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闫爱叶

    语文教学是对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沉淀的欣赏教育,而初中语文教学则是引导学生理解、感知语言美好的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意义是让学生收获情感上满足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但在当下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枯燥无趣、味同嚼蜡。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初中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综合应用,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利用课本剧培养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编写中选用人物特点鲜明、情节激荡、发人深省的题材占有很大比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晏子使楚》《皇帝的新装》等。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在学习课文时难免会感觉心有余力不足,进而逐渐产生厌烦情绪,而通过编写课本剧的方法能够为学生提供机会展示自己,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不再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在选取题材时应挑选情节起伏较大的章节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对于这种灵活的学习方式充满热情并勇于参加。在面对难度较大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章节进行讨论、揣摩人物情绪并合理改编。在编写过程中对语文知识有着多方面要求,通过扎实的语文功底将文章中的情绪通过言语和表情表现出来传达给观众。这种改编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分析要足够准确,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例如,在《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文中只有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在情节上有些缺失,可以适当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出盲孩子、影子与萤火虫在盲孩子重见光明后的短剧,会既让人感动又能产生体悟。又或者对诗词题材进行课本剧编写,比如《夜雨寄北》《过故人庄》等都可以进行场景设计,让学生对其进行充分讨论再进行编写,整个过程学生充分参与,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自主学习能力。

    二、选择适用教材编写课本剧,深入情境

    教师在帮助学生排演课本剧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在一定时间内肯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深入浅出地指导学生,以鼓励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对于表演有热情对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深入分析、反复推敲,以活跃的思维来塑造人物。课本剧为学生直观展示人物形象,学生把晦涩的书面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肢体动作,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在排练中学生对剧中人物的服装、道具顺序、场景图片的使用都需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来设计,多学科的综合应用让学生在排演时提高了对于美的追求。

    例如,课本剧《唐雎不辱使命》中,学生根据课文自己编写了如下场景:

    (安陵宫中,气氛肃穆,安陵君在地上不停地走动,不时低头深思)

    安陵国大臣A:王上,你是怎么了?

    安陵君:(稍作思考后,慢慢地)今天请来两位,主要是……(停顿2秒)昨天秦国使者传达秦王的命令: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与安陵交换。口气挺强硬,我虽然委婉地以先王为借口,可明白人一听也知道的。(长叹气)你们说,秦使回去后,我们该怎么办呢?今天,本王主要是想听听两位的意见。

    ……

    安陵君:此话有理。可谁能担此重任呢?(很严肃)

    安陵国大臣A:大王,依臣看可以派唐雎出使秦国。

    安陵国大臣B:大王,唐雎智慧过人,且对安陵忠心耿耿,此等重任,确实非他莫属。

    安陵君:既然如此,就派唐雎出使秦国吧。

    这一段课文,安陵君与大臣的对话,如果是课堂单纯阅读,学生可能只会把这段当成故事不会有深刻的印象。而用情景剧编写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产生兴趣,表演的学生也入情入境真实感受到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在编写课本剧时深入情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三、课堂编演,引导学生灵活应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表演课本剧的优势在于创设原文情境,在文章选择时教师要研究学生心理、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在课堂中改变学习方式,选择故事性强、冲突明显的教材来刻画人物。在课本剧编写之初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避免学生因畏惧改编课文而放弃学习,并且要求学生细读文章选取适用的编写形式,在道具场景的设置上更要基于文章的人物和背景使用。教师在学生初步编写阶段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空间任其发挥想象,并让学生自主讨论,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班级成员分享。在改编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根据原文内容延伸,将自己的感受与文章结合并采用合理的形式进行表演使其自身感受与剧情内容的推进相互配合,舞台形象与自我塑造进行比照,不断调整自我,使形象更加丰满。在学生表演后回答教师的问题并提出自己在编写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在课本剧表演正式结束后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分析解读,让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的正确方向,不断充实自身提高能力使其全面发展。青少年对于新奇事物的求知欲望促使其发现、探索,从而满足自我的内心,其表现欲使学生需要参加各种类型的群体活动来向群众展现自己,随着综合教育全面发展的逐步深入,为学生建造更大的舞台是教师在教育目标制定时的重要步骤。

    四、合理评价,激发初中生创造潜能

    学生在排练过程中把握课文所要表达的含义,不仅要求学生在排练中用心感受文中内容还要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进行理性判断,这是让学生对文章主题进行深入分析的重要阶段。在课本剧排练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各自特点,发挥其才能,唱而优则演、演而优则导,展现才能。在选择演员阶段,还可以在班级进行自我推荐和投票,通过这种方式选出的演员会更加投入表演,并为其他人带来更好的体验感。在表演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着重指出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的成功与失误并提出整改意见。在学生对作品有创新性设计时教师应进行正面鼓励,让学生从中得到肯定并在表演中感受到快乐,让班级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每个学生都对自己进行定位并履行职责,在表演中自我突破与成长。教师需要有规划地對表演学生进行多方面评价,让学生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融入课本剧并加入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感想。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为学生做规划评价,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材评价”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兼顾个性差异。

    课本剧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推行,让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乐趣横生,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课堂的期待还能让学生更大程度上吸收知识。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高对课堂的掌控能力,选择好的题材、合理安排课本剧时间、做好剧本编演,使学生在课本剧表演中自我实现、自我突破,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天水中学(7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