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警务化管理对公安院校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作用

    吴晨燕

    [摘 要] 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是由其性质和主要任务决定的。公安院校参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工作制度对警校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与管理,在促进学生警察意识的同时强化其思想品格并提高政治素养。警务化管理以忠诚教育为主导,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警务化管理锻造了新时代公安院校学生的价值观,并形成了公安院校教育的一大特色。

    [关键词] 公安院校 警务化管理 价值观 特殊时期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档编码:A

    一、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特性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新时期入校大学生提供了多元、立体的成长环境。一方面,新入校的大学生多为90后、00后独生子女;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新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取的信息量也在成倍增加,这些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一代学生的价值观。另外,日益繁忙的学业使他们往往无暇应对复杂的社会价值观冲击,相对优越的成长环境也减弱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新时期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状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崇尚个性化发展。受外界各种媒体介质因素影响,加上独生家庭氛围,学生的自我意识强烈。个性化发展与学生自我意识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潜能发挥,但把握不当也容易造成偏颇,产生利己思想及偏激的人生价值观。

    二是主观能动性提高,在不断的思考与选择性接收各种信息过程中,学生的自觉选择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在正向的价值取向下自觉接纳积极信息,规划自身轨道,并投身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三是判断能力欠缺。信息芜杂,不少大学生在接收负面信息时独立思考及判断能力不足,甚至产生不健康思想,出现了对正确价值观的迷失和偏离。从目前出现的问题看,大学生价值观价值观偏离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价值取向偏离,部分大学生盲目、过度追捧艺人的同时忽视默默奉献的军警、医护及科研人员,对流于表面的“俊男美女”關注度高,却对一线奔走奉献的“平凡英雄”关注度低;有盲目的从众意识,轻信谣言、散布不实信息,在互联网上发布不当言论等。

    二、警务化管理的价值观导向意义

    作为培养人民警察的预备队伍的摇篮,公安院校的学生不仅面临着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更面临着由一名大学生向一名预备警官的转变。这两种身份的跨度,对公安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及价值观的引导、塑造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严格的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生活的第一课,是警校学习生活的基石,为培养合格的人民警察筑底。警务化管理主要是强调严明纪律和命令,强调制度和整体性,让学生在警容风纪、内务制度、纪律作风等方面被严格管理,从而在警务化管理的结构框架下实现对自身思想政治水平、价值观、生活作风、专业素养的提高。

    一是为个人成长助力,培养思想过硬的素养。警务化管理模式下形成的价值观,以学生个人为主体,深入贯彻社会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比普通高校更高的政治素养。在公安院校学生的价值体系中植入忠诚意识,对于学生公安专业素养、生活自律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公安院校学生未来适应公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筑就职业荣誉感,树立为民服务的价值观。正因为公安院校学生就业的特殊性,警务化管理对于警校学生的价值观导向现实意义更强,由于人民警察特殊的职业要求,警务化管理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以忠诚理念为引导,在严谨的日常行为规范和纪律作风中引导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使之形成人民警察的价值观,才能使警校学生在未来的业务和工作中,以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公安事业做出贡献。

    三是发挥社会效能,带动社会正能量。在警务化管理模式下养成的忠诚、正直的价值观,在警校学生实习或进行其他社会活动时,都会对执法对象及身边的人树立积极榜样,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带动形成更多的正面社会价值观。

    三、抓牢忠诚核心,发挥警务化管理效能

    人民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国家政治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武装力量。其基本素养主要体现在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公安院校通过实行警务化管理模式始终把学生的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从新生入学起就通过一系列的军训、思想教育课、舆论宣传、榜样树立等方式,牢固建立公安院校学生以忠诚意识为核心的政治素质,以公安榜样的力量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民警察价值观。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以及各种队列会操、内务评比、值班请销假制度等多种形式有效培养了学生“令行禁止”的纪律意识和生活作风。通过开设一系列马列精品课程对学生的政治观念和政策理论加强教育,强化了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学生牢固树立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于法律,忠于职守”的意识。

