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图书馆文化服务建设对策探析
赛青
摘要:民族文化发展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民族地区图书馆是服务民族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本文以海西州图书馆为例,论述德都蒙古文化建设与当地图书馆文化服务建设相结合,引领民族文化理念发展、促进民族文化外延建设、推动民族文化内涵发展、促进民族文化推广普及和提升民族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潜力。
关键词:民族地区;海西州图书馆;策略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在强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强力推进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
图书馆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尤为重要,尤其在2015年全面推动德都蒙古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5年海西州委、州政府出台的《海西州德都蒙古文化建设工作方案》,对如何推动德都蒙古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并对挖掘德都蒙古文化建设进行数据记录,建立德都蒙古文化经典作品抢救保护数据库,逐项收集、整理、记录文化经典作品,以数据形态永久保存。
对于民族地区图书馆来说,如何更加深入地介入民族文化建设,更加紧密地对接本地区建设民族文化工程,目前仍是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发挥时代机遇优势,推动全民阅读范围
自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以来,世界各地每年都举办许多群众性的阅读活动,国内全民阅读兴起并蔚然成风,也始于上世纪末期,与世界潮流基本同步。
我国一直把倡导全民阅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1997年1月《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颁发,这个通知是九个部委联合发出的,包括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署、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可谓声势浩大,各界动员,发动了一场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为目的的文化系统工程。到2004年4月,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和文化部联合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国家图书馆承办的以“倡导全民阅读、建设阅读社会”为主题的“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拉开序幕,算是正式与国际接轨。2006年中央文明办等11个部门和团体联合发出倡议,倡导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爱读书、读好书”的全民阅读活动,这项活动的发起机构几乎囊括了文化领域的所有部门,社会影响十分广泛。此后,全国其他部委和各地方政府也积极推行全民阅读,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法规和政策,明确突出地倡导全民阅读,从而图书工作与全民阅读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关系。2015年海西州图书馆共接待读者146709人次,图书流通量为100237册次。新办IC卡借书证1788张,其中成人1038张,少儿750张。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是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为了满足读者需求,海西州图书馆积累了丰富的馆藏资源,有大量的社会、经济、科学、法律普及读物、文学艺术、人生修养、青年励志、综合性读物、民族图书等。这几年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图书馆网络服务功能加强,相继建立了馆藏资源数据库和各种中外文数据库,读者可以通过电脑网络远程利用图书馆的数据。丰富的馆藏资源,可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多方面的需求,社会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需求和阅读爱好,向海西不同层次的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馆外阅读便利条件。因此,利用地方图书馆的优势,积极开拓社会服务的新领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成员的信息需求,为社会信息化做出贡献。
二、发挥民族地区优势,引领农牧民文化理念提高
民族自治州图书馆是地方社会系统的文献信息中心,其社会科学理论资源是服务社会发展,引领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
一要实施文化理念规范和导向功能,发挥文化理论与政策咨询优势,给地方党委、政府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文化建设政策决策咨询平台。
二要通过吸收馆藏社科文献资料精髓,介绍国际和国内文化建设经验,研究探讨文化建设实施与操作的具体途径和文化发展与创新机制,为地方政府文化行为决策和政策确立提供科学参考保障。
三要发挥文献教育职能,协助地方文化部门构建全民文化教育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为主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广大社会成员理解和接受,促进广大民众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升。
海西州图书馆深入挖掘社会科学理论资源,利用自身科学技术和设备,精心打造理论主题,成为了推动民族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主阵地。
一是积极配合地方党政机关组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教育活动,在州内外广泛开展了理论宣讲、课题调研和学习培训活动,积极推动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头脑 。
二是积极发挥民族地区图书馆社会科学资源与理论研究优势,为实施文化强州提供参考。通过文化传播与交流,以高品位的图书文化影响各民族文化、农牧区文化、乡村文化和城镇文化,形成团结和睦,共创和谐的互动局面。例如,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深入挖掘德都蒙古独有的文化遗产和文献资源,以民族文化特色为切入点,不断丰富民族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对人们的吸引,把大量的文化信息传递给社会各界,发挥民族地区图书馆文化匡正时弊的作用,促进民族地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提升民族地区各民族思想道德水平,促进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民族文化外延建设
海西州图书馆具有较为雄厚的馆藏信息资源。
一是全面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加强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和分析,向社会提供广泛精准新颖的信息,促进民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二是注重突出图书馆的社会性,扩大对外借阅范围,融入本地区公共图书馆系统,向农牧区、企业、学校、乡村开放,发挥知识辐射作用,提高各民族素质,推动城乡文明进程,营造书香社会氛围。三是发挥资源强势,联合地方公共图书馆,收集涉及民族文化的各类信息资料,构建民族文化特色数据库,推动城镇文化创新,联动乡村文化发展。
