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审计与研发投入
徐新华 张岑 程思
【摘 要】 在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下,选取2013—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Bootstrap和逐步OLS回归方法,研究高质量审计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审计促进了企业研发投资,融资约束抑制了企业研发投资,分组回归后发现,非国有企业中高质量审计和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在高质量审计与研发投入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即较高质量的审计缓解了融资约束程度进而推动企业开展研发活动。
【关键词】 高审计质量; 融资约束; 研发强度; 中介效应
【中图分类号】 F239.4;F275;F83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0)13-0116-09
一、引言
财政部要求注册会计师关注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与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有关的经营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第九十八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关注开发新产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这些规定表明,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企业外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与义务关注企业的技术创新等活动。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知,技术创新的能力俨然成为企业社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然而,企业研发本身具有周期长、风险高的特征,加上研发活动往往涉及的是核心技术,企业一般不愿意对其研发活动进行完整的披露。Gerald et al.[1]研究发现,会计信息质量与研发投入是负相关的,即企业研发投入水平越高,与外部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企业披露的會计信息质量越差。因此,相对于其他投资项目而言,企业研发活动可能面临着更加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现阶段,经审计师鉴证的财务报告是股东与外部投资者选择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风险和做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投资者可以对财务报告所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将其作为是否继续投资的重要依据。首先,经独立审计鉴证的财务报告,降低了错报、漏报的概率,其信息质量更高,审计师通过将这些具有质量保障的信息传递给外部投资者与利益相关者,使其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未来收益能有更好的估计。通过这种信息传递,有效缓解了公司与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投资者对研发活动的风险预测,帮助企业获取更多外部融资,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其次,高质量的审计在发挥其监督职能时,通过约束管理层的自利行为,减少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来规范企业研发投资决策。最后,依据审计需求保险假说,当投资者因企业重大错报而发生损失时,能够从独立的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获得补偿,因此出于谨慎性考虑,优秀的审计师必然高度重视企业研发投入,加大对研发活动的审计力度,保证研发决策的合理性。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试图研究上市公司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对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存在何种影响及其影响路径,融资约束对高质量审计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是否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等问题。本文可能的研究贡献:(1)以外部第三方监督机构——审计师视角,从信息披露质量的角度来研究高质量审计与融资约束、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新意;(2)采用Bootstrap的检验方法,实证检验高质量审计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影响时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3)基于产权性质,研究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审计、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财政部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在实现其战略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而研发活动与企业其他日常经营活动相比,表现为更高的资金风险和经济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也提出“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有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的意图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增加的有关目标和战略”。综上可知,在实践中事务所或审计师在对研发投入进行审计时应当更加谨慎,同时也说明研究高质量审计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制度基础。
(一)高质量审计与研发投入
现有研究多站在企业角度,分析通过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对研发活动的风险预测,进而获得投资者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支持。方勇[2]研究发现,企业通过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向投资者传递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经营业绩稳定等信息,可以促使投资者对企业的高风险项目持有积极的态度,进而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KoEun Park[3]以1976—2006在美国专利局拥有专利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发现所披露会计信息质量越高,企业首次申请专利的专利批准时间就越短,企业的研发绩效就越高,这与高质量的信息披露降低了企业与外部的信息不对称有很大关系。包刚[4]对外部审计机构研究发现,其出具的审计意见是投资者了解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重要渠道,优秀的审计师通过降低企业与外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为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利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此情况下,研发投入也更能为外部相关利益者所接受。
