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爆款电视文化产品《国家宝藏》

    刘雅玲 徐洪艳

    【摘要】作为文化类“爆款”节目,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在业界和观众中广受好评。本文从视听效果、角色架构、节目架构、优美文案、全员互动等五个方面入手,深度解读该档寓教于乐的文博探索类节目所蕴含的传播价值。

    【关键词】爆款? ?文化类综艺? ?融合? ?传承

    【中图分类号】G221? ?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文化类综艺节目异军突起,在业界和观众中引发广泛好评。其中,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堪称“爆款”,令国内观众耳目一新,也向世界展示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国家宝藏》在豆瓣社区网站评分从第一季的9.1分上升到第二季的9.2分,在“综艺N代”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它是怎样做到不喧闹、不炒作,却取得“内在驱动、精致细节、融合媒体、鼓动人心”的效果。制片人于蕾总结说:“《国家宝藏》是一档不辜负自己的节目,也是一档气质很年轻的节目。《国家宝藏》从头到尾没有喊口号,看里面的国宝、听国宝的故事,你会为自己是中国人,为自己的民族走过这样的历史历程、创造过这样的文明而骄傲。我们很‘燃!”观众们可以切身感受到,制作方想打造一档通过故事让观众记住并产生兴趣且自发实践保护中华文明的节目,符合当下的社会发展和观众心理需求。《国家宝藏》从主持人魅力、名人修养、仪式感上唤起国人对文物的兴趣,并传递文物内在的精神价值,即激活文化自信,树立文物保护意识。

    一、震撼视听:匠心制造,效果恢弘

    《国家宝藏》播出之后,引发众多观众称赞,被观众提及较多的词汇是“视听抓人”“效果震撼”。它将现代化的舞台科技融入到独特中国风的古典韵味之中,幕后主创团队对于节目的舞美、灯光、音乐等多方位的细节把控,极大程度上突显了《国家宝藏》科技感十足的创意和庄重古典的中国风气质。数熙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泽传媒)监测全网评论显示,“逼真的舞台效果”在一众评论中脱颖而出,是引发观众刷屏的关键字眼。

    (一)配乐扣人心弦

    每次节目开场,低沉而嘹亮的号角声响起,白色的灯光随节奏律动,将观众带入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的时空,在庄严大气的气氛中,感受那跨越时空的文明脉搏。中国古典音乐为这片土地上曾发生的故事增加了厚重感。由歌唱演员那英演唱的《一眼万年》更成为众多网友歌曲收藏夹中的循环单曲。

    (二)舞美气势磅礴

    《国家宝藏》的演播厅投入使用了LED开合车台、天轨吊装冰屏柱、全息设备、沙盒投影等科技产品。在舞台的整体设计布局中,为达到高度统一的视觉美感,节目组在国宝“前世今生”穿越过程中,用多种元素互相起承转合、构建转移,为观众奉上一场完美的视听体验。

    巨型LED环幕的使用,让每一件国宝的面貌全景化、个性化呈现成为现实。主创人员结合每件国宝的“身世”特点,为每一件国宝、每一座博物馆设计了独一无二的背景画面,呈现出一幕幕穿越古今、美轮美奂的视觉画面。

    《国家宝藏》采用360度全息幻影成像系统,利用三维立体投影技术在舞台的半空中将国宝悬浮成像。在专家解读国宝含义的科普环节,360度全息成像系统给人充分的视觉冲击力。逼真的特效、鲜艳的色彩、清晰的细节,无不让观众尽情欣赏历史文物之美。

    此外,天轨吊装冰屏柱和巨型立方体沙盒,使舞台布局更加错落有致、多维立体、变幻纷繁,营造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神秘感,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角色架构:设置出新,不落俗套

    《国家宝藏》以国宝为主角,为国宝量身定制内容及规则。明星艺人作为辅助角色,开启国宝“前世传奇”并引出“今生故事”。

    (一)主持厚重,存在标志内容

    “我们是一档年轻的节目,我们有多年轻?”“上下五千年。”随着001号讲解员张国立与观众的现场互动,《国家宝藏》拉开了序幕。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文化底蕴使主持人张国立能够游刃有余地与观众、嘉宾幽默互动,做到談趣高雅,契合了“让国宝活起来”的理念。

