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现象类说明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 要: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运用中学英语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建立了现象类说明文的阅读教学模型,即PASE思维路径。本文通过课例讨论了在现象类说明文中运用PASE思维路径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可能性。实践证明,该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逻辑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品质;现象类说明文;阅读教学;思维可视化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思维可视化视角下的高中英語教学模式研究”(立项编号:17XJA880009)子课题“‘人与自然主题意义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思维可视化教学研究”(立项编号:SW201904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研究和论文撰写得到了四川师范大学郑鸿颖教授和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英语教研员黄正翠老师的悉心指导及子课题组全体同仁的支持,在此一并致谢。思维品质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部,2018)。思维品质是区分一个人思维乃至智力层次、水平高低的指标,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其智能的突破口(林崇德,2005)。因此,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课标》提出了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的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并指出语篇是语言和文化知识的载体,能为教师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供素材(教育部,2018)。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围绕语篇和主题意义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评价等不同层次的认知活动对语篇进行分析和意义建构,学生的思维品质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时出现的问题

    为了了解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针对教师群体开展了“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能够认识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思维品质的重要性,但在实践时会出现以下问题:

    1. 教师无法正确理解思维品质的概念,难以把握好低阶思维与高阶思维的关系。

    2. 在撰写思维品质的培养目标时,教师经常使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等笼统的表述,而较少使用具体描述思维活动的词汇,如“分析”“归纳”“评价”“创造”等。

    3. 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缺乏逻辑性、关联性和层次性。

    4. 教师缺乏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和策略。

    在调查中,教师普遍反映的困难是方法、工具和策略的缺乏。因此,总结和开发基于不同语篇类型的思维品质培养的途径、工具和策略便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现象类说明文的语篇模式

    说明文根据其说明对象分为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现象类说明文属于事理性说明文,主要介绍一种社会或自然现象。现象类说明文是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常考的语篇类型。例如,2018年全国I卷阅读理解C篇介绍了语言数量逐渐减少的现象,2019年全国II卷阅读理解C篇介绍了独自用餐的潮流。

    现象类说明文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难度较大、表意复杂,学生不易读懂细节,也较难准确分析文章结构。因此,掌握该类说明文的常见语篇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维路径,降低阅读难度,也有助于提升表达的逻辑性和流畅性。典型的现象类说明文语篇路径如图1所示。

    典型的现象类说明文通常会先引入现象,然后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并介绍该现象带来的影响,最后作者发表观点,对该现象进行反思。当然,并非所有的现象类说明文都遵循该语篇模式。部分现象类说明文只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没有介绍影响,而有些语篇则着重介绍现象造成的影响。

    

    当现象类说明文介绍一种对人类造成危害的自然或社会现象时,其语篇路径和“问题—解决”类说明文有共通之处。二者通常都从描述现象或问题开始,然后着重分析现象或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介绍它们带来的危害。不同之处在于,现象类说明文的重点在分析现象和介绍影响,而“问题—解决”类说明文则重点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

    现象类说明文和“问题—解决”类说明文虽遵循不同的语篇路径,教师却可采取相同的授课思路进行教学。笔者将这一思维路径总结为PASE,即Present the problem—Analyze the problem—Solve the problem—Evaluate the solutions。PASE思维路径完整地概括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方案的整个思维过程。现象类说明文通常不会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这恰好为教师提供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契机。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共同讨论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来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并依此思考对应的解决措施,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当学生提出方案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彼此的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估,这又涉及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整个活动过程要求学生基于文本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笔者将通过一个阅读课例来详细阐述如何在现象类说明文阅读教学中运用PASE思维路径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基于PASE思维路径的现象类说明文阅读教学案例

    1. 基于PASE思维路径的设计思路

    郑鸿颖(2019)结合思维可视化研究及英语学科特点,提出了中学英语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该策略以图示和非图示的方式来呈现思维过程,让思维的内容和过程可观察、可反思、可改进,最终达到提升思维意识和思维品质的目的。图示方式是指利用各种思维图,如思维导图、概念图、树状图等来呈现语篇的思维路径、结构和关键信息。非图示方式主要是指运用问题序列分析语篇思维路径,并通过问题序列或思维路径分析来提升思维意识和强化思维过程的可视化效果。问题序列根据其讨论的范畴大小被分为三类,即基于单元主题意义的大问题序列,基于语篇的中问题序列和深入语篇的小问题序列。三类问题序列的功能分别是确定单元思维路径、细化语篇思维目标和分析句间逻辑关系。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非图示思维可视化工具,即通过思维路径和问题序列来呈现语篇及教学过程,同时辅以图示工具来形成语篇的结构化知识,强化语篇的可视化效果。由于本课为自选文本,因此笔者无法设计体现基于单元主题意义的大问题序列,仅在语篇和段落层面设计了中问题序列和小问题序列。笔者首先围绕语篇设计了PASE思维路径(见图2)。PASE思维路径体现了本节课的四个教学环节,教学环节之间层层推进、互为依托,体现了教学活动的逻辑性、层次性和关联性。此外,笔者还深入段落,设计了小问题序列以明晰句间关系,后文将就此进行详细论述。

