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疫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考
邓庆平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07-145-02
摘 要 中医药医疗卫生机构是抗擊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的最重要防线,中医药健康人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担当起健康守门人的使命,卫生健康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合格的助理全科医生和护士,专业教育的成就令人自豪。但在中医药防疫人才的培养中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培养与使用的激励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对中医药防疫人才培养以“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三大岗位职责为抓手,更加注重医教协同、供需平衡;加专业群建设,打造公共卫生类人才培养高地;增加中医中药类专业布点,推广使用中医适宜技术;以预防应急并重为原则优化课程结构;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融入中医药防疫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对于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和同行业工作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中医药防疫 人才培养 新冠病毒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肺部病变为主的新型传染病患者。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役中,中医药防疫机构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道防线,中医药防疫人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担当起健康守门人的使命,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培训中医药防疫人才的重要责任,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对基层中医药防疫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中医药防疫人员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新冠肺炎病例的迅猛增长对医疗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每一个医疗卫生人员都是珍贵的抗击新冠肺炎的前线战士,中医药卫生健康人员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地发挥医疗人员的专业优势和作用,提高防控科学性和防控效率。
1.参与和指导防控基层新冠肺炎疫情
根据传染病控制的基本规律,只有所有的病例和疑似病例都被隔离治疗,所有的密切接触者都留验观察一个最长潜伏期没有发病,疫情才会得到彻底控制。中医药卫生健康人员要参与和指导社区排查登记病人密切接触者,并按防控方案要求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留验观察,做到应收尽收,还要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消毒技术指南,按指南的要求做好疫源地消毒并指导社区、村镇做好公共场所消毒工作[1]。
2.社区新冠肺炎防护健康教育与防护技能指导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虽然有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宣传和健康教育途径,但要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防护教育和筛查,尤其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离不开社区医疗人员的现场健康教育和防护技能培训和指导,比如如何正确戴口罩、洗手,家庭常用消毒剂配制等现场示范和指导。对参与疫情联防联控的其他人员,中医药人员更要进行个人防护和体温监测、消毒等专业化的培训,使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地,真正发挥实效。
3.隔离治疗轻症病例
在重点疫区,定点医院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根据疫情发展情况,中医药卫生人员应该及时学习掌握《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承担隔离治疗轻症病例的工作[2]。发挥中医药的防控优势,按照中医常讲的治未病,“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早期介入、全程干预”,把新冠肺炎阻断在萌芽中。在新冠肺炎初期就开始吃上中药,防止由轻症转为重症。中医药防疫健康人员利用中医适宜技术,比如火罐、针灸、刮痧、食疗、心理治疗,帮助恢复。
二、中医药防疫健康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争中,中医药卫生健康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在早期排查和发现疑似病例、快速报告、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源地和公共场所消毒、社区健康教育和培训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人才培养培训中还存在着供需失衡、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一)中医药防疫健康人才培养供需失衡问题
卫生健康职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部分专业办学缺乏准入制度,单点招生规模过大,结构和层次不合理;培养的人才数量严重不足,质量参差不齐,不能满足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需求。健康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尚属发展阶段,职业岗位正在形成过程中,社会认可度不高,招生困难,相关专业人才行业紧缺[3]。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管理类专业区域发展不均衡,从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短板始终没有很好补上,整个公共卫生系统在人员、技术、设备各方面都远远落后,这是导致我们缺乏防控大疫能力的根本性的原因。
(二)中医药防疫健康人才培养中的质量问题
教学过程中重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培养,轻关爱病人、珍爱生命的职业操守培养;部分院校对立德树人教育重视不够,忽视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职业素养培养作用;仅以职业礼仪教育、职业习惯养成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践育人的有效举措。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没有完全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毕业生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与职业素养要求尚有差距。卫生职业院校存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临床标准不一致,存在校外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不达标,临床教学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与临床实际相脱节,课程教学内容和技术技能培养跟不上临床实践的发展,无法实现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同步更新[4]。
(三)中医药防疫健康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问题
目前,国家层面医教协同机制已经形成,但是省(市)层面医教协同机制尚未全面建立,相关保障政策未能贯彻落实,尤其是校院(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
三、对中医药防疫健康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构建卫生健康课程育人体系
以“健康中国”为依托,以健康教育为出发点,开发“健康文化”“医学叙事”系列课程。遵循卫生健康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遴选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舍小家,为大家”最美“逆行者”典型事迹制成微课、微视频、微课程,推出“讲好励志故事”微访谈,通过校友、名师、乡医等身边榜样的人生经历,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使命担当。遴选大学生心理与健康教育、国防教育、法纪安全教育、创新创业等“育人示范课程”,培养学生“理解病人、关爱病人、促进健康、乐于奉献”的人文情怀[5]。
(二)构建专业群,打造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培养高地
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不难看到,公共卫生防疫人才严重短缺,基层公共卫生防疫人才总量缺口更大,要尽快解决公共卫生与防疫人才不足的问题,解决中医药防疫健康人才缺乏问题必须依靠卫生健康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卫生健康职业院校中设有公共卫生管理与预防医学专业比重很低,同时我国卫生健康职业院校的公共卫生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重预防、轻应急。一旦涉及应急防疫,就涉及医、文、理、工、经的融合,涉及政治、经济、公共管理等多个专业的交叉,所以建议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管理等相关专业构建公共卫生专业群,通过大数据采集、分析及应用,准确把握健康与公共卫生发展高端技术,推进专业群建设精准供需匹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促进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推广使用中医适宜技术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中医药治疗深入参与,扩大了救治面。湖北省临床治疗中,中医药参与率75%以上,其他地区超过90%,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国家层面,建立了中西医联合救治新型冠状肺炎的会诊制度,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救治方案,提高救治质量,减少死亡,减少重症变成危重症的发生率。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发挥了独特资源优势,建议加大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重视在基层推广使用中医适宜技术。
(四)规范实践教学,提高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临床问题能力
在中医药防疫健康人才的培养中要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提高“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意识,做到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坚持工学结合,规范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按标准配置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提高教学能力。
(五)推行1+X证书制度,赋能基层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全国各地的基层医护人员奋战在第一线,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感人至深。卫生健康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合格的助理全科医生和护士,他们具有救死扶伤的仁心仁术,专业教育的成就令人自豪。在中医药防疫健康人才培养中要继续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根本,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深化复合型中医药防疫健康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书证融通、育训结合”。
(六)健全中醫药防疫健康人才激励政策,提高岗位吸引力
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关心爱护中医药防疫健康技术人员的身心健康,通过多种形式增强中医药防疫技术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改革完善中医药防疫健康技术人员的薪酬制度。要加大对优秀中医药防疫健康技术人员的宣传力度,弘扬先进事迹。
参考文献:
[1]李庄,周恺.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制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5(9):47-48.
[2]刘俊栋,吴桂银,邱世华,蔡丙严,王涛.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3(11):23-25.
[3]段惠娟,庄英杰,张凯博,李进.军队卫生防疫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51-53.
[4]高璐璐,张仲平,申玉杰.军队防疫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才培养[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20-21+28.
[5]刘建顺,田金仲,王世江.加强卫生防疫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0(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