    (二)名人植入,掀“守护”热潮

    守护人既有青春靓丽的年轻演员,又有老成持重的知名艺术家,打造节目品牌的同时也“俘获”了各个年龄层的受众,他们走进博物馆,是对古董与文化最有力的宣传。2017年《国家宝藏》第一季第二期中,当国家一级演员、国宝守护人王刚在湖北省博物馆观赏曾侯乙编钟时,只见他轻手轻脚地走近曾侯乙编钟,缓慢地蹲下身子,用手捂住口鼻,近距离仰视国宝,整个过程表现得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呼吸影响了空气的湿度、脚步移动影响了地面的平静。王刚对国宝敬畏有加,观众为之动容,并纷纷感慨这才是真正的国宝守护人应该有的素质。

    (三)看门人也是点评人

    每家博物馆(院)的馆(院)长自称为“看门人”。每到一个博物馆(院)都由看门人来开启引导片,使得博物馆(院)不再是高深、神秘的存在,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节目在主持人邀请国宝守护人(嘉宾)演绎完国宝的前世传奇故事后,会采用9位看门人集结“会议”的形式进行介绍,再由3到4位看门人对国宝当时的用途和承载的使命进行点评,为国宝常识和考古科普做出权威评价。

    三、节目架构:单元融合、形式巧妙

    《国家宝藏》很巧妙地将文化和综艺融合在一起,大胆推出创新性的节目形态,文化与娱乐有效结合,演员演绎文物本身,寻找守护人激发国宝守护使命。大IP+守护国宝郑重形式+国宝领域中观众兴趣的组合,以点代面,在文娱中探索出新的传承突破口,唤醒了大众保护文物的意识,传递出国宝文物的内在价值,激发观众弘扬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激情。

    (一)一座博物馆、三件国宝、两段故事

    每期节目都会走进一个博物馆,在90分钟的时间里,从“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两个维度展开,介绍三件“国宝”,层次分明,架构简单。“前世传奇”主要通过舞台戏剧方式呈现,由演员演绎一段基于历史史实并展开合理想象虚构的小故事,让观众于欣赏之中品读文物的精湛和历史的厚重。“今生故事”则让观众深入了解国宝与现代守护人之间的动人细节。2018年在《国家宝藏》第二季第二期中,金漆木雕大神龛的国宝守护人讲述的“今生故事”就深深地触动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从潮汕人到所有中国人,都是同根同脉的,不论身处世界何地,凝聚潮汕人家风文化传承的精神和游子思念祖国的情怀是一样的。

    (二)九元串联,集结为一

    9座博物馆,27件国宝,内容丰富,结构饱满,张力十足,填补了知识文化的空白。《国家宝藏》每季9期讲述完9座博物馆的27件国宝后,会根据线下受众对每座博物馆推选的三件国宝进行投票,得票最多的国宝会跟其他博物馆推选出的国宝集结,在故宫箭亭广场展出。第一季《国家宝藏》推出的9件国宝集结特展结束后,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故宫博物院的参观流量有了明显的增加。串联结构不仅将整季节目合而为一,更将节目的展品与观众互动穿插其中,切中了国人共同的痛点——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从而跳出国宝,升华了护宝爱国的主题。

    四、优美文案:守护誓言,字字珠玑

    《国家宝藏》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台词文案、宣传口号等在众多文化类综艺节目中独树一帜,可谓是字字珠玑,言简意赅。仔细推敲《国家宝藏》的每段台词或文案都有着极高的可读性与文学鉴赏意义,无疑凸显了节目组为了展现与守护国宝而沉淀的工匠精神。

    (一)宣传口号可视化

    那些充满古韵的优美台词和磅礴的动人文案,将节目理念可视化、精准化地传达给观众,预示着承接与开创的含义,具有强烈的感召力与凝聚力,引导人们走进文物、聆听文物、保护文物。

