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语境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林玉明
【摘要】当今媒介环境变化剧烈,作为媒体传播重要一环的播音員主持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从播音主持专业面临的现实挑战切入,从其培养方向、专业思路、师资队伍、课程设置等方面出发,探讨新时代高校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媒介环境 ? 播音 ?主持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221 ? ? 【文献标识码】A
长久以来,广播电视行业以专业化的运作与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公信力,为其奠定了稳定的受众规模,然而,融媒体时代的不期而至,引发了新闻传播的深刻变革包括广播电视传播变革。作为广电媒体传播中重要的一环,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理念与业务实践亦应随之改变。这种改变,一方面可以通过实践来逐步调整以适应新传播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的起始阶段即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中,就要创新人才培养策略,使之与业界实践相配套,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一、问题的提出
(一)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学科建设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姚喜双教授说过,播音主持“适应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就是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①。面对外部环境的显著变化,播音主持专业学科的建设已经非常不适应。例如,就业成果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检验与体现,在播音员主持人的就业表现中,目前甚至出现了本岗位不需要本专业的“供需矛盾”。四川乐山市沐川县在2012年公开招聘播音主持岗位工作人员时,要求报考者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或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包括播音主持在内的其他任何专业都不符合报考条件。对此,沐川县人社局负责人表示,该岗位要求参聘者具有一岗多能的素质,新闻采编与制作、音乐表演专业的应聘者比单纯的播音主持的毕业生更适合用人要求。②这一事例虽是个案,但大体也能说明目前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的尴尬。新时代传播语境下的教学方案改革已迫在眉睫。
(二)“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媒介环境
如今,全国多所高校均开设有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在科班毕业生与日俱增的同时,融媒体带来的信息传播的开放和共享态势,却带来人人皆可利用手中的新媒体应用发声的局面。许多媒体单位也在理念上抛弃了原有的播音主持岗位“字正腔圆”的刻板要求。例如2017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体育频道《一起说奥运》主持人大赛中就有相关答疑。针对“不是播音主持科班出身,参赛会不会很吃亏”的疑惑,主办方回应“只要能达到普通话标准,口齿清晰就没有什么问题”③。再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的报名条件中亦未对参赛者是否为播音主持专业做出特别要求④。现实情况是,非专业人士无论在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的业务表现中并不逊色于科班毕业生。如,在电视节目中,白岩松、撒贝宁等出身于新闻或法律专业的主持人深得受众青睐;在网络媒体中,并未以播音主持作为专业的马东和高晓松所主持的《奇葩说》《晓说》等成了年轻人视听娱乐的重要产品。
此外,人工智能的技术变革也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时代性的警示,例如新华社发布的全球首个人工智能(AI)主播已经上岗播报新闻。人工智能主播的下一步发展方向便是致力于突破与人类进行有情绪、有情感的交流互动。智能主持人的理解、记忆、学习、表达、推理、联想等认知能力受到了研发者的关注。
二、人才培养的应对策略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自诞生之日起,便需要立足于传媒业实践与业态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以培养思想求高度、培训专业求深度、培育发展潜力可持续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传媒人才为目标。
(一)继承优良传统,明晰培养方向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属于我国特色教育专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它实现了从最初的一项工作、一个专业,到一种理论、一个学科的历史性转变。播音主持,既有有稿播音二度创作中的创造性又有身处广播电视事业的新闻性,既有大众传媒赋予的传播性又有戏剧影视学科给予的艺术性。与医学、军事学等学科不同,播音主持是在人原本的能力上所做的拓展和深化,即口语传播的强化是人的综合表达技能在技巧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依托于中国播音学和整体人文社会学科体系的逐步完善,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播音员主持人的人才培养仍然需要强调专业核心,即夯实播音基本功的建设。在学生日常学习培养方面,可通过老师延伸课堂教学、开展晨功带练、做好课后讲评、拓展业务实践等方式,将人才培养细化在专业学习的每一天。在新时代传播教育中,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应具体从形象与声音、艺术与逻辑方面培养学生追求引领亲民、高知且共情的口语传播特性,即在贴近式的话语样态中实现对舆论的引领,在专业领域内实现优质有效的信息服务,充分体现播音主持艺术的美学特性。
(二)打破思维定式,转变就业观念
