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观察思考,提升写话能力

    王素云

    写话是写作的初级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低年级开始写话教学,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所思所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尽管他们的表达很稚嫩,却为写作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写作能力一直是难点,可以分年级推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的作文,再到高年级的写作。部分教师认为从三年级开始才有写作训练,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如果不注重写话训练,学生到了三年级往往不知写什么、如何写,不会观察生活和搜集素材,也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制约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在写话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低起点的策略,从“写一句话”入手,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为写话积累素材。教师要强化教材与教学语言的示范引导作用,让语言与思维并行,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多表扬学生,让他们爱上写话;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中所想,引导他们多观察,才能有话想说、有话可写。

    一、分类指导,逐步推进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图片中的人物、情景、事件等,运用简单的文字写话。如为学生展示草莓、苹果、香蕉、西瓜等图片,指导学生从颜色、形状、气味、口感等方面写话,也可以交流与水果有关的故事。很多学生观察时没有顺序,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掌握看图的方法,条理清晰地描述图片内容。学生要掌握正确的看图顺序,遵循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原则;对于相互关联的几幅图,教师要指导学生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观察。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教师要指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围绕话题选材、组织、构思。“春天到了,请观察一下大自然有哪些变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颜色的变化、人们的穿着、草丛里的声响展开观察。学生有了观察所得,教师再让他们描绘春天,在写话中巩固知识,提升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属性相同或语义相关的多个词语,让学生写话。指导时,教师为学生营造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将词语串联起来,文意要通顺。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加深对這些词语的认识,提升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个写作对象,让他们以命题、半命题的方式写话。学生通过整理素材、理清思路,构思写话内容。在全命题的写话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审题。有些学生写出的内容千篇一律,缺少独特的体验;有些学生的想象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教师要规范指导,通过思想的交流、智慧的碰撞,让学生的写话更准确、更全面。在半命题的写话中,教师要教授学生补题的方法,然后按照全命题的思路写话。

    二、有序观察,学会联想

    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将搜集到的信息储存于大脑中,并进行加工,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观察要有计划、有方向,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为写话搜集丰富的素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培养其观察意识,让他们掌握简单的观察方法,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按照上下、左右、由表及里、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同时,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观察活动的兴趣,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穿着等,从观察中感知人物的真善美。教师要加强观察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全面观察事物,从而把握其主要特征。观察时要多种感官齐上阵,不仅要用眼看形状、颜色,还要用嘴品尝、用鼻闻味道、用手触摸……学生要学会有顺序地介绍,按空间顺序介绍观察对象,按时间顺序介绍事物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如果缺乏联想,学生的作文往往会写得平铺直叙。只有由此及彼地联想,才能从表象探寻到本质。学生通过观察春天的杏花、桃花,会联想到秋天的硕果累累,还能由飘落的树叶想到飞舞的蝴蝶,将事物写得更形象,给读者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画面。

    三、读写并行,引发思考

    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在读写的循环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量的积累,让低年级学生读寓言、童话,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阅读能让学生思考,完善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思考,提升语言素养。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深入地分析故事情节,融入阅读情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总之,在小学写话教学中,教师要分层推进,指导学生观察和阅读,丰富学生的素材储备,激发学生的想象、思考,提升写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