    将忠诚意识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忠诚意识作为人民警察首要的政治素养,在其形成和引导上对人民警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非同小可的作用。

    一是讲忠诚,树立典范,激励学生自我管理。以公安先进典型的案例,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忠诚意识的榜样,引导学生养成忠于职守,敬业爱民,甘于奉献的价值观,管理育人,促成忠诚警魂。力抓忠诚教育,培养学生政治过硬、忠诚于党的素质品格。育人先育心,以思想引导为本,将忠诚文化融入学生管理。以模范聚人心,树立党员形象,通过先进典型事迹楷模效应,树典型、立榜样,形成向心力与凝聚力,以实例激励学生奋发图强、赶超争先。

    二是讲忠诚,培养意识,判定是非涵养正气。以忠诚意识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警务化管理,警务化管理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养成个人的价值取向,以大局为重,以集体为荣的大局意识,经过忠诚意识的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安事业的工作理念与个人的价值取向,从而引起学生个人对事务的思考,纠正自身偏离的价值观,从迷茫中走出,向社会正面的价值观迈进。让学生懂得从现状出发思考,学会客观的判定是非,从而体现出自身的社会价值。

    三是讲忠诚,形成体系,坚守初心努力践行。价值观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基于自身价值观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都不会轻易改变。在警务化管理长久的价值观养成体系中,公安院校学生的价值观养成,对未来从事公安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践行要求,以自身的价值观念为主观评判,对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以此为目标引导对价值观的实践。

    四、警务化管理中引导价值观的实践

    警务化管理模式能够将学风建设和各项纪律结合起来,对比其他高校有着更加立体的管理評判标准。普通高校管理模式相较松散,无法在日常的方方面面管理到学生,使得学生的生活学习全靠自觉性,也无法在思想价值观层面对其进行有效管理。而警务化管理将学习成绩与日常操行结合,通过日常规章确保点名和按规律就寝的制度,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规律。按照一系列规章制度培养公安院校学生的专业素养,构建警察法律知识结构和警察意识。

    相比较警务化管理而言,普通高校的学生接触舆论面更加宽广,外加无合适的引导,很容易在价值观取向上偏离,产生如今对“明星”的偏执追求,而部分明星的品行很容易将尚处在迷茫期的学生带向偏离的人生观轨道。警务化管理模式则在学生接触社会舆论时对其进行客观实际的引导。通过校内学生或老师自媒体的引导宣传,使学生能够学会分辨当前事物的好坏,引导学生向着预定的正确价值观轨道前行。

    第一,依规循章,警务管理有方向。公安院校普遍实施警务化管理,警务化管理在学生的生活中主要是内务检查和操行督察,通过这两个方面对学生的纪律作风以及行为习惯有效地把控,落实警务化管理的根本目的,育人育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制度养成习惯,以习惯引导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狠抓学风,警务管理有目的。警务化管理模式下为培养公安院校学生的法制素养和专业素养,立足于思想政治根基进行。通过警务化管理高效率的组织方式积极引导课堂纪律,保证学生的到课率和课堂效率,组织各种实践实训活动丰富专业视野。拓宽思维,增强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按照公安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按部就班完成对自身各项综合能力的提高。以牢固的思想基石,为未来学生参加公安工作筑牢思想防线,强化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从而引导正确价值观的实践。

    第三,注重方式,警务管理有技巧。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价值观特性,要求警务化管理工作者需要适时调整管理的方式。在警务化管理的总框架下,融合管理对象现状,采取“关怀”管理方式,用适当有效的方法与学生交流,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的取向。在警务化管理的大框架结构下,弹性地采取开讲座等方式激起学生对于特定事物的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成功的原因和失败的教训。在思考后对其总体思想价值取向进行引导,树立起一个稳定的价值观。

    五、结语

    警务化管理在公安院校中普遍实施,为培养优秀的预备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不仅保证了公安院校学生从警的基本素养,也满足了新形势下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需求,并将价值观内化到人格的塑造,是公安院校培养人民警察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