]目前,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蔓延到全世界。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一些大学生缺乏危机意识,对金融危机充满了茫然和恐惧,不知如何应对。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及我们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繁荣富强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太学生;危机意识;重要意义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通常伴随着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提高,经济萧条,有时甚至带来政治或社会动荡。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根源在美国,是美国的消费模式、金融监管政策、金融机构的运作方式,以及世界经济结构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我国远离美国,但作为一个外贸依存度很高的国家,我国经济形势受到严重的冲击。如:我国金融业由于所持有的美国银行债券大幅贬值而直接蒙受了经济损失;国内股市受到欧美金融证券市场不景气的拖累出现大幅下挫和持续低迷: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导致我国出口增速回落……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的直接冲击就是使大学生就业更难。胡锦涛2008年12月在考察沈阳时指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明年我国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力市场监测情况看,2008年第三季度企业用人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一些地区新增就业人数增速减缓。而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困难较大,对就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此外,出口的减速将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再加上国家信贷政策不时变化,原材料价格上涨,经济形势中不稳定因素较多,经济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亟需就业的大学生将高达千万人。

    面对金融危机,很多大学生一片茫然,充满恐惧,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觉得培养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危机意识。日本在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是这样讲的:“我们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短缺,我拜托各位一定要努力,否则我们就被淘汰了”。所以,在每一个日本人心中,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危机意识,他们都在想一定要努力,否则就被淘汰了,当一个国家所有的公民都努力了,这个国家也就强大了。

    危机意识是一种对外在与内在保持一定的警觉并随时作出反应的感官意识。危机意识包括对个人前途命运要有时刻面对严重困难的心理准备,也包括对国家社会面临严重困难的心理准备。古人云,“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让人们要有忧患意识,即危机意识。胡锦涛在西柏坡讲话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及我们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繁荣富强、长治久安都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有利于大学生深刻地认识我国国情

    当前我国最大的国情是我国已经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持续多年保持经济高增长,人民生活也得到改善,这是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绝没有理由沾沾自喜。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少,近年来土地沙漠化、荒漠化越来越严重,地下水位逐年降低,江河污染严重……虽然现在中国有了“世界加工厂”的称号,但我们出口的产品绝大多数是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只是从加工制造中赚到很少一部分辛苦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资源消耗和浪费非常严重,我国的GDP约占全球的4.5%,而我们消耗的钢铁占全世界的30%,消耗的水泥占全世界的45%,这种高消耗带来的经济增长是难以为继的。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告诉了我们一个血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大学生只有正确认识我国的现实国情,才能奋发图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国家,才能使中国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二、培养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自己完成任务、履行责任的情况所持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民族复兴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一代特别是大学生的状况,特别是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当前,社会上出现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现象。从学生自身看,现在的学生中80%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在校个性强、自私、心胸狭窄现象比较普遍。独生子女的优越性使得他们权利意识强,而义务感、责任感差,经不起些许的挫折。从社会方面看。当前的社会正处于激烈动荡的转型期,诸如权钱交易、分配不公、人际关系扭曲等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正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不断暴露。由于对社会现实缺乏深入的感性经验与认识能力,大学生的认识往往较片面、容易走极端。培养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生存忧患意识,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只有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观念转化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在履行责任时,才能形成正确的责任动机,增强履行责任的坚强意志,有效地促进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对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至关重要的。

    三、培养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反映,是大学生政治方向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对祖国的前途是十分关心的,能够意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有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危机意识,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理想实现的艰巨性。有了危机意识,大学生可以尽早树立明确的目标,在心理上及实际作为上有所准备,以便更好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邓小平曾经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理想和信念的作用。正是在追求理想而艰苦奋斗的过程中,人的理想信念经受了考验,得到了磨炼,从而变得更加坚定了。只有经历了患难和在逆境中奋斗的人,才知道理想之可贵,才体会到信念的力量,也才能形成科学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四、培养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培育的光荣传统,是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必要保证。艰苦奋斗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对大学生而言,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思想道德问题,也是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大学生实施艰苦奋斗教育。艰苦奋斗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基础,是学生建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保证。一些大学生认为我国现在富了,人民生活提高了,手里有钱了,不需要艰苦奋斗了。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要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刻认识国情,增强危机意识,始终与党和人民同甘苦,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五、培养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面对巨大的金融危机,大学生应该化压力为动力。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曾说:“人类的一半活动是在危机当中度过的”。正因如此,创新并不只是来源于的对未知事物探索的兴趣与热情,也发生在面对威胁的时候。面对危机,为求生存,人类未必胸有成竹,但必须力求创新,摆脱困境。大家都知道鲶鱼效应的说法。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的。因此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让沙丁鱼活着回到香港。可是虽然经过许多努力,绝大部分的鱼还是在途中因窒息而死。然而总有一条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原来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入一条吃鱼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便四处游动。而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便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鲶鱼效应”。

    总之,危机是客观存在的,难于拄制,而预防危机却是主观能动的,是决策者完全可以掌控的。危机意识的本质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奋发向上。一个人越是满足于过去的成就,就容易忽略竞争环境的变化,而丧失危机意识。人如果缺乏危机意识要求变革的意愿就越小、创新的动力就越不足,也就越可能在竞争的洪流中遭受挫败。只有培养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才能使大学生健康的成长、成才,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