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智媒体探索
钟边
成都,一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城市,也是一座勇于创新、蓬勃崛起的城市。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打造、承载着《华西都市报》融合转型的“封面新闻”客户端,把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新闻信息生产与传播的各环节,不断改写着媒体定义。经过3年多发展,其客户端以智媒体理念和实践,正引领智能互联网时代的媒体融合转型发展新风潮。
从一张报纸到一个智媒体,他们如何走来,又将去往何方?记者专门采访了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封面传媒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鹏,从融合、技术、内容、人才、模式等几方面来探索“封面新闻”的智媒体建设。
封面集团办公大楼的墙上有一个标语,非常醒目:“打造智媒体,建设一流互联网科技传媒文化企业。”
本刊记者:如今的封面传媒,互联网公司的文化与形象无处不在。那么,原来的《华西都市报》在与“封面新闻”的融合中处于什么位置?
李鹏:2018年,随着“封面新闻”的快速发展和媒体融合的深入,《华西都市报》实现了整体转型,团队整体迁入了封面传媒公司,报社不再有人员编制,只保留传播平台,报纸的所有内容都由封面传媒公司负责生产。
长期以来,纸媒在媒体融合上不断探索,但一直不够彻底,观念传统、路径依赖是主要问题。必须要改变以纸为主的观念,变“+互联网”为“互联网+”,推动以端为主的融合,改变依附他人的观念,打造技术领先、内容个性、模式先进的互联网平台,实现融合。《华西都市报》与“封面新闻”的融合,从一开始就是按照互联网公司设计的。这样的公司,既有媒体人的理想和情怀,更有现代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基因和制度设计。所以,这二者的融合,把《华西都市报》“装入”封面传媒公司,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彻底的一体化,也更加符合互联网规律。
在“封面新闻”与《华西都市报》的融合中,“封面新闻”是中心,是融合发展的主平台、主阵地、主驱动、主战场,报纸只是“封面新闻”传播矩阵的一部分。这种移动优先、以新媒体为中心的生产机制,确保了重大事件面前新型主流媒体的及时、准确发声,有助于在舆论引导中占据主动,也符合中央关于推动媒体融合迈向纵深的部署。
本刊记者:现在,“封面新闻”可以随时通过自主研发的“天眼”系统看到用户的分布情况,可以对用户画像和新闻进行可视化展示。您认为,传统的纸媒转型成智媒体需要做哪些改变?
李鹏:长期以来,报纸没有前沿技术,这也导致了报纸在一波又一波的互联网浪潮中遭受严重冲击,直至被逼到死角。推动媒体融合,实际上就是再造互联网传播平台,必须坚持技术引领。在“封面新闻”的打造中,技术一直是放在第一位的。
在技术方向的选择上,“封面新闻”瞄准的是前沿,哪项技术先进用哪项。“封面新闻”从2016年上线以来,就坚定进军“AI+媒体”领域,紧盯前沿技术,发力人工智能。上线之初,就把“引领人工智能时代的泛内容生态平台”作为愿景。2016年10月,“封面新闻”提出要打造智媒体,经过几年发展,形成了“智能+智慧+智库”的智媒体理念。
什么是智媒体?智媒体就是用人工智能技术重构新闻信息生产与传播全流程。技术驱动是智媒体的本质特征,人机协同是智媒体的重要标志,智能传播是智媒体的目标追求。
智媒体的建设重点是面向未来的“智能编辑部”。“智能编辑部”是由一系列的智能产品重新为媒体赋能,从资讯传播的起点到终点,都赋予人工智能技术基因,全面改写媒体定义。“封面新闻”持续优化升级七大类21个产品,形成了“智能+”的产品生态。其中,基础产品有封面推荐算法、封面数据、封面云、封巢系统,内容产品有“小封”写作、“小封”播报、封面视频、封面直播、封面VR、封面AI记者、封面AI主播,营销产品有封面AI营销、封面云商,智库产品有封面指数、封面舆情,UGC(用户生成内容)产品有青蕉社区、青蕉拍客、封面号,智识产品有“小封”魔镜、“小封”图灵,未来产品主要是封面智联。
智媒体是守正创新的新内容传播者。作为新型主流媒体,“封面新闻”一直坚持用主流价值观为智能技术赋魂,建设正确价值主导的智慧媒体。实现守正创新,始终坚持专业化尤其重要。主流媒体在与商业互联网平台的比拼中,不能比数量而要比质量,在内容的高度、深度、温度、宽度上下大功夫,这是主流媒体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封面传媒成立了封面研究院,设立“人工智能、舆情、公益、人文、传播、新经济”六大研究所,实行内外部联席院长、联席所长运行机制。具体到产品层面,着力打造封面指数和封面舆情两大拳头产品。封面指数主要依托AI、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智能+发展提供指数分析。封面舆情主要是建成行业舆情数据开放平台,成为智慧移动舆情领导者。
所有这些,都与纸媒时代的发展理念和运行模式有着天壤之别。如果没有技术的支撑,智媒体很难建成。
本刊记者:目前,封面传媒在内容生产上的核心机制是什么?
