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问题导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杨锡全

    摘要: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如何提高小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被更多教育界人士所重视。教师通过问题导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意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本文以“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题,对问题导学法展开分析,以供诸位参考、评价。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小学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互动的活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是一个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事与愿违,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严重地违背了数学教学特点。不少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在机械地向学生灌输基础的数学知识。灌输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教与被教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毫无学习的主动权,往往是被动接受这些知识,不但很难体验到数学学习的趣味,还难以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立足小学数学教学不足,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一线教育工作者总结出了问题导学法,在课堂上,以問题为载体,驱动学生思考、操作、探究,使学生通过结合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理解知识,锻炼能力。

    一、问题导学法的分析

    对于什么是问题的导学法,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地进行探究,获取了不同的研究成果。比如,有的教育工作者认为,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指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对应问题,将问题展现给学生,指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解决,理解知识,发挥潜能。从这一观点可以看出,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转变传统教学,扭转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地位,还可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体验到数学学习乐趣,同时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效果。有的教育工作者认为,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体地,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从这一观点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问题导学法,便于学生转变被动式学习的学习方式,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升学习能力。

    二、问题导学法的运用策略

    1.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且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于直观、具体形态的内容接受较快且兴趣浓厚,问题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构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相应的思维探究,以直观的问题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的关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的教学内容时,结合学生的已有认知,笔者构建问题情境:一个超市里正在搞促销活动,白菜0.5元一棵,5棵起卖;萝卜0.7元一个,3个起卖;鸡蛋3.6元一斤,只能买5斤。小明和妈妈来超市买菜,买白菜最少需要多少钱?买萝卜最少需要多少钱?买鸡蛋最多需要多少钱?小明妈妈拿了50元钱,这三种东西都买(白菜和萝卜按最低标准买,鸡蛋按最高标准买),钱够吗?假如你是小明,你怎么计算?你能够想到更便捷的计算方法吗?尝试用乘法计算。在乘法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将数学知识整合成问题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知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2.设计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其心理规律决定了其对知识探究的短暂性。可以说,小学生对于学习是缺乏动力的,甚至更多时候他们不知道去学什么。在实际的学习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问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面对问题总是喜欢问个明白,而这无疑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可行办法,即: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能够引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一方面用问题做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另一方面用问题指引学生学习的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朝着什么方向学。例如,在学习“简易方程”的教学内容时,笔者将教学内容转化成为问题链,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即:五年级1班有a把笤帚,五年级2班比1班多5把,那么五年级2班有多少把笤帚?当a是1,2,3,4,5,6……时,五年级2班的笤帚分别是多少把?通过a=1时,五年级2班有6把;a=2时,五年级2班有7把……以此类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尝试假设用字母代表数字,解决问题:a+b;xy;m÷n。你学会用字母进行式子的计算了吗?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以问题做导向诱导学生对知识抱有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新知。

    3.问题联系生活,强化学生实践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新课改一直强调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并且要运用到生活中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联系生活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性,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同时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笔者在教学中采取问题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强化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实际问题与方程”的教学内容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此,笔者选取生活中的问题作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实践,如:一年级有65名学生,二年级比一年级多8名学生,二年级有多少名学生?小红今年1.58米,比去年高了0.25米,去年小红身高多少米?鼓励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你觉得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答案:找未知数用字母代替,找等量关系列式子,解决并验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解决问题,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整理,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立足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不足,在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指导下,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灵活地应用问题导学法,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探究问题,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反思,使学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地成为数学学习主体,同时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鹭颖.优化小学数学问题设计促进学生主动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9):71-73.

    [2]申永林.从“问”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5):39.

    [3]安丹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导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4]岑祖兰.“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数码设计,2017,6(1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