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有趣的毛毛虫”引发的教学思考
何海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的年龄特点。”新学期开始,王瑾尧小朋友从家里带来的《好饿的毛毛虫》绘本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我决定讲一下毛毛虫的故事。孩子们问我:“老师,毛毛虫都有哪些颜色?”“它们吃什么呢?”看着孩子们对毛毛虫产生了好奇和兴趣,我想这正是一个帮助幼儿了解昆虫的学习契机。于是,我们开始了探究活动“有趣的毛毛虫”。
实践教学,激发幼儿好奇心
绘本中的毛毛虫红脑袋、绿身子,可爱有趣,但现实中毛毛虫的样子会让有些孩子害怕。我通过视频、图片等使孩子们对毛毛虫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消除了孩子们的恐惧感,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毛毛虫的兴趣。
在事先向孩子们说明毛毛虫不能随意触摸后,我带着孩子们来到了户外。他们拿着放大镜在幼儿园的小菜园、小树林里寻找毛毛虫,并惊喜地发现:毛毛虫身上有很多像刺一样的毛,爬起来是一拱一拱的;绘本上的毛毛虫五颜六色,而他们看到的都是绿色的;菜叶上的洞是毛毛虫吃的,等等。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提问题:“毛毛虫的脚在哪儿呢?它吃苹果吗?它什么时候变成蝴蝶?”就这样,对毛毛虫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探究开始了。
家校互动,促进幼儿深度探究
带着诸多疑问,为了让孩子们更全面地了解毛毛虫,我让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探究活动中来。如周末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份有趣的毛毛虫手抄报。家长有充分的時间和空间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兴趣和学习特点,让孩子们的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周一,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向同伴讲解自己了解的毛毛虫知识:“毛毛虫有16只脚。”“毛毛虫不光有绿色,还有别的颜色。”“有的毛毛虫变成蝴蝶,有的毛毛虫变成飞蛾。”孩子们专业而又充满童趣地介绍着,俨然一个个小生物学家。接下来,我利用每天的主题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来讲解自己的手抄报,家长收集信息的专业、全面和孩子们对毛毛虫的深入了解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
拓展延伸,培养幼儿实践能力
幼儿对颜色的敏感决定了他们的关注点大都停留在毛毛虫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上。我带领孩子们开展手工活动:会动的毛毛虫,用手工作品边表演边讲故事,孩子们乐在其中;在美工区投放了圆纸片、贴纸、胶水等手工材料,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由组合,亲自创作;在益智区投放了毛毛虫吃的食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获得了成就感,实践能力大大提高。
总之,当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萌发各种猜想、想要一探究竟时,其兴趣点和关注点就是引发幼儿科学探究的最佳契机。教师要积极关注这一点并及时生成教育主题。在教师的鼓励、帮助及适当引导下,孩子们的探究活动才会不断地走向深入。
(责编 桑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