    (二)守护誓词仪式化

    每一期《国家宝藏》都介绍一个博物馆推选的三件文物,在每件文物介绍完毕后,节目组别出心裁地邀请数位国宝守护者,面对国宝宣读誓词。第一季第二期,由湖北省博物院选送的三件国宝的守护誓词为:“守护历史,守护中国剑魂(越王勾践剑);守护历史,守护律法初心(云梦睡虎地秦简);守护历史,守护华夏正音(曾侯乙编钟)。”而湖北省博物院的誓词则为:“千秋不朽匠人心,圣明法度后可依,国色之声赴天下。”

    “守护”二字自始至终贯穿于《国家宝藏》的整个节目中,体现出节目的初心与使命。从文字本身的角度分析,“守护”没有华丽的修饰和晦涩的含义,但是对于国宝的守护人来说,“守护”这两个字,不仅体现着博物馆行业从业者不忘初心的操守,更意味着不离不弃的坚守。在仪式感的具象表达中,守护人一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承诺是一场不计回报、无悔的付出,更是一种对绵延数千年历史和文明崇高的敬仰。

    馆藏文物的守护者是那些生活中最平凡的普通人,他们的守护或许默默无闻、不被察觉,但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包含着兢兢业业的坚守与奉献。由故宫博物院选送的乍原石鼓,每逢战乱便丢失,但依然有一批文人名士选择在危难中挺身而出,保护石鼓周全。南宋司马池与司马光父子为寻找真正的“石鼓”殚精竭虑,抗日战争时期梁氏家族在战火中护送“石鼓”一路南迁,都在诠释着“守护”二字的精神与内涵。27组誓言对仗工整、铿锵有力,成为点睛之笔。在节目气氛的烘托下,具有深厚文学美感的宣誓词被齐声诵读,凝练出华夏儿女传承中华精神的气魄,直抵人心。

    (三)台词文案多元化

    《国家宝藏》出色的文案功底,引经据典的台词,磅礴震撼的誓言,是整个节目达到传播高潮和获得良好口碑的法宝之一,兼具庄重的历史感与轻快的现代感。主持人、演绎嘉宾、文物专家等不同人物使用符合身份象征的语言让文物“活”起来,或诙谐幽默、或严谨科学、或催人泪下,他们用语言唤醒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感。

    五、全员互动:国宝经济学,大有可为

    《国家宝藏》已經播出到第二季,除社会效益外,其经济效益也得到全方位的体现。“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这句话准确概括了《国家宝藏》促进博物馆经济长足发展的成效。

    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电视媒体要用创新的传播手段,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国家宝藏》由观众通过微信投票对文物进行“选举”,胜出者即可入驻故宫《国家宝藏》特展,这种形式有效地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真正让国宝在国民心中“活”了起来。

    据《国家经济周刊》侯隽关于《背后的博物馆经济学》的采访报道,“2018年元旦,位于故宫文华殿内的清朝各种釉彩大瓶前人满为患,很多中小学生拉着家长的手,指名要看被戏称为乾隆皇帝‘农家乐审美象征的瓷母。同样,在湖北省博物馆,慕名前来看越王勾践剑的观众也络绎不绝……”

    六、结语

    节目获得良好口碑的积极影响是让那些尘封在博物馆里的国宝重器重新“活色生香”,在电视机前,震撼的视觉体验促使观众走出家门,走进博物馆,真正用眼、用耳、用心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国宝活了,博物馆火了,文明的守护与传承依然在这片广袤大地上持续着。《国家宝藏》作为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性的舞美设计、独具匠心的节目架构、厚重磅礴的台词文案、不落俗套的角色演绎,激起无数人的家国情怀,很好地助推了中华文化的守护与传承。

    注释

    ①王晓杨:《: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综艺报》,2017年第25期。

    侯隽:《背后的博物馆经济学》,《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5期。

    (本文编辑:饶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