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
宋艺文
摘 要: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在高校教育中十分重要,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技能,使其成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于学生本身而言有助于其增强社会竞争力,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于高校而言,推动了高校教育的创新性改革,有利于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于社会而言,为社会发展输送和储备了更多具有实际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快速进步和长远发展。因此,本文将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教育平台;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6(b)--03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1 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不能仅仅依靠高校的改革,同时还需要社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给予更多的支持,提高重视程度,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缺乏一定专业的指导以及资金的支持,同时相应的制度也尚未完善,这就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很多都只是流于形式,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实践。
1.2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阶段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现阶段,虽然一些高校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但只是作为选修或辅助课程,因此在师资方面,也很难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很多老师的专业素质也参差不齐,往往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储备,因此只是通过一些简单知识的传授,没有专业系统的教学,很难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实际有效的技能,同时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跟随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而实际教育中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很多老师的创新创业指导能力都有待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及知识很难适应现代快速发展的经济模式,学生难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些实际问题也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1.3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的开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一切还都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因此现阶段无法形成完整、成熟的课程体系。一些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定位不清,重视程度不够,这就导致相应的教学体系和模式的创建非常缓慢,与学生专业教育的融合度也较低,同时其开展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其他专业的效果,因此也会因“投入多、成效慢”而受到冷落。
1.4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相对匮乏
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了相应的举措,建设了相应的平台,但是在实际的运用和维护中却缺乏一定的监管与协调。很多平台在运用中虽然有了硬件的建设,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和优化上却被忽视了,因此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的建设,并未真正发挥其价值。另外,很多平台的建设需要高校之间、校企之间展开深入的交流合作,不断进行协调和完善,才能发挥其真正的纽带作用,而在实际应用中却没有很好发挥其作用,这就导致很多平台的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2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具体实践路径
2.1 提高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思想认识
在我國传统的高校教育中,大部分还是采用应试教育模式,虽然开展了创新创业的课程,但是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如专业课程或文化知识课程,因此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并不高。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无论是对于高校教育体系的改革,还是对于高校大学生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把创新创业的理念更好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加以重视,同时还要积极落实到行动上,不断探索、创新,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2.2 加强对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对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专业的教师队伍做指导。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做后盾,同时还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因此就需要有专业实践能力和指导经验的老师来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高校一方面可以培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通过各项制度和政策激发教师参与和深造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通过聘请一些社会上高素质的企业导师,为学生开展相应的讲座和课程,要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及当前社会经济的整体环境,构建适应市场竞争的课程体系,同时指导学生拓展创新思维,制定符合实际的创业计划,让学生不仅能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掌握适应市场竞争的专业技能。
2.3 开展多元化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
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通常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指导老师应该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创设现场模拟情景,通过结合实践操作,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把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同时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引导鼓励,让学生体会到相应的成果。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与实践相结合的部分,同时还要让学生真正地去接触和了解社会,分析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学校可以开展更多社会实践的项目,整合各项社会资源,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可操作的实践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得到锻炼,发挥其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各项能力,让各项专业技能得到有效提升,为未来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奠定更牢固的基础。
2.4 完善和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制度
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发展。因此,这就需要高校为此建立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既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建设各项实践平台,优选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同时还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为支撑。既要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到整体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同时还要学习一些先进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研究出科学合理的制度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保障,才有利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度的优化,这样才能保证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制度的支持,同时也需要有文化的引导,因此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的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学校应该加强对创新创业方面的宣传,同时对于一些优秀的创业团队和个人要给予积极的鼓励、技术指导以及资金支持,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例如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基金,或设立相关的专项奖学金等。另外,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创新创业方面的比赛、活动等,选拔一些优秀的人才;同时还可以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除了在物质上给予学生相应的支持外,还应该逐步建立专业的指导团队,通过建立一些帮扶小组或相应社团等,可以对一些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给予技术上的引导和支持,同时对于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及教师可以给予相应地奖励,这样就能全面提升高校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打造更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环境,从而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2.5 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还是要应用到实际的市场经济中,因此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必不可少。高校一方面要結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要借助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搭建更加多元化的实践平台。随着市场经济中“互联网+”理念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以市场经济环境为依托,为学生打造更多利于实践的平台。例如高校可以与企业展开相应的合作,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实践平台,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先进的创新理念和创业能力。另外,还可以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学生创业中心等多元化的创业平台,通过各项平台的实践,帮助学生挖掘创业的敏锐度、强化创新创业思维。同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学生们不断互相学习,汲取先进的知识、技能和理念,扩大认知范围,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建立一些大学生创业网站、项目交流平台等,让学生、高校与社会企业之间都能够交流学习,做到既能引进来,又能走出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和方向,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同时对于高校不断优化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6 创建人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
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为之后的发展提供更多选择,实现其自身价值。所以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评价就不能仅仅从创业的结果来考核。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高校中的教育只是其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所以重点是要从实践过程出发,结合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来作为衡量标准。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创业成功不仅与学生自身的能力有关,同时还受到整体的市场环境、经济发展方向以及整个社会大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仅仅以创业是否成功直接评价学生的创业成果,显然是不科学也不合理的。因此,在创建评价指标的过程中,应该多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更加人性化的评价标准。要结合学生不同的基础、创新创业的项目及不同环节的影响等来综合评价。另外,要使评价指标更加多样化,可以通过对比量表、学生的实践经验积累、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各项收获等多个方面,来做出综合的评判。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的过程以及自身能力的成长,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在这一过程中有所收获,这样才能实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真正目的。
3 结语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储备了人才资源,注入了新鲜的力量。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平台建设还是相应的制度保障,都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因此,这就需要高校本身以及社会和政府相关部门都引起重视,针对目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加以研究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给予实际有效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肖友平.职业发展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18):40-43+64.
王馨.大学生创新思想培育与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9):150-151.
徐海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问题和培养路径的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2(03):26-28.
周思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路径研究[J].才智,2018(15):114.
周群.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