独立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外部监督和治理机制,其审计鉴证功能是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重要保障,优秀的审计师通过将这些具有质量保障的信息传递给外部投资者与利益相关者,也可以有效地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代理成本。高质量审计在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代理成本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首先表现为优秀的审计师既可以通过降低企业与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将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传递给投资者,缓解投资者对研发投入的顾虑,又可以通过更加准确地为企业创新决策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降低研发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其次,Titman et al.[5]研究发现对于外部投资者来说,企业聘请高质量审计师可以作为一项可信承诺,它向投资者传递的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可靠、财务状况良好和经营业绩稳定的信号,从而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价值评估。高质量审计师在发挥其监督职能时,还可以约束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抑制管理层对投资者的利益侵占,从而能优化企业的相关决策,包括研发决策等。最后,审计还具有保险功能,当投资者因重大错报风险发生损失时,能够从独立的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获得补偿,这种风险转移机制加上研发活动本身具有的高风险特点,使得优秀的审计师必然高度重视企业研发活动,这将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综上所述,提出假设1。
H1: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高质量审计有利于促进企业研发投入。
(二)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表明,企业进行内外部融资时存在的资本成本差异,是产生融资约束问题的根源。而融资约束问题的存在,又普遍限制了企业研发投入。国外学者Benedicte[6]研究就发现,存在融资约束的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强度普遍比不存在融资约束的企业低。卢馨等[7]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时发现,外部融资约束问题的普遍存在,限制了企业进行研发活动。
其实内源融资是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但研发投入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而且长期持久的投入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当企业面临资金紧张时,管理者通常会谨慎选择投资项目,研发活动因其高风险的特点自然就会被管理层所放弃,转而选择回报快、风险低的项目。因此,研发投资所需资金量仅依赖内部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这时企业通常选择外源融资来缓解资金紧张问题和降低投资风险,然而研发活动与企业其他生产销售活动相比,面临更为严峻的融资约束状况。一方面,企业的研发活动与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相比,因其内在高风险所导致的收益不确定性问题以及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的存在而面临更为严重的融资困难。另一方面,研发活动本身具有周期长、风险高的特征,加上研发活动往往涉及的是核心技术,企业一般不愿意对其研发活动进行完整的披露。由此产生的与外部投资者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通常难以筹集到充足的外部资金。也就是说企业融资约束的存在,导致企业无法获取大量的资金长期持续地投入研发活动。本文认为融资约束的存在抑制了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综上所述,提出假設2。
H2: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融资约束的存在抑制了企业研发投入。
(三)高质量审计、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
企业与外部资本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是企业融资困难,进而研发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高质量审计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达到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效果。Kim et al.[8]以韩国公司为研究样本,试图探究审计师任期和审计师质量对银行借款条款的制定是否产生影响。研究表明,银行对于聘用“四大”作为审计师的企业提供了显著低的借款利率;对审计师发生变更的企业,特别是将会计师事务所由“四大”变更为“非四大”的企业制定了显著高的借款利率。张筱群[9]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研究审计意见与融资约束的关系,发现外部投资者更愿意为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企业提供融资,区分事务所规模发现,大规模事务所发表的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在一定程度上更能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高质量的审计所具备的鉴证功能使得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决策信息等更加真实和全面,反之低质量的审计则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企业对外披露信息的可信度,因此债权人会更加愿意从前者的财务报表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加以应用。张悦玫等[10]以2007—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会计稳健性、融资约束及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融资约束是企业投资不足产生的主要原因,限制了企业从外部获取资金。在企业普遍遭受融资约束时,企业通过提供更加稳健的会计信息,可以有效地缓解投资不足的问题,表现为会计稳健性的治理效应。郑毅等[11]利用2011—2015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表明,渐进式创新企业的融资约束与R&D投资显著负相关,突变式创新企业的融资约束与R&D投资无显著性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对渐进式创新企业的融资约束与研发投资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所以基于信号传递理论,高质量的审计师传递更加稳健的会计信息,被投资者感知后,既可以使投资者对融资项目的风险和报酬做出更好的估计,又可以帮助外部股东有效地监督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此外,投资者因企业重大错报风险而遭受损失时,更有可能从规模大、实力雄厚的会计师事务所中获取风险赔付,可以说高质量的审计无形中为企业债务违约提供了可靠的担保,从而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获得外部融资。因此,在企业普遍受融资约束的情况下,为了与其他企业相区别并获得资金,企业通过聘用高质量的审计师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帮助企业获得外部资金进行研发投入,表现为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综上所述,提出假设3。
H3: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高质量审计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程度,进而有利于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即融资约束存在显著中介作用。
以上讨论了高质量审计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路径,具体表现为两种路径:一种为直接效应,即高质量审计通过发挥降低信息不对称、监督和保险等职能,为企业创新决策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保证了企业研发决策的质量和有效性,进而降低企业研发失败的可能性;另一种为间接效应,主要从研发投入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出发,论证了高质量审计通过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具体影响路径见图1。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3—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并按照以下标准对样本进行筛选:(1)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2)剔除被ST、?觹ST的上市公司;(3)剔除主要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4)为消除极端值对本文结果的影响,对本文所有连续型变量在1%和99%的水平上进行Winsorize处理。最终确定3 045家公司的15 029个样本数据。企业所有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其中企业研发投入数据与同花顺数据库进行了比对。本文的实证分析采用Excel 2016进行数据整理,使用Stata 13.0和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本文研究的是高质量审计、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建立以下回归模型来检验所提出的研究假设。
