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案在提高急诊抢救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应用
赵旭林 白向威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专案在提高急诊抢救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应用。方法 结合2019年06月01日~2019年08月31日专案改善前783例急诊抢救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调查,通过成立科室护理专案小组,分析静脉穿刺失败原因、确定真因、查询标准及文献、制定实施方案。与2019年9月1日~2019年11月30日专案改善后急诊抢救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急诊抢救患者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由改善前87.1%提升至改善后96.7%。结论 制定规范、科学的静脉穿刺技能培训专案可以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技能,提高急诊抢救患者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同时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静脉穿刺;急诊抢救;静脉输液;护理专案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8..02
在临床护理操作中,静脉输液作为治疗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在急危重患者抢救时,是医院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一项重要手段[1]。根据统计有88.9%以上的患者在院期间进行静脉药物治疗[2]。大多数急诊患者不论在院内还是在院外呼救时,病情一般都比较危重,抢救治疗、静脉用药需要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静脉穿刺成功与否是影响病人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救治的重要因素之一[3]。然而急诊抢救者多数血液循环较差,血管弹性差,皮肤松地,穿刺条件差,院外抢救出诊时年轻护士居多,出诊现场、车箱内进行操作等,均导致穿刺困难[4]。为提高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我科成立了专案小组开展护理专案改善活动,收到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是国家胸痛中心。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有16名,急诊抢救室设立抢救床位7张,留观床位13张;日接诊急危重症患者约30人次,日平均静脉穿刺量约25人次。
1.2 方法
1.2.1 成立护理专案小组
护理专案小组由6人组成,其中2人为静脉治疗小组专科护士;主管护师4人、护师2人;均是本科学历、3年及以上工作经验。
1.2.2 现况分析
专案小组选取2019年06月01日~2019年08月31日所有静脉输液患者,共调查783例,其中静脉穿刺成功682例,静脉穿刺成功率87.10%。
1.2.3 要因分析
专案小组通过头脑风暴法[5]从人、物、法对影响急诊抢救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绘制鱼骨图:①从“人”角度分析,护士穿刺技术差、技术欠缺、物品准备不足、心理素质差、与患者沟通不足;患者血管条件差、穿刺部位受限、依从性差;家属情绪激动、干扰正常操作。②从“法”角度分析,科室在不同环境下静脉穿刺流程不明确、培训不到位。③从“物”角度分析,行车时车辆颠簸路况较差、操作环境光线不充足、操作环境小、物品摆放不合理。
1.2.4 确定专案改善主题
采用根因分析法发现影响急诊抢救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的住院原因是:年轻护士技术欠佳、患者血管条件差、护士心理素质差。针对以上问题,将“提高急诊抢救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设定为本次专案改善的主题。
1.2.5 设定专案改善目标
改善前静脉穿刺成功率为87.1%,失败率为12.9%,通过柏拉图获悉专案小组改善重点为86.14%,结合改善小组能力633.33%(专案小组成员平均分3.16分,31.6/5*100%=63.33%),采用公式失败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专案小组能力)=5.86%,则成功率设为94.14%。
1.2.6 对策拟定与实施
1.2.6.1 加强理论实践培训
①强化流程,按照医院制定的静脉穿刺流程,正确规范操作。全体人员考核,出现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予以改进。②熟悉解剖,由带教老师一对一指导观察临床中不同性别、年龄、体型、腹泻、高热、危重患者血管弹性、充盈程度等差异,总结共性问题,进行统一培训考核。③经验传承,针头在不同组织间穿刺会有不同感觉,在肌肉血管壁间行走,会有盲目感,在黏连或者瘢痕组织处会有阻力感,在血管腔内会有空心感。血管相对粗直,进针角度相对较大,血管越细小,进针角度越小,穿刺前应固定患者穿刺部位血管,如果血管较不固定,可适当拉伸血管,以达到固定血管的目的;前臂血管相对偏平,进针角度可适当减小,减缓进针速度;肥胖皮脂较厚患者,血管较深者,应用食指在血管常见解剖部位寻找血管弹性感,待找到血管后,进针角度较大,寻找落空感;休克患者,应缓慢进针,进针后不一定会有回血,应稍等片刻行抽吸,如果仍无回血,可注入少量液体,如果滴入顺利,且穿刺部位前端未见肿胀,可视为穿刺成功。水肿患者血管不易寻见和触摸,可选择常见粗直大静脉血管走向位置按压,待穿刺部位可见血管时,迅速穿刺,进针宜敏捷、快速,否则水肿再现时,静脉不宜看清。④实践训练,讲解不同路况应如何应对,如路途平坦,穿刺之前应告知急救车司机匀速前进,避免急刹车等情况;如路途颠簸明显,可告知急救车司机放缓前进速度,必要时暂时在安全位置停车,待建立静脉通路后,再行前进。
1.2.6.2 提升护士心理素质
采用一对一模式,通过谈心、讨论、指导等方式,缓解護士工作中的压力,并寻找护士焦虑、紧张、恐惧的原因,帮助其克服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操作自信心,提高护士自身修养,提高心理素质。
