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地区气象条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郑策
【摘要】为了深入开展棉花气象服务,对沧州地区作物生长期(3 ~ 10 月)的气温、降水、日照等与棉花生长发育有关的气候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气候因素为3 月底到4 月初播种期的霜冻、4 月底到5 月苗期的低温、花铃期的高温以及全生育期的热量。
【关键词】棉花;气候条件;产量
沧州市位于北纬37°29′~38°57′,东经115°42′~117°51′,受纬度和地形影响,表现为明显的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气候概况是:四季分明,温度适中,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降水集中,灾害性天气常有发生,春旱、夏涝、秋爽、冬干。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2.5℃,年平均降水581毫米。年积温4785℃,无霜期181天。降水、气温的季节分布及气温的昼夜差别较为明显,具有生产优质棉的区域优势,棉花常年种植面积13万公顷左右,是河北省主要产棉区之一,而且早薄碱地30.7多万公顷,开发种植棉花的空间较大。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外地经验,充分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从而获得较理想的产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沧州地区气候概况
(一)沧州地区积温
棉花为喜温作物,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生长时间是实现棉花优质高产的基本条件,棉花出苗后≥15℃的活动积温与棉花皮棉产量的关系呈明显的正相关。积温对棉花的生长发育起着主导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发育速度也随之加快。在棉花不同的生育期对热量的需求也不一样,播种出苗期需持续≥10 ℃的积温,若持续几天低温则容易造成烂种烂芽、出苗期推迟进而影响出苗率。苗期(从出苗到第1 片真叶出现)需≥15 ℃的积温,随着温度的升高,真叶出生速度也逐渐加快,直至棉花现蕾。现蕾期对温度的需求应不低于20 ℃临界值,但也不宜超过30 ℃,在此期间现蕾速度与温度升高成正比。而对于花铃期和吐絮期来说,温度以20 ~ 35℃为宜,过低或过高都会降低花粉粒的生活力,影响授粉和受精,导致蕾铃脱落;并使棉花纤维变短,影响其品质。近10 年3 ~ 10 月份稳定通过10 ℃的有效平均积温为2 326.6 ℃,最高为2 448.1 ℃,出现在2007年,最低2 250.9℃,出现在2012 年,最高与最低积温相差197.2 ℃;≥20 ℃的平均积温为3233.0 ℃,最高3 446.3 ℃出现在2012 年,最低2 876.9 ℃出现在2009年,最高与最低积温相差569.4℃。
(二)沧州地区降水
沧州地区年降水量为549-642 mm,年蒸发量为降水量的3.3倍,基本能满足棉花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1、年内降水集中在6~9月份;
2、沧州市近50年来降水量年级时间分布格局表现为呈现丰枯交替现象,1956~1984处于丰水期,1984~2004年沧州市处于降水的枯水期,1984年是丰枯转化的关键年。近20年平均年降水量比85年系列平均降水量减少了6.4%,2005年以后降水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三)沧州地区日照
棉花是喜光作物,只有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才能较好的生长发育。沧州地区常年日照时数2646.3-2946.5小时,其中:2009 年3~10月日照时数最充足,为2 032.8 h;2004年日照时数最少,为1 585.6 h,基本能满足棉花生长的需要。
(四)沧州地区开春期及无霜期日数
近10年开春期最早的年份是2007年;最晚的年份是2005 年、2010年及2013年;终霜日2008 年最晚,2013年最早;初霜日2012 年最早,2010年(10月30 日)最晚;无霜期平均日数是196 d,其中,2006年无霜期日数最多(212 d),2008年无霜期日数最少(179 d)。
二、沧州地区棉花产量情况
近10年沧州地区棉花产量总体呈稳定增长趋势,前5年从2004 年单产309kg/667m2增长到2008 年的450 kg/667m2;后5 年中2009 年和2010 年单产有所下降,2011—2012 年又呈稳步回升趋势。
三、作物生长期气候对沧州地区棉花产量的影响
(一)沧州地区稳定通过10℃的初日提前,有利于棉花实现早春播。但近10 年春季终霜日较历年明显推迟,棉花苗期受终霜冻的影响较大;(二)在棉花幼苗生长期, 必须注意持续低温或异常高温的危害;(三)花铃期高温日数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蕾铃的脱落率,近10 年≥30 ℃的日数逐年减少,蕾铃脱落率降低,有利于幼铃发育,实现高产稳产;(四)作物生长期的光热条件能满足棉花的正常热量需求,≥10℃的积温比较稳定;≥20℃的积温呈略偏少趋势, 但对棉花的产量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任新荣,曹娟.近10 年库尔勒垦区气象条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新疆农垦科技,2014(6):62-63.
[2]柴卫东,刘贞贞等.沧州市棉花育种目标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