通过公式4,可以计算出每个企业观测年度的SA指数。本文将SA指数取绝对值作为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鞠晓生等[14]指出,SA指数绝对值越大,说明企业融资约束问题越严重。
4.控制变量
为了控制其他因素可能对研究问题造成的影响,本文选择了企业规模(Size)、盈利能力(Roa)、内部现金流(CF)、盈亏状况(Loss)等作为控制变量。
具体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单因素分析与描述性统计
表2报告了按照审计质量高、低分组后比较企业研发投入和融资约束的差异,发现低质量审计的样本组其研发投入的均值和中位数显著低于高质量审计的样本组均值和中位数,且T检验和Z检验均在1%水平上显著。融资约束指数在高低质量审计组也存在显著差异,高质量审计组的融资约束程度低于低质量审计组。
表3列示了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2013—2018年研发投入水平不高。审计质量(IMS_D)均值为0.3059,说明不到三分之一的企业经专长审计师审计。融资约束指数(SA)均值为3.7957,波动范围从3.2296到4.3861,说明我国不同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文首先对总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其次考虑到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资金与信息获取上面的差异,进一步分析高质量审计与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在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1.高质量审计与研发投入回归分析
表4第2—4列报告了高质量审计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回归结果。在总体样本中,高质量审计对研发投入具有正向的影响,即审计质量越高越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绩效,结果在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回归系数为0.0010,t值为3.57),本文的H1得到验证。该结果表明审计质量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在降低信息不对称、提供监督和保险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上准确地为企业创新决策提供有用信息,都有利于企业提高研发绩效。分组样本回归分析中,非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审计与研发投入之间的正向关系更强。这是因为,相对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获取研发投入所需的资金与信息上本身具有更大的优势,进而有利于企业进行研发活动。非国有企业通过选择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有效地缓解这种资金与信息劣势带来的研发投入上的不足。在控制变量中,盈利能力强(Roa)、内部现金流充足(CF)和未亏损(Loss)的企业其研发投入更多。
2.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回归分析
表4第5—7列报告了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回归结果。实证过程中分别按总体样本、分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其中分组样本按企业性质划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如表4所示,总体样本回归分析中,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SA指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企业面临更严重的融资约束,其研发投入也受到制约。这主要是因为研发项目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很难从外部进行融资。此外,创新研发具有资金需求大、风险高和回报期长的特点,在企业本身存在融资约束的情况下,管理者一般不会做出将资金投入创新研发的投资决策。分组样本回归分析中,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与研发投入为显著正相关,而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与研发投入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主要原因在于后者可以获取更多的政府专项补助和银行贷款等,融资约束程度相比前者没有那么严重。非国有企业在融资约束程度高的情况下,研发投入相对减少。
3.高质量审计、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回归分析
表5报告了高质量审计、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回归结果。总样本回归结果中,高质量审计、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的回归系数均显著,表明高质量审计通过缓解融资约束程度,提高了企业研发投入。高质量审计发挥其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作用和监督作用,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外部融资,使得企业有充足的资金来进行研发投入,表现为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国有企业审计质量和融资约束的系数并不显著,但是非国有企业高质量审计、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的回归系数均显著,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非国有企业面临更为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因此审计质量的提高对于缓解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显得更为重要。
4.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检验
关于中介效应的检验,大部分国内外学术研究采用的是因果逐步回归的检验方法(Causal Step Regression),其检验程序包括三步:第一步,自变量与因变量进行回归,回归系数c应该显著(模型5);第二步,自变量与中介变量进行回归,回归系数a也应该显著(模型6);第三步,自变量、中介变量同时与因变量进行回归,中介变量回归系数b应当显著,同时自变量回归系数c'不显著则为完全中介,c'显著则为部分中介(模型7)。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即存在中介效应,本文研究的问题是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部分中介效应(高质量审计与融资约束显著性关系因文章篇幅未列示),部分中介是指既存在高质量审计对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又存在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
为了进一步考察融资约束在高质量审计影响企业研发投入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本文选择了更加有效的方法和更加合理的检验程序。具体是根据Zhao et al.[15]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并按照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在该检验程序中系数c显著不再是中介效应的根本前提,具体检验程序如图2。