海西州图书馆依托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坚持继承与创新塑造与弘扬相结合,助推德都蒙古民族文化品牌,扩大德都蒙古特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是建立了“德都蒙古文都思网站”文库,尽收德都蒙古历史长河中各类杰出人士的生平简介、成长轨迹和社会贡献,通过历史名人的精神和事迹,激励民众,提升民众的文化素质。
二是建设了民族文化特色德都蒙古文献阅览室。与地方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文化事业单位、文化名人和民族文化研究学者合作,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对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以德都蒙古特色阅览室的形式对外开放,促进民族文化建设发展。
三是加大了利用文献数字资源进行社会服务的力度。采用 VPN 技术,通过互联网将数字文化资源向社会开放。图书馆与其他地区建立了文献资料互换关系,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文献信息保障,为广大人民提供文化精神产品服务。
四、发挥人才优势,推动民族文化内涵发展
随着服务规模和服务层次的不断提高,海西州图书馆极为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工作。
一是积极招收急缺专业的人才,为图书馆发展积淀智力基础。
二是通过馆员培训,鼓励馆员深造学习,有意识地提升各梯级队伍的能力,健全各梯级队伍的构成,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构建民族院校图书馆具有能力和高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海西州图书馆大力引进和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取得人才服务社会的显著效果。
一是汇集地方文化研究学者,组织民族文化研究专题研讨会,不断扩大德都蒙古文化的影响力,加强与州内外联系,牵头组织成立了民族文化“母语”学吧,利用QQ、微信等平台传播德都蒙古文化、弘扬德都蒙古文化精神。
二是积极显现文献资源社会化特点,发挥图书馆资源和人才优势,采用各类共建模式,积极参与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和乡村图书室建设,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借阅一体的图书馆联盟,带动民族文化的发展。
三是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讲座、民族历史文化学术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术讲座等,打造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讲座品牌,开阔民众视野,陶冶民众情操,提升民众文化素养。
四是大力开展社会文化素质教育。充分利用本馆场地和教育资源,通过与党政部门社会各文化教育团体合作,开展文化知识讲座、文化专业培训班、文化实施技能培训班、文化展示、网络远程文化教育等各类文化教育活动。
五是充分利用全国开展书香社会活动的时机,与地方文化宣传、教育部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组织民众参与读书节,营造社会读书环境。与社会各界一起,共建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共同打造知识社会,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六是凭借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强与县级图书馆、村、社区图书室的交流,与地方图书馆合作协议,举行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形成了文化交流与合作大联盟格局。坚持流动图书车下乡送书活动,把文化知识送到农牧民身边,为农牧民提高文化知识素养提供服务。
五、发挥技术优势,促进民族文化推广普及
(一)民族地区图书馆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以计算机技术人才为骨干、各学科技术人员协调配合的专业技术力量,保障技术优势的存在。
二要配备大量先进的技术设备,功能涵盖声像、网络、通信等,有专用的网络信息点。
三要数字化管理水平快速提高,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图书馆平台。
(二)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促进民族文化的社会普及。
一是根据海西州建设文化强州的实际需要,跟踪民族文化研究热点,选择本馆馆藏内具有人文特色的文献资源,设置文献数据库网页检索链接,建立引文导航,为海西州服务。在图书馆设有“电子阅览室”和“馆藏资源检索”链接,可实时访问馆内资源,为广大民众提供文化服务。
二是通过在线咨询、网络导航、信息推介、信息代查等服务,适时宣传民族文化,形成交互立体的多层次民族文化宣传和建设体系。
三是开展阅读引导。采用联合协作阅读引导模式,将地区分散的资源点(图书馆、各单位资料室)加以集中和共享,通过网络推荐、网络信息通报等方式,加强对读者的引导,传播文化信息。
四是利用 QQ、E-mail 及网上留言板等多种形式建立与地方沟通的渠道,在服务网站上公布向地方开放的要求,开放的形式和最新信息等,并通过网络开放馆藏数字资源,使民众足不出户就能检索、利用信息,达到图书馆传播文化、服务民族文化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六、发挥科研优势,提升民族文化建设潜力
民族地区图书馆发挥科研优势,为民族文化建设与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保障。
一要树立科研立馆理念,注重科研在图书馆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科研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要遵循学术属性,依托馆内人才队伍,发挥馆员各学科专业专长,形成学术研究合力,做好民族文化研究大课题。
三要实施横向联合,与社会科研力量合作,实施民族文化专题研究。
海西州图书馆注重形成科研团队力量,发挥科研优势,积极为民族文化建设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掌握科研前沿动态,传播文化创新成果,成立了收集整理文献收集工作组,整理各部门藏书,将需要移库的图书、杂志、报纸进行分类、整理、移库、破损图书和剔旧等10万余册,报纸1800 份,为社会输出了丰富的创新性文化信息资料。
二是加强与地方文化研究机构的联系,参与民族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根据海西州文化强州的需要,成立了“文献中心”,通过优化人员组合,形成较强的科研能力,切实深化服务内容,为海西州提供文化信息服务。成立了“民族文化专题研究会”,长期从事文化课题研发,与海西州文化广播局合作立项“文化机制作用下的海西州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内容丰富,为海西州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决策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参考。依托文联、报社、柴达木民族文化传播中心等相关部门和《花的柴达木》、《瀚海潮》、《柴达木开发研究》、《德都蒙古文学专刊》编辑部,出版发行了一批书籍、刊物、影片,进一步发挥了文化力量辐射作用,海西州图书馆成为了民族文化精神建设与传播高地。
参考文献:
[1]人民出版社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
[2]洪文梅.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作用于对策探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