    2. 课例背景

    (1)语篇分析

    本课的授课内容为自选文本The Vanishing Dark Night,主题为“人与自然”,是一篇现象类说明文。文本介绍了光污染的诱因及其对动物、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表达了作者的不安与忧虑,并希望引起读者对光污染问题的重视。

    文章结构清晰。第一段描述了光污染的现象;第二段介绍了造成光污染的原因,即人类对人造光源的不当使用;第三至第五段分别介绍了光污染对动物、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光污染造成星空“消逝”这一现象的担忧,是对文章主题的升华。本文语言难度较大,生词多、句式复杂。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阅读和讨论的时间,并通过多种途径处理生词、分析语言,减少学生的阅读障碍。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成都七中(高新校区)高三实验班学生。该班学生在课上能积极与教师互动,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围绕一般性话题表达观点、开展讨论和辩论,但表达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有所欠缺。在话题方面,大多数学生对光污染较为陌生,对其危害不甚了解。在語篇知识方面,学生对说明文这种文体不是很熟悉,因而教师需要通过分析语篇和段落结构来帮助学生掌握现象类说明文常用的思维路径。

    3.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1)意识到光污染现象的存在;

    (2)分析光污染的诱因并了解其影响;

    (3)基于光污染诱因提出解决光污染的措施并进行评价;

    (4)运用PASE思维路径发表关于光污染的演讲。

    4. 主要教学环节

    基于教学目标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围绕语篇设计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其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1)提出问题(Present the problem)

    教师关灯、拉上窗帘,营造黑暗的环境,问学生以下三个问题:

    ● Do you like living and working in darkness?

    ●Why is artificial light so important to human beings?

    ●When we enjoy the convenience of artificial light, do we lose anything?

    教师采用了问题序列的方式引入话题。这种引入方式简明扼要,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这三个序列问题让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思考,认识到光是一种资源,但也有可能是一种污染,同时认识到事物具有两面性。

    (2)分析问题(Analyze the problem)

    该环节由两个活动构成,具体操作如下。

    [活动一]

    学生阅读文章,回答下列两个问题,并完成流程图(见图3)。

    ●What are the causes of light pollution?

    (教师追问: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does “inappropriate use of artificial light” specifically refer to?)

    ●What are the harmful effects of light pollution?

    (教师追问:Why do we human beings fill the dark night sky with artificial light?)

    该活动让学生从光污染的诱因和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问题,并要求学生完成流程图,运用图示的方式呈现思维过程。此外,在处理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分别设计了一个追问环节。第一个追问问题的答案是“The ill-designed light is directed to shine outward and upward into the sky, washing out the darkness of night.”。这和主问题的答案“inappropriate use of artificial light”是解释关系,该追问帮助学生明晰句间关系。第二个追加问题和主问题形成有逻辑的小问题序列,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完整的主题意义。

    [活动二]

    学生再次阅读文章的第三、四、五段,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树状图(见图4)。

    

    活动二要求学生阅读后和同桌共同完成树状图,并注意段落结构和句间关系。分享展示环节后是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环节。最后教师展示参考树状图,让学生和自己的树状图进行比较。这三段是文章教学的重难点,段落长、语言难。学生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运用解释、分析、比较、概括和评价等多种认知手段。学生通过该活动不仅获得了文本的结构化知识,也提高了分析段落结构及句间关系的能力。

    (3)解决问题(Solve the problem)

    该环节要求学生基于引发光污染的原因,从四个方面讨论并分享光污染的解决方案:

    ●What can ordinary people do?

    ●What can policymakers do?

    ●What can we do to improve the design of the city lighting system?

    ●Are your solutions practical?

    分析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始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基于引发光污染的原因讨论光污染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四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个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评价方案(Evaluate the solutions)

    在学生完成解决措施分享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成本、技术、设计和复杂程度四个方面来讨论及评价其他小组提出方案的可行性。活动采用“Tug-of-war”的形式,学生可以就所提方案進行自由辩论(见图5),最后全班表决评选出三条最好的解决方案。该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了思维的严密性。

    (5)总结PASE思维路径

    至此,本课已完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方案的所有环节。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PASE思维路径(见图6),该思维路径是“问题—解决”类语篇中常见的思维模式。

    (6)发表演讲

    本环节中,教师创设了《中国少年说》电视节目的情境,让学生运用PASE思维路径在节目中发表一篇有关光污染的演讲,其他学生运用评价表(见图7)对演讲内容进行评价。

    本课的最后一项任务属于口头输出活动。演讲环节既是对文本内容的内化,也是对PASE思维路径的巩固和应用。

    (7)作业

    教师布置一项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思考另一个困扰成都市的问题,然后运用 PASE思维路径写一篇说明文介绍该问题。

    通过课上、课下的两个输出活动,学生不仅内化了光污染的主题意义,还加深了对PASE思维路径的理解能力。反思和总结

    

    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使隐性的思维显性化是思维品质培养的关键。本课例是运用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一次初步尝试。笔者运用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构建了现象类说明文的阅读教学模型,即PASE思维路径。实践表明,该思维路径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和表达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未来的研究中,笔者将持续实践和完善PASE思维路径,不断提升学生对该工具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林崇德. 2005. 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能的突破口[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9): 21—32

    郑鸿颖. 2019. 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英语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研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 (9): 7—12

    张强,成都七中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