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 构建魅力课堂
赵娟
新课标的普及实现了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主动转变教学观念,根据新式教学理念,借助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实现素质的教育的目标。
一、借助小组讨论,培养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小组讨论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潜能,发展学生自学意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提前布置讨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开展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彼此交流、共享知识、相互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社戏》教学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之情。为了深化学生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发展思维能力。
首先,设计讨论主题。北京的社戏、赵村的社戏存在什么不同。魯迅先生对这两个地方的社戏存在不同看法,你认为作者更喜欢哪个地方的社戏。这些问题与课文内容紧紧相连,经过初步阅读,学生认识了沉闷无味的北京社戏,也认识了丰富多彩的赵村社戏,在问题启发下可以形成对文章的初步理解。
其次,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问题开展小组讨论。笔者的学生得出了很多看法。比如,有的学生从人物角度表达了自身看法:赵村社戏中有很多淳朴的人,如尽全力让“我”看社戏的双喜,老实厚道的六一公公,这些善良的人让人忍不住喜欢赵村的社戏;有的学生从对比角度出发表达了自身想法;北京的社戏十分嘈杂,喧闹不堪,让“我”苦不堪言,赵村的社戏充满了美好的童年回忆,大家一起偷豆子、钓河虾,让人们情不自禁喜欢赵村的社戏;等等。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体会了农村社戏的乐趣,感悟了农村美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借助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彼此交流,激发集体智慧,获得多元认识,体会文章思想情感,如此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还可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二、借助教学情境,培养理解能力
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可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认识文章、感悟文章、关注文章,对文章进行感同身受的分析与思考,促使学生对文章理解得更为深刻。
例如,在《秋天的怀念》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感激、愧疚、怀念等复杂感情。首先,提出问题。大家都有过生病经历,生病时当然非常痛苦、难受,透过文字想一想,我们生病时母亲为我们做了什么?母亲生病时我们为母亲做了什么?这些问题是为了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通过“生病”这个情境,切实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情。其次,问题讨论。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细节出发体会母爱。比如,母亲为生病的我准备热腾腾的饭菜,但是母亲生病时我却不能准备一顿好吃的饭菜;等等。此时,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就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结合现实生活的心灵拷问。最后,课外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我为母亲做一件小事”实践活动,并让学生写下活动记录,促使学生在亲力亲为中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结合学生真实生活创设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感同身受的体悟中,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邃情感,如此可以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增强学生情感素养,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三、借助因材施教,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标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学习中有话可说,如此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自信心,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中,教师可组织课堂探究活动。首先,提出问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百草园的景物描写顺序是怎样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存在哪些相似之处。这些问题,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文章,是学生灵动阅读文章的第一步。其次,制订学习计划。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为不同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比如,教师可以为学困生制订基础学习计划,让他们3人一组讨论问题,学习生字词,感悟文章情感,必要时可以寻求教师帮助;为普通学生制订稍高层次学习计划,让他们3人一组讨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为能力强的学生制订最高层次的学习计划,让他们独立感悟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思想情感。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学习计划,归纳故事情感,体会作者的写景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依据学生语文能力,为不同学生制订了不同难度的学习计划,如此不但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还可以培养全体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总之,优化教学策略,能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优化教学策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引导学生充分地表达与交流,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魅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初级中学(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