表6报告的是利用Bootstrap方法进行高质量审计与融资约束和高质量审计、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的回归结果。高质量审计与融资约束呈负相关关系,高质量的审计师可以通过提高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来降低企业与外部资金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降低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高质量审计、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高质量审计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进而提高了企业研发投入。表7列示的是利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检验的结果。首先,看是否存在中介效应,即a×b是否显著,结果显示区间(LLCI=0.0001,ULCI=0.0001)不包含0,表明融资约束的中介效應显著。此外,看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影响,即c'是否显著。控制了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后,高质量审计对研发投入的直接作用也显著,区间(LLCI=0.0004,ULCI=0.0014),表明融资约束起的是部分中介作用。最后,确定被遗漏中介的类型,即看a×b×c'的正负情况。三者的乘积为正,说明融资约束是互补的中介,但不是唯一的中介,存在遗漏其他中介的可能性。高质量审计不仅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进而提高企业研发投入,还有可能通过降低代理成本来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三)稳健性检验
1.改变高质量审计的计量方式
本文选取是否具有审计师行业专长所作为审计质量的代理变量,考察高质量审计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路径。为了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还选取事务所规模作为审计质量的代理变量,若审计单位为当年中注协评价的前“十大”事务所,则取值为1,表明审计质量高,否则取值为0。表8列(1)、列(2)报告的结果显示,高质量审计变量(IMS_D)的系数依然显著为正,说明在替换了高质量审计代理指标后,本文的结论依旧成立。
2.更换融资约束度量指标
本文选取的度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指标是多变量构造的融资约束指数——SA指数,为了验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还将利用单变量指标中的利息保障倍数作为融资约束程度的代理变量。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表明企业受到融资约束程度越低。因此,根据利息保障倍数的大小,可将企业划分为两个等级,数值越小的企业为高融资约束企业,FC取值为1,数值越大的企业为低融资约束企业,FC取值为0,利用模型2和模型3进行OLS回归。观察表8列(3)、列(4)的结果可以发现,用利息保障倍数替代SA指数,得出的结果依然显著,说明本文的结论不受融资约束度量方法的影响。
3.剔除研发数据为零的样本
本文对未披露研发费用的样本赋以零值处理,这可能会影响实证检验结果。为排除数据处理方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剔除初始样本中研发数据为零的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表8列(5)—列(7)表明结果依然成立,说明本文对样本的处理方法同样支持高质量审计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结论。
五、结论
本文以2013—2018上市公司的样本,研究发现:(1)高质量审计与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显著负相关。即审计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企业存在的融资约束问题会抑制研发投入。(2)在研究高质量审计对研发投入的影响路径时,存在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结果通过了Bootstrap检验,但并不是完全中介效应,推测存在遗漏其他中介的可能性,例如高质量审计还有可能通过降低代理成本来提高企业创新绩效。(3)不同性质的企业所面临的审计质量对研发投入和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程度不同。具体表现为:在非国有企业中高质量审计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和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根据本文研究结论,得出以下启示:(1)企业应充分认识到高质量审计对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作用,高质量审计可以通过直接间接等途径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企业应该充分利用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并与内部组织形成协同治理机制,进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以保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建立和保持市场优势。(2)为了缩小与国有企业在获取研发投入所需资金与信息上的差距,非国有企业更应该选择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以缓解这种资金与信息劣势带来的研发投入上的不足。(3)对于审计师而言,应该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在工作中应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增强独立性,通过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促进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为国家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提供审计行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GERALD J LOBO,YUAN XIE,JOSEPH H ZHANG.Innovation,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and audit quality[J].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18,51(3):719-749.
[2] 方勇.信息披露质量对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3] KOEUN PARK.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2018,45(7/8):871-894.
[4] 包刚.审计质量、债务违约与企业研发投入[J].财会通讯,2018(30):38-43.
[5] TITMAN S,TRUEMAN B.Information quality and the valuation of new issu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6,8(2):159-172.
[6] BENEDICTE MILLET-REYES.R&D intensity and financing constraints[J]. 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udies,2004,10(2):38-53.
[7] 卢馨,郑阳飞,李建明.融资约束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3(5):51-58,96.
[8] JEONG-BON KIM,et al.Voluntary audits and the cost of debt capital for privately held firms:Korean evidence[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1,28(2):585-615.
[9] 张筱群.审计意见、审计质量与融资约束[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10] 张悦玫,张芳,李延喜.会计稳健性、融资约束与投资效率[J].会计研究,2017(9):35-40,96.
[11] 郑毅,徐佳.融资约束、信息披露与R&D投资[J].经济与管理,2018,32(1):46-53.
[12] 解维敏,方红星.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J].金融研究,2011(5):171-183.
[13] 蔡春,鲜文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相关性的检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6):41-47,95.
[14] 鞠曉生,卢荻,虞义华.融资约束、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创新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13,48(1):4-16.
[15] ZHAO X,LYNCH J G,CHEN Q.Reconsidering baron and kenny:myths and truths about mediation analysis[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10,37:197-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