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探究
缪张琴
语文是初中阶段一门基础的必修科目,也是所有人文类科目的基础,对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等起到关键性作用。教师在解读初中课文内容基础上有效发掘蕴含其中的人文元素,优化语文理论与实践教学,让学生在丰富情感世界、提升思想境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拥有良好的心态以及高尚品德,在发展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中高效培养人文素养。
一、在预习中感知人文知识
课前预习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引领各层次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人文素养等的关键性途径。教师可以在分析语文教材与学情基础上以人文素养培养为导向,完善语文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在完成课前预习作业中走进神奇的语文世界,在预习中有效感知人文知识。
以《孟子》二章为例,包括“富贵不能淫”“天降大任于是人也”,都是以“情操与志趣”为主题的文章。上课之前,教师要在分析教材基础上明确《孟子》二章教学目标、要求、重难点等,包括蕴含其中的人文知识,结合班级各层次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在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基础上,围绕文本基础知识、重难点内容,科学设置层次鲜明的预习作业,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有效满足班级各层次学生语文学习需求。班级学生要以微视频为导向,借助多种学习工具,把握《孟子》二章基础知识,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思想情感以及蕴含其中的人文知识,再巧用多种可行的阅读方法,高效阅读文本的同时思考、探究、分析对应的思考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借助班级微信、QQ等互动平台,和老师、班上其他同学进行良好互动、交流,共同探讨自主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借助互动平台跟踪、了解班级各层次学生预习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引领、指导,确保各层次学生都能高效完成课前预习作业,在和“富贵不能淫”“天降大任于是人也”文本以及作者对话、交流中,深化感知语文学科魅力以及文本人文知识、人文元素,树立正确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奠定良好基础。
二、在教材中深挖人文元素
初中生人文素养培养应与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深度联系,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教材知识过程中要深挖教材中蕴含的人文元素,深化整合的同时完善语文文本教学,促使学生在理解、掌握语文新知识中有效培养语文学习兴趣以及人文素养。
以《纪念白求恩》为例,教师要以班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全面深化解读《纪念白求恩》文本内容,在把握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等基础上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人文元素。随后,教师要针对文中人文元素,深化整合融入到文中的教学内容,在讲解文本段落内容的同时科学设置思考问题,指导班级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自主思考,在问题解决中把握文本情感以及白求恩身上高贵的品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针对班级各层次学生回答情况,进一步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人文元素,结合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等,科学设置探索性问题,在问题层层导入中引领班级各层次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和文本及其作者有效对话、交流,和作者进行心与心碰撞,准确把握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情感,在学习白求恩伟大共产主义精神过程中培养高尚情操,与此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实时培养人文素养。
三、在情境中感受人文情怀
教师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巧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创建基于教材文本的人文情境,将文本知识巧妙融入到其中,在知识点讲解中对各层次学生进行有效人文教育,在感受文本人文情怀的同时深刻理解文本主题思想,培养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日渐塑造健全人格。
以《背影》为例,教师要注重在情境中感受人文情怀,巧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文字、图片、动画等有机结合,在动静结合、圖文并茂中,直观、具体呈现文本中描写父亲“背影”的情境,在有针对性讲解段落知识的同时和班级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交流,在具体化情境中,共同赏析文本段落相关句子,促使班级各层次学生顺利走进文本情境,在理解文本段落内容中深刻感受作者蕴含其中的人文情怀。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挖掘《背影》文本中蕴含的人文元素,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作用,将其动态化呈现出来,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让学生轻松、准确理解段落内容的同时不断受到文本情感熏陶,在无形中培养人文素养,客观呈现语文课堂教学亮点。
四、在阅读中渗透人文精神
阅读实践是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路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在把握课内阅读基础上进行合理化延伸拓展,深度衔接课堂内外阅读的同时将人文精神合理化渗透其中,让各层次学生在多样化阅读实践中丰富文化积淀,高效培养、提升人文素养。
以“刘姥姥进大观园”为例,选自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在课文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在延伸拓展课内阅读中深化课外阅读,开展阅读《红楼梦》整本书的实践活动,实时渗透人文精神,设置不同层次的课外读写结合的实践任务。比如,写读后感、点评章节人物、读书笔记、微小说创作,让学生把阅读整本书和名著原文有效衔接,在走进《红楼梦》古典名著世界中,深化感知名著情境、情感、内容、人物形象等,在把握主题思想、剖析人物性格特征等过程中,深化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习名著人物身上高贵的品质。教师要客观点评学生整本书阅读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辅导,在活用语文知识中,进行高层次语文实践,不断提升阅读能力、丰富文化积淀以及培养人文素养。
五、在实践中培养人文品质
实践对提升初中生能力素养起到关键性作用,课外实践可以对课内实践进行补充、完善,将课堂内外实践深度衔接,实现高效语文课程教学。教师要在联系课内实践基础上进行合理化延伸拓展,分层设置语文课外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层次化实践中学以致用的同时有效培养人文品质与素养。
以《再塑生命的人》为例,教师在分析、总结《再塑生命的人》文本课内知识、学生探究实践等情况,围绕“再塑生命”的深刻含义以及文本主题思想联系现实生活,从语文听、说、读、写四大层面入手,分层设置课后实践作业,比如,影片赏析、美文阅读分享、情景剧表演、创作小比拼,让各层次学生在完成课外实践作业中有效整合、应用掌握的语文新旧知识,实时巩固复习课内,夯实语文理论基础。教师要引领各层次学生走进《再塑生命的人》文本作者——海伦·凯勒,深刻体会文本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学习作者身上坚忍不拔、热爱生活、好学敏思、敬爱老师等高贵品质。以此,在学以致用过程中发展语文基础能力、有效培养人文品质、拥有高尚人格,在人文素养培养中实现全面发展,客观展现初中语文教学特色。
总而言之,教师要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角度出发,构建高效语文教学课堂,和班级学生进行层次化互动、交流,在展现主体地位过程中不断获取语文知识与情感体验,在学以致用过程中促进人文素养培养,在塑造健全人格中实现全面发展,确保素质教育理念顺利落实到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八一中学(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