李鹏:目前,在资讯类新闻客户端仍然以图文为主的环境下,“封面新闻”已经实现了以视频为主。打开“封面新闻”客户端,推荐频道主要内容都是新闻视频。5G时代,无视频,不传播。视频是融合报道创新的主要形态,必须抢先布局。
2018年底,“封面新闻”提出要用数字视频业务代替传统业务,改变以图文为主的产品呈现形式,彻底调整客户端展示架构,建设全视频样式。在内容构成比重上,独立视频在内容生产和发布中要占据50%以上的主导地位。同时,充分用好原创生产能力,推动全员视频化生产,让每个采编人员都具备专业视频生产技能。这些在今年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展現。
“封面新闻”把用户生产内容(UGC)和专业生产内容(PGC)作为内容重要来源,重点就是建设青蕉拍客团队,通过建立常态化激励机制,吸引用户参与视频生产。目前,已经组建了超过1000人的专业拍客队伍。
立足未来,开展5G智媒体视频实验。“封面新闻”和中国移动公司5G产业研究院共同成立了5G智媒体视频实验室。这个实验室致力于在云视频直播、虚拟现实应用、媒体视频云应用方面做技术标准的开发者与引领者。
新技术创造新内容,这是“封面新闻”着力倡导的一个理念。封面传媒每个季度会召开新技术内容研讨会,重点就是探讨和研究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人工智能(AI)技术如何与视频生产相结合,创造新内容。今年全国两会报道,“封面新闻”制作的MR视频《这个四川超级水电站到底厉害在哪里?》为重大主題报道创新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镜头前,伴随主持人双手轻轻抬起,一座由3D建模形成的雄伟水电站工程展现在屏幕正中。一旁不断变化的库容量、发电量,向用户直观展示这个正在建设的超级工程真实、实时的一面,让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超级工程的伟大。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视频创新,也是“封面新闻”视频创新的重点。比如虚拟主播的运用、智能剪辑视频技术的运用、智能审核视频的运用等,人工智能与视频结合的领域相当宽广,AI的加持,充分创新了传播形式,提升了传播效率。
本刊记者:互联网时代人才是关键,封面传媒如何建设适应融媒体传播的人才队伍?
李鹏:“封面新闻”与《华西都市报》的深度融合,一直坚定走自建技术团队、自主研发产品、自创技术品牌的科技强媒之路,组建了一支120余人的技术团队,坚持用技术驱动融合发展,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迭代。
首先是以“智能+”为重点,新建技术队伍。推动媒体融合不能再走老路,必须重视自主技术团队建设,以此作为推动团队再造和全员全媒体转型的驱动力。2015年底,封面传媒公司筹建时,招募的第一个员工就是技术员工,第一个成建制的团队就是技术团队。技术员工很多来自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公司和华为、微软等知名互联网科技公司。
其次是以“技术+”为支撑,重塑传统队伍。传统采编、经营团队如何运用新技术,是传统媒体融合转型必须要过的一道坎。“封面新闻”正在用技术+的方式,建设“技术+团队”,以此重塑传统团队,让老团队拥有新技能,为建设智媒体输送不竭动力。
“技术+团队”是新型技术团队,也是应用型技术团队,即运用AI等新技术为内容、运营、销售、管理、安全赋能,以此改造团队、提升团队,帮助团队实现转型。
作为“封面新闻”的员工,可以不知道程序代码怎么写,但一定要知道怎么用新技术来创新内容、销售和运营。为此,“封面新闻”将基础技术开发团队中的人才嫁接到内容、销售、运营等各个团队的关键部门中去,由他们来驱动这个系统的“技术+”转型,例如,设立技术营销官、技术内容官、技术运营官、技术产品官、技术安全官等,推动所有员工都能理解、掌握、运用新技术。
最后是人的问题,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传统媒体要实现媒体融合与互联网化发展,根本是要建立一支适应互联网竞争的人才队伍。“封面新闻”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上所做的努力,可谓是封面传媒公司的硬核竞争力。
本刊记者:推动媒体融合转型,如何建立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一直是困扰媒体人的重大课题。“封面新闻”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李鹏:在互联网时代,也许并不存在“一招包打天下”的盈利模式,互联网打破了媒体的区域界限、传播介质界限,一个个独具个性的互联网平台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盈利模式,只有相对符合规律的发展路径。结合“封面新闻”的发展,我把这条路径归纳为“影响变现一资本运作一产业支撑”和“三环联动”。
影响变现是夯实生存的基础。封面传媒仍然要坚持走好影响变现之路。这条路的关键在于做强影响,必须不遗余力、想方设法地快速提升用户规模、用户活跃度,提升自建平台的影响力。只有如此,才能为“二次售卖”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如此,才能为引入资本和拓展产业提供先决条件。
资本运作,输入发展的活力。几乎所有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壮大,都经历了资本运作的发展阶段。国内的媒体集团中,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上海报业集团等都尝到了甜头,做大了产品和平台。封面传媒近两年也加快了资本运作步伐,成立了封面科技公司,瞄准A股上市目标努力。
产业支撑,是持续发展的保障。在封面传媒的发展蓝图中,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是构建“科技+传媒+文化”的生态体。其核心要义是构建智媒产业链,利用资本进行产业整合和并购重组,增资参股新生科技公司和新型文化产业公司,加快发展节奏。同时,搭建产业投资平台,适时发起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专注储备新业态、新经济项目。按照规划,封面传媒的智媒产业链重点是瞄准三个方向,包括智媒信息服务产业、技术交互娱乐产业、新型文旅产业。
从纸到端,从图文到影音,从不懂技术到技术引领,观察“封面新闻”的发展之路,留给媒体同行的启示很多。可以肯定,人工智能时代的媒体必然不同于以往,必将有新的内涵、新的模式、新的发展道路。我们期待智媒体作为新物种,在新的舆论环境中进发强劲力量,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茂密森林。
(本文编辑:聂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