1.2.6.3 提高护患沟通能力
讲授沟通技巧,提高护患信任的方法,同时采用情景模拟,指导老师结合临床实际工作中常见情景设置穿刺环境,包括老年护着焦虑、意识不清患者烦躁、紧张患者不配合、患儿哭闹、穿刺后穿刺部位疼痛等场景,以达到年轻护士能设身处地的适应环境,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1.2.7 效果评价
较护理专案改善前后6个月内急诊抢救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频数、百分率对数据进行描述,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019年9月01日~2019年11月30日專案改善后急诊抢救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由改善前的87.1%提高至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在我国,临床工作中,护士承担大量的临床工作任务及一线操作治疗,其水平对患者顺利康复起到至关重要作用[6],静脉穿刺是护士日常工作中常见的也是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作为传统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暴露部位少,活动限制小,易被患者接受,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护理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7,8,9]。
在临床中,影响静脉穿刺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患者自身因素以及操作者因素。从患者角度而言,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充盈度欠佳、血管弹性、血管走向甚至患者焦虑紧张不配合都会引起穿刺失败;从操作者而言,临床工作中年轻护士大多数,而年轻护士工作经验少,初到急诊,心理不适应,实习见习过程极少参与院前及院内抢救,易穿刺失败[10]。同时年轻护士在实习期间因各个带教老师进行静脉穿刺方法及技术不尽相同,致使其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操作体系。另外在抢救状态下,家属及患者通常处于焦虑恐惧紧张的状态,但是护士没有掌握有效沟通技巧,不能很好安抚其情绪,从而导致静脉穿刺失败[11,12]。然而对于不同地域、不同医院、不同科室间引起此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不尽相同,因此想要改善我科室现状,就要找出问题所在,护理专案是以管理学理论为基础,以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来看待问题,通过系统分析找出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特定的目标,提升护理品质[13]。通过此次专案活动,我专案小组确立以年轻护士技术欠佳(34.65%)、患者血管条件差(28.71%)、护士心理素质差(22.77%)为改善重点,制定目标,实施对策及考核,最终静脉穿刺成功率从86.65%提高到96.73%。
综上所述,护理专案可以充分找出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实施对策,达到了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能提高护士整体操作水平以及人文素养,最终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 妍,滕小萍,朱丽倩,张雅琼.视频对照与微信协同教学在提高临床护生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09):41-43.
[2] 岳高杰.住院患者参与静脉输液用药安全的现况调查[D].郑州大学,2014.
[3] 徐新新.院前急救患者的静脉穿刺技巧[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2012:2.
[4] 申 洋.院前急救时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J].中国校医,2018,32(03):201+203.
[5] 潘爱芬.头脑风暴法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04):355-356.
[6] 邓先锋,刘义兰,喻姣花,胡德英,鲁才红.新护士99起护理差错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3,28(03):54-55.
[7] 张 军,王振志,李香红.静脉穿刺的技巧[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9):50+61.
[8] 吴 茜,曾 莉,朱晓萍,孙 晓,施 雁.门急诊输液室护理服务现状及护士对标准化护理服务态度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4,28(22):2731-2734.
[9] 艾 娟,符美珠,陈素玲.静脉穿刺失败原因的分析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07):196+198.
[10] 杨丽霞.提高护生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200-201.
[11] 曹军胜,吴彪彪,王宇鹏,贺显建.高原寒区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与对策[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8,16(05):510-511.
[12] 陈志红.工作坊模式在新护士静脉穿刺培训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9):83-85.
[13] 王 颖,陆丽娟,尹世玉,等.护理专案改善在预防住院病人跌倒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3):33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