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综合防控
刘丽
摘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也被称为甘布罗病、传染性腔上囊炎,鸡感染后主要表现出急性的发病过程,并且具有高度的接触性,属于免疫抑制性的传染性疾病,在我国属于二类的动物疫病。一旦鸡群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会给饲养场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实际生产中应该根据相关条例法规的应用,以控制和消灭传染性法氏囊病,确保饲养者的经济效益免受损害。现主要围绕鸡群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总结相应的防控措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情处理;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3-0103-01
1 流行特点
该病的主要感染群体是鸡和火鸡,鸭、珍珠鸡、鸵鸟等也可感染。火鸡感染后一般都是呈现隐性感染的状态。通常在自然条件下,该病最易感的群体是3~6周龄鸡群,发病率可以超过90%,严重时会达到100%,死亡率一般在20%~30%。如果有其他病原发生混合感染的情况,会导致病鸡死亡率达到60%~80%。该病在鸡群中的流行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鸡群通常是突然发病,死亡曲线呈现出尖峰式,如果病鸡没有死亡,大多会在7天左右康复。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感染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眼结膜和呼吸道感染,通常鸡群感染后的3~11天达到排毒的高峰期。
2 临床症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一般会有7天的潜伏期。鸡感染后呈现昏睡且呆立的状态,病鸡的翅膀下垂,排出水样稀便,通常呈白色,泄殖腔周围羽毛一般都会被粪便所污染。
3 疫情处理
3.1 发现疫情
饲养场疑似暴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疫情时,饲养者要第一时间对病鸡(场)采取隔离处理,并且要限制鸡群的移动,饲养地区的防疫监督机构应该及时对报答疫情的现场开展相应的调查与核实。生产中主要就是通过采取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检查、病理剖检、病料采集以及相应的实验室诊断措施以给出准确的诊断结果,并且采取相应有效的处理措施。
3.2 疫情散发
如果鸡群感染法氏囊病的疫情呈现散发的情况,就必须针对发病的鸡群采取扑杀和无害化的处理方式,同时还需要针对鸡舍及其周围环境开展相应合理的消毒处理,受到疫情威胁的鸡群应该进行必要的隔离和监测手段。
3.3 疫情暴发
一旦饲养区域暴发传染性法氏囊病,应该根据上级相关部分的规定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在疫点的出入口处必须设置相应的消毒设施,严格禁止人员、鸡群以及车辆的进出,还包括鸡类产品与可能被污染物品随意的运出,如果有特殊情况必须进出疫点,应该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并且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之后才能够允许进出。在疫区的交通要道处建立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供临时检查用,并且应该派专门的工作人员时刻监视鸡群和鸡类产品的流动,进出疫区的工作人员和车辆也都必须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所有的病死鸡和被扑杀的鸡及其产品都应该进行无害化处理,而鸡群的排泄物以及可能被污染的墊料、饲料等同样都需要采取无害化的处理方式。在运送病死鸡尸体时应该使用防漏容器并且带有明显的标志,在相关机构的监督下进行。
3.4 紧急免疫
疫区和受威胁区域中的全部易感鸡类都必须采取紧急免疫接种操作。疫点内的鸡舍、饲养场地以及全部饲养用具和机械等都要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措施。疫区和受威胁区域内的鸡群要实施紧急疫情监测,便于掌握疫情的实际动态。
4 防控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
保证饲养场、生产地和经营等场所都必须符合相关条例的要求,并获得相应的防疫合格证。养鸡场应该始终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并且对于饲养人员的出入情况加以合理的控制,实际生产中要严格的针对养鸡场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处理。禁止随意的进行引种操作,否则容易将外界的病毒带入鸡场,而引发场内鸡群患病。一旦流行传染性法氏囊病,应该及时的针对病鸡进行有效的处理,并且开展大范围的消毒处理,通常可以选择聚维酮碘进行喷洒消毒。在鸡舍有下批鸡进入之前,对鸡舍采取烟熏消毒,在鸡舍门前设置相应的消毒池,通常选择复合酚作为消毒溶液,通常需要2~3周换1次药物,此外还可以采用癸甲溴铵作为消毒液,通常需要7天换1次。
4.2 加强防疫检疫
鸡饲养场应该做好日常的防疫工作,并且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在生产中严格的执行。了解鸡群饲养地区的疾病流行史、母源抗体水平、鸡群的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结果等条件,从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针对具体的免疫时间和鸡群免疫疫苗的种类加以确定,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给鸡群进行相应的免疫操作。以散养方式饲养的养鸡场应该及时对流通环节中的交易数据和真实结果进行汇总,并且进行不定期的监测,在监测过程中如果发现阳性病鸡应及时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严格的处理。如果从异地引入种鸡或者种蛋时,必须取得原产地相关监督部门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在鸡群到达引入地区后,应对种鸡群采取7天以上的隔离饲养,同样需要相关防疫机构在检测合格后出具合格证,之后才可以和场内原有的鸡群进行混群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