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在家园沟通中的运用

    王珏

    暑假前,幼儿园按惯例对下一学年的人事工作安排进行了商议,做出了必要的调整。小班的一位年轻教师被调离原班级,她的工作由一位刚休完产假的教师接手。这天下午,这位年轻教师通过班级微信群把这一信息告诉了家长。由于一年来这位教师与班里家长相处得非常融洽,家长们对她的工作也很满意,所以得知这一消息后,有家长当即在微信群里表达了对园方决策的不解和不满。尽管这位教师随即在微信群里向家长说明了即将接班的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希望家长能放心并给予支持,但还是有部分家长表示不理解园方的做法,提出保持原来人事安排的请求,并希望就此与园方面对面地进行沟通。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孩子初入园时的不适应让他们记忆犹新。这一届小班孩子的入园经历确实很特殊,孩子刚刚适应了幼儿园生活,便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受其影响,孩子在小班下学期几乎就没上幼儿园了。令家长非常担心的是,如果这时换老师,新学期开学时孩子是否又将经历一次“入园不适应”。从幼儿园角度来看,我们非常理解家长为什么不想换老师,但家长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我们是否就要否定原本的人事调动决策呢?显然不是。我们是慎重考虑之后才决定换老师的,在我们看来,这样的调动是合理的、必要的,不能因为部分家长的意见而改变这一决策。鉴于此,幼儿园接下来需要做的是和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以打消家长的疑虑。

    我园是一所高校附属幼儿园,孩子的家长几乎都是高校教师,学历层次高,自身都有很强的领域专业能力,也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在针对这次事件的家园沟通中,我们运用了一些心理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改变看待事物的方式,建立正确认知

    人对事物的看法影响自身的情绪反应,当事人附加给某一事物的意义决定了其自身的感受,这种感受赋予事物主观意义,会对当事人的行为、情绪产生影响。这便是我们常说的“认知决定行为和感受”。在“换老师”事件中,我们了解到班里家长持有三种不同态度。第一类家长对此感到不能接受,他们觉得孩子已经熟悉之前的老师了,一旦更换老师,孩子又会像刚入园时那样难以适应,“分离焦虑”会再次出现,他们将又一次经历艰难的“入园适应”过程,因此,家长陷入焦虑之中。第二类家长表现得比较淡定,觉得换老师没太大关系,因为班级有三位老师,其他两位老师并没有变动,还有那么多熟悉的小伙伴,孩子在适应上不会有太大问题。第三类家长则很有信心,认为换了老师也不会有问题,因为他们觉得孩子已经不是一年前的孩子了,一定可以适应这样的变化,再说,幼儿园如此安排也一定是做了周全考虑的。家长们遇到了同样的事情,却有着不同的情绪反应,这是因为当事人对事物的看法影响了自身的情绪反应。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改变家长看待这件事的方式,让家长建立对这件事的正确认知。这是开启家园沟通的关键。

    二、掌握接纳性倾听技巧,让情绪“降温”

    家园沟通若出现了问题,家长与教师之间便会产生隔阂,双方甚至会由此产生激烈的情绪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最需要做的是运用接纳性倾听技巧让对方的情绪“降温”。

    1.解码对方的信息

    个体在内心产生困扰时,会感到不安,产生负面情绪,生命体处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为了寻求平衡,个体会希望通过沟通传递信息。我们必须经过正确的解码,才能真正明白对方想表达的意思,获得对方传递的信息。在“换老师”事件中,其中一位家长给园长打电话,激动地表示班级几十名家长都不同意换老师,还坚持要和其他家长代表一起当面向园方讨要说法,并重点表达了对园方决策的质疑和不理解,最后,语气十分坚决地提出不同意更换老师的诉求。这时,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解码对方的信息,就会明白家长“质疑和不理解”的背后真正想表达的是“我感到特别担心”。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信息解码为“家长无理取闹,想‘插手幼儿园正常人事安排”,那我们的理解就发生了偏差,后续的沟通便“踩不到点”,这也是家园沟通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因此,双方都要意识到可能存在的误解,从而正确地解码信息。

    2.反馈自己的接纳

    沟通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给予对方充分的空间,让其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认识,并正确解码,还要及时反馈自己对对方的接纳,唯其如此,双方才能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关系。当明白家长想表达的信息是“我感到特别担心”时,我们是这样给予反馈的。我们对那位家长说:“这件事从幼儿园的角度来说是正常的人事变动,但对于孩子来说,他的确需要面对照料者的变化。我们非常理解您此刻的心情,您一定是担心孩子是否又将面临‘适应的过程,担心陌生的老师会让孩子再一次出现‘分离焦虑。面对这些不确定因素,您一定感到非常纠结吧?”得到我们这样的共情式反馈后,家长的情绪明显缓和了,语气也软下来。当家长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能被接纳,自己的需求能被看见时,负面情绪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同时,这也会帮助家长弄清自己产生这种情绪的真正原因,并做出反思和调整。

