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背景下高等院校教学与管理创新发展的一大核心要务,是我国创新人才战略发展与践行的重要前提。鉴于此,在高校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的探索中,高校需要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学与管理体系中的融入,完善高校协同创新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和高校人才培养协同起来,提高高校协同创新发展的组织管理能力,增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开放性特征和实用性特征。其中,由李晓庆编著的《高校协同创新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9年4月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一书即是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教学与管理研究的最新成果。该书聚焦于高等院校的人才创新教育,以图从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的角度探索并总结高校人才培养教育的新机制与新模式,进而推动高校协同创新机制的健全与完善,推动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科学发展。
该书共划分为三篇:第一篇是理论篇。科学理论是高校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在科学协同创新理论指导下,高校的创新管理机制和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才能够更好地推进。因此在该篇内,作者着重梳理和论述了高校协同创新的理论体系和有效管理策略。第二篇是机制篇。机制的健全完善能够为高校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提供专业规范的制度保障,因此该书重点探究了高校协同创新的协同过程、协同创新共生演化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保障机制等,多方位保障高校协同创新的突破性发展。第三篇是人才培养篇。人才培养是高校教学与管理中的核心模块,在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需要根据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推进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发展,提高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质量与水平。一、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与目标
就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来说,高校需要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制定针对性的、创新性的人才培育发展战略,以帮助高校人才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与市场的急剧变化,进而在充满挑战和变化的现代竞争中始终占据相对有利的地位。鉴于此,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需要围绕“人才”和“创新”两个关键词,一方面,高校人才培养应当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制订多层次化和多元化的人才培育方案,尊重受教育者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选择,让学生在高校人才培育体系中找到自己真正适合的位置;另一方面,高校人才培养应当坚持以创新和实践为导向,关注社会变革和社会教育变革,调和高校人才培养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多元理念冲突,与时俱进地革新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容、形式与策略,进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优秀人才。
就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来说,从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出发,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于科学性、专业性、多元化和创新性。其一,高校人才培养的科学性目标要求高校人才培养始终强调科学精神的培养,为科技的发展做好教学教研和人才教育的储备。其二,高校人才教育的专业性目标要求高校明确自身的办学特色,集中资源,突出高校人才培养课程的专业性价值,从而让高校人才的专业能力更加突出,在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其三,高校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目标要求高校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学生制订多层次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效发展。其四,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目标要求高校以创新实践为导向,增添创新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探索与应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进而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下创新型社会的发展环境。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的必要性分析
从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和目标来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高校及教师正在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内容、教学形式与实践策略,从而逐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融入与发展。在新时期背景下,国内外的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都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块。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创造性内涵、创新性内涵、开创性内涵和现代性内涵突出了知识技能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在现代语境中的重要性,着重增强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创业,敢于创新创业,并善于创新创业,进而全面响应现代教育的创新发展战略。总的来说,创新创业教育引入高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创新型国家与社会的建设角度来说,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满足了新时期背景下知识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需求。新时期背景下,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仍是大势所趋,创新创业的环境、创新创业的市场效益、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都在逐步提高,为了适应这样的社会经濟发展背景,高校应当积极主动地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科学素质与知识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经济的创新动力与发展逻辑,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创业思维,掌握与时俱进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而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中的作用与价值。
其次,就高校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目标来说,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有助于促进科技成果向市场生产的投放与应用,加快了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和科技成果到实践的转化。在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科研教学与市场实践之间有着较为显著的分界线,科研与教学主要集中于高校校园语境,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有助于拉近科研教学与市场实践之间的关系,促进高校科研成果与教育教学向市场实践的创新转化,鼓励大学生利用自身专业的知识背景与技术进行创新创业的探索,让大学生得以深入反思科研成果与市场创新创业实践之间的转化可能性,提高我国创新创业市场的科学质量与专业水准。
最后,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说,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具备与时俱进的洞察力和创造力,继而充分挖掘大学生群体自身的创新创业潜力。在步入社会之前,大学生既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也需要与时俱进地了解新时期创新型的社会发展模式,以便更好地抓住时代机遇,成功地进行创新创业,实现自己的专业价值和创新价值。也就是说,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本身也是为了满足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内在需求,有助于大学生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高校协同创新机制的健全与应用
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有其重要的任务与目标,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恰好满足了高校人才培养任务与目标的现实需求,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一种大势所趋的发展选择。但如何更好地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如何积极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笔者认为,高校还需要在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二者的协同创新发展,全方位发挥高校人才培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与作用,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一方面,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与应用有助于统筹管理高校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要素,找准二者的创新结合点,发挥高校科研、教学、人才的优势,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进而切实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融合创新程度与融合创新价值。在协同创新机制的帮助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组织管理水平将得到较大的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位置、任务、目标,以及高校人才培养可提供的资源、人力、成果、知识产权等都将有较为明晰的梳理和整合。也就是说,协同创新机制指导下的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在科学合理的总体发展路线和高效高质的组织管理中实现创新性的、持续性的、专业规范性的发展。
另一方面,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与应用有助于建设校企合作的协同创新体系,充分发挥高校与企业两大创新主体的功能与作用,探索新的适合校企合作的协同创新组织管理模式、资源配置方式以及对话交流方式,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健全完善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发展做好全面的制度保障与运行保障。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企业作为重要的创新主体,同样能够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具体来说,高校可以与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创建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平台、科技研发生产中心、知识经验交流中心等,让大学生以项目的形式参与到企业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和解決实际创新创业项目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笔者在研读《高校协同创新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书的过程中,对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所做的思考与探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既符合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与创新任务,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企业和学生的深度交流对话,达成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发展目标,且在高校协同创新机制的组织管理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将进一步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融合,进一步集中和释放社会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共建创新型的现代中国。
(李享/硕士,铁道警察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