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小提琴教学现状与解决措施
吴欣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发展,小提琴在艺术教育中受到重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高校小提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不利于小提琴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笔者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小提琴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高校;小提琴教学;现状;问题;策略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6.274
1 引言
當今社会,发展迅速,需要的人才也是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专业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承担着很大的社会责任,重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其职责是为国家输送更多专业技术人才。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高校的音乐艺术专业受到了学生、家长的关注。在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中,小提琴在整个音乐乐器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小提琴作为高校器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广泛的重视,想要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专业素质提升,需要学校教师们改变原来的教学理念,进行不断地创新,使得学生们更好的发展。让每个人才都发光发亮,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2 高校小提琴教学的常见问题
1)学生个性化差异极大。上了大学之后,班级里的学生来自天南海北各个地方,每个人都有着千差万别的个性。进入大学之前,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也各不相同。有些学生是大城市的,从小就接受小提琴专业特长的培养,专业知识比较扎实,也有来自农村的,受到地区和家庭条件的限制,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琢磨学习音乐专业知识。因此,就会出现音乐艺术专业的学生音乐专业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除此之外,就是每个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不一样,他们对于作品的理解能力也不一样,他们要学习的认真程度也不一样,就会导致展示出来的作品的深层含义没有体现出来。这种两极化的教学,这不利于教师进行统一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使得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2)高校小提琴教学模式滞后。任何乐器的学习都不能是机械性的学会技巧,必须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够使所表现的曲目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目前社会对于小提琴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中相对比较滞后。在传统的高校小提琴教学中,通常情况下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学生进行小提琴技巧方面的讲授,还有就是针对特定曲目进行联系的培养。不足之处就是对学生的乐感以及音乐表现力缺乏培养,使得学生在表演曲目的时候并没有投入真情实感。慢慢的,时间长了之后,学生都只注重技巧的学习,没有深入的感受音乐的魅力,音乐艺术的视野也过于狭窄和片面。这样的学生可能专业知识符合社会的要求,但是仍然会被残酷的社会淘汰掉。
3)不科学的课程安排。这种技术性的专业知识,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时间的安排,导致学生学习的时候不能准确掌握。但是,一节课的时间只有四十分钟到五十分钟左右,教师在这段时间里讲解完内容的理论背景,之后又要传授小提琴的应用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可能就会一直追不上老师的进度,一直往后拖。因为所有专业技能的学习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学习。当然,还有的教师在理论与实践这两者之间,往往会选择忽略文化理论课,注重实操课,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学生们没有投入自己的感情学习,音乐,都是有灵魂的,这样的课程设计,并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4)不重视小提琴的社会发展需求。我们应该正视面对一些实际的问题,教学体系不会随着个人或者时间的变化发生大方向的变动,但是就业市场不同,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也不断提高,智能化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因此,行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就会发生变化,表现出很大的变动性。其变化速度甚至已经超过了小提琴教育体系的变更。学校和社会的脱节,就会导致庞大的毕业生无处发挥自己的才能,高校培养出来的小提琴毕业生根本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要不断的接触社会,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方向,及时做出调整,让高校出来的学生能够在社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到学以致用。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才能,给社会做出贡献。所以说,如何针对现状对高校小提琴教学模式做出改变,才是高校小提琴教学的最终目标。
3 高校小提琴教学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专业设置要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有明确地培养目标和方向,还要有专业的师资和实验环境,学校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就需要重视老师自身的实践经验。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对于小提琴的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高专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对于高校小提琴教师来说,也必须不断的学习,懂得取他人所长,补自身之短。自己时刻要做到以身作则,每天规定一定的时间练习自己的技术,给学生树立好榜样。更要了解社会对小提琴的需求点,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设计出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案。
2)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在学习上面的理解能力不一样。因此,需要利用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个性以及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小提琴音乐学习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有小提琴专业基础的学生,首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那么对于基础可能不是特别好的学生,就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学习,这种方式,会使学生们之间的专业能力和交流能够共同得到提升。但是前提是科学合理的分组,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对分组的要求很高,一定要强弱结合、优差资源合理利用。
3)教学实践要强化技能。俗话说:“检验出真知”。只有通过真正的演奏曲目才能总结出相关的经验,传统的理论学习根本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要,可能教师讲十遍都不如学生自己演奏一遍管用。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要注重实践的进行。比如,教师可以适当组织一些文艺汇演活动或者比赛,让学生们在比赛中学习,同时,紧张的气氛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潜力,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比赛过程中,还能通过观看别人的演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地提升自己。
4)学校要提高了解对于小提琴的社会发展需求。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学方式也需要根据社会的变化,不断地改变。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全面发展。现在的大学生,进入社会,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十分严重,有的小提琴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根本找不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学校和教师应以培养出对社会有贡献的专业人才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地讲授、示范和学生地实践、练习相结合地方法为主,辅以欣赏法、讨论法和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对社会有贡献的优异青年。
5)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小提琴的演奏是拉近演奏者与观众心灵的渠道。小提琴是一门艺术课程,学生们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第一点,就是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面对众人演奏的过程中,多数人由于紧张,没有发挥出自己应有的状态,导致自己演奏的音乐得不到观众的共鸣;其次,就是不够自信,不自信体现在自己不确定自己对这首曲子的情感的把握程度,还有对自己的技艺不够自信;最后还有一点就是注意力不够集中,多数学生在演奏的时候经常会被其他的因素影响到自己,从而导致自己的注意力分散。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经常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们逐渐锻炼自己的这几种能力。有几种方式可以尝试,教师们可以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游戏输了的人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演,或者多组织演出活动和比赛,让学生真正的在实践中提升演奏经验,锻炼心理素质。
4 结语
总之、在高校小提琴专业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要正确认识不足,合理解决问题。时代在不断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我们要针对性地培养出适应当下社会的艺术类人才,这不但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陈曦.综合性艺术类高校小提琴专业课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
[2]汤帅.浅谈在校外小提琴初级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3).
[3]王尚斌.浅谈小提琴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河南农业,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