    接纳性倾听能帮助他人减少负面情绪,它就像肥沃的土壤,蕴含着成长的力量,能让种子發芽生长。

    三、掌握坚定性表达技巧,让行为“转向”

    “接纳”的意义体现为我们对他人的尊重,“坚定”的意义则在于我们对自己的尊重。家园沟通并不意味着我们作为教师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场,必须去迁就家长,而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接纳家长感受的同时,用适宜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态度,争取对方的理解,从而增加行为“转向”的可能性。

    1.采用“我”字打头表达

    有的教师习惯性地认为,在家园互动中,教师应是指导和影响家长的一方,于是常常用“你”字打头对家长进行说教,或者用其他形式的控制去影响家长。其实,用“我”字打头,更能表达一种尊重,并让自己的表达更具有建设性。在家长的情绪“降温”后,我们适时作了坚定的表达:“我们非常感谢您表达了对孩子适应问题的担心和不希望更换老师的想法,因为这让我们第一时间了解了您的困扰和诉求。然而,从孩子的成长考虑,我们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或许孩子又要经历一次小小的适应,但孩子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大大小小的适应,可以说每一次适应都见证了孩子的成长,这种成长既是认知能力的提升,更意味着内心的强大。我们尊重孩子成长的需要,就不能过度保护孩子,剥夺孩子发展‘适应能力‘抗挫折力的机会。相信孩子经受得起挫折,并能由此更好地树立自信。”经过沟通,最终这位家长表示理解我们的决定,愿意相信孩子,尊重孩子成长的需要。事后,他还积极向其他家长转达,成为园方与其他家长沟通的桥梁。

    坚定地用“我”字打头表达,再加上建设性地详细分析和说明事件可能对孩子成长造成的实际影响等,会使对方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从而增加改变行为的可能性。

    2.采用“正性”解释表达

    当人们把精力放在关注消极方面时,消极方面就会被放大,而积极方面就会被忽略。相反,如果把精力用来认可并鼓励积极的方面,消极方面就会逐渐消失。案例中,在那位家长改变行为后,又有家长提出:“开学时少了熟悉的老师,如果孩子觉得老师是因为不喜欢他们才离开的,那该怎么和孩子解释呢?”这样的假定使家长陷入消极的情绪体验之中,这很容易让人心神不宁、压力倍增。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鼓励家长从“除了以前的老师,孩子们马上又会多一位新老师来关心他们、爱他们”这样积极的角度,用“正性”解释来引发积极的情绪体验。当人们更多地关注事物的积极方面时,自身和他人都会备受鼓舞,家长会发现,“替孩子担心”并无必要,反而容易错失引导孩子成长的大好时机。

    掌握坚定性表达技巧不仅可以让我们有效地影响对方,使其改变对于我们来说不可接纳的行为,同时,开诚布公也有助于家园建立积极的关系。

    四、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心理修养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发现,要使一个人做出积极行为,需要提供强化这种行为的因素。据此,要激励家园之间建立愉快的沟通模式,就必须有意识地提供机会,强化教师和家长提高自身心理修养、建立正确认知和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

    要满足教师和家长学习的需要,十分有必要开设“家园如何平等对话”“面对冲突如何处理情绪”等心理学方面的培训课程,课程中必须包含沟通的实用技巧,这些技巧告诉双方应该怎么去做,因为技巧不仅仅有助于态度的转变,更会促使行为的转变。当我们花时间去练习沟通技巧,然后真诚地去使用这些技巧时,家园沟通就会从量变到质变,发生飞跃,从而创造出一种积极的情绪氛围。这样的氛围有助于沟通获得成功,并使沟通的双方形成彼此信赖的平等的关系。

    当前,幼儿园教师在专业领域能获得很多园内外的培训机会,专业水平不断提升。而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师除了专业知识外,心理健康和心理素养也需要得到充分关注。首先,教师要学习如何给自己“解压”“减负”。教师是人,不是神,和所有人一样拥有真实的情感和需求,因此,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其次,教师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把握幼兒发展规律,从而相信自己能够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最后,教师要经常与同事探讨自己遇到的难题,这有助于教师拓展思路,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