在传统媒体的“围城”困局与新媒体的“融通”格局下,广播电视一线工作需要兼具扎实业务基础与新媒体素养的播音员主持人,拥有传统媒体业务操守与新媒体思维的人才更受媒体欢迎。同时,从政府机关到地方民企,各行各业对于工作人员的口语表达和综合素养的要求亦在不断提升,时代给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以巨大挑战,同时也赋予其多重机遇。如今,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目标并非一定要锁定于传统的广播电视台。成为新闻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固然是好事,却不是专业的唯一出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终极目的应是为了培养学生发挥语言优势和专业特长,为社会做出贡献。有鉴于此,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启发学生的就业思路应由传统媒体拓展为多样化、宽口径的输出,对广播电视有梦想者依然鼓励,同时积极引导其适用于新媒体及其他企事业单位、部门等,从宣传策划到公关谈判,从活动主持到高阶表达培训,面向大文化市场,培养具备新闻传播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三)丰富课程设置,内容形式多样化
融媒体时代,众声喧哗,受众渴望权威性的信息解读与专业化的知识传播,“流利地说废话”式主持一定会被受众选择性地筛除。因此,主持人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吐字发音、语言表达,更要加深对某行业、某学科、某领域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分析与运用,业界对专家型主持人的需求方兴未艾。在职业素养上,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正在呼唤具有音乐、法律、财经、体育等跨学科的知识背景来互为支撑。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应细分专业的业务口径,推动学生的多元发展,在高年级段根据学生兴趣与能力对其课程进行细分,建构其未来发展的多个方向,为学生进行清晰的专业定位导航,使人才培养不再“一锅烩”,而是“个个鲜”。
着眼于播音与主持复合型高素质传媒人才培养,应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全方位与可持续,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应在课程设置上既有播音与主持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同时也高度重视从事影视传媒行业其他岗位能力的建构,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专业办学实践中,可以形成既不同于传统专业院校,也不同于单一的新闻与传播理论教学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按照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目标,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应该形成1到3学年稳定的专业课程体系。
(1)专业主干(普通话语音及播音发声)+专业拓展(播音学、语言学概论);
(2)专业主干(播音语言表达)+专业拓展(演讲与辩论)(播音主持作品鉴赏);
(3)专业主干(广播播音与主持)+专业拓展(口语传播)(广播电视概论);
(4)专业主干(电视播音与主持)+影视配音艺术、电视节目策划。
(四)加强师资建设,教师学生共进步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师的选拔需要充分考虑到代际差异,争取形成老中青三代相结合的队伍建设,这不仅能够开阔学生对待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眼光,也能帮助学生敏锐捕捉时下播音主持行业的前沿动态。“双师制”一直在中国播音主持学界受到认可,这意味着部分课程应由业界的播音员主持人兼职担任,这可与校内教师形成混合课程组,除日常上课外,同时指导学生的专业课程汇报和实习创作等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双师制”在高校推行时应当注意必要的方式方法,否則效果会大打折扣。一般来讲,本职教师理论功底较强,适合讲授播音发声、普通话语音等核心基础,而外聘的业界教师在实际操作中经验丰富,适合于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等与一线密切相关的课程。
与此同时,融媒体时代,意味着信息的海量化,教师不能固守“自己有什么,教学生什么”的“啃老本”思维,应及时转化为“学生需要什么,社会呼唤什么,我来教什么”的主动心态,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应定期指派教师进修学习,且鼓励教师自身参与业界的实践锻炼,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五)以成果为导向,实施团队制模式
播音主持艺术既是一种学科理论,也是一个专业实践的过程,因此加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尤为重要。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应密切与影视传媒机构的合作,为学生量身打造专业发展方案,通过赛事、实习等方式,积极将高年级学生输送向实践一线,以赛事促能力提升,以实习促业务发展,使学生充分认知影视传媒行业的变化,在具体的实践一线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其中,与社会相接轨的团队制模式可以有力推动业界、学界的相互沟通,既可以强化其专业能力,又能够树立学生的自我品牌意识。
三、结语
在万物皆媒的时代,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应该敢于直面时代剧变,明确播音主持的功力基础,观照网络媒体的实时发展,强化文化底蕴的必要支撑,积极思索人才培养模式,在新时代抓住发展机遇,改革创新,推动播音主持艺术教育向更深层次创新发展。
注释
①《第二届教学研讨会全国播音与主持专业言精华》,微信公众号“中央戏剧学院”,https://mp.weixin.qq.com/s/lLyUrLFxK0ZioPbsqiXhQA.
②《四川沐川招考播音主持不收本专业毕业生遭质疑》,中国经济网,http://district.ce.cn/newarea/roll/201207/17/t20120717_23498149.shtml.
③《〈一起说奥运〉主持人大赛 参赛须知》,央视网,http://sports.cctv.com/2017/07/12/ARTIvDGFwjRjMNee66sWTFcV170712_4.shtml.
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 报名条件》,央视网, http://zcrds.cctv.com/#registration_conditions.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总编室)
(本文编辑:吕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