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王明文
摘要:在当前社会中,学生德育水平已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与各岗位在选拔专业人才时所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将德育和道德与法治课本相结合,通过课本对学生进行德育宣传。要想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正确有效的措施显得极为重要。提升德育成效,不仅能让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还能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
关键词:初中;德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为进一步提升德育水平,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并落实素质教育,诸多教师已改变原有教育理念,愈加重视以德育为先。目前,如何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开展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诸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主要工作重点内容之一。
一、多方改进,共同提升
1.规范教师行为
从学生踏上求学之路开始,教师就是他们身边最好的榜样。教师的讲课方式是否有趣,不仅关系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还会影响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比如,学生在学习一些与道德修养以及爱国精神有着密切联系的课本内容时,教师的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大吼大叫,或是其他一些不当的教学语言等,都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深入理解,影响到德育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2.家长以身作则
德育的重要内涵就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行,能让学生讲诚信,知礼节;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形象,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懂得分享和给予等。而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其主要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方面的引导和学习,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为学生进行德育学习打下优良的基础。所以,作为学生最亲近的家长,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对子女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让他们学会担当,懂得给予,有责任心、有爱心。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德育工作形成共鸣,使学生在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的同时,还能兼顾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掌握。
二、创设对比化教学情景,落实德育
在初中阶段,学生思想认知水平虽尚未成熟,但也有一定辨别感知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落实德育工作,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性与节操。
例如,在学习“遵守社会规则”这一单元时,教师可设计这一对比情景:
情景一:一天夜里,小明的爸爸喝醉酒,在朋友的搀扶下慢慢回家。途中两人经过一条马路,马路上摆放着围栏,小明的爸爸和朋友需要到达马路对面,但所走距离相对较远。小明的爸爸很生气,用力踹翻了围栏,并不顾朋友劝阻执意横跨到对面,对当时的交通造成极大影响。
情景二:第二天,小明在上学途中看到了被踹翻的围栏,担心这种情况会对他人造成危害,因此,和自己的伙伴共同努力,将被踹翻的围栏扶起。放学后在得知围栏翻倒是父亲所做后,劝告父亲主动接受惩罚教育。
通过“小明”与“父亲”的对比言行,学生能直接地了解到违反社会规则的危害以及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同时也会树立正确的行为心理,并在后续学习生活中注意改进自身行为,最终实现德育的根本意义。
三、构建道德与法治情境,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涉及到的法律知识,大都是我国法律的基础尝试,但由于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方式的束缚,没有及时地更新理念,使得对学生德育教育进度非常缓慢。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述只是简单的口头表达,使得教学内容只在学生的意识层面留下了简单的印象,无法发挥出这一课程的实际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构建道德与法治情境,并在情境之中结合故事帮助学生分析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规范的意识,使得学生对我国法律法规产生敬畏精神。
例如,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构建出与教学内容相關的情境,并在情境中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言行举止之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以其为出发点展开教学,以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课程标准之中规定的道德素养以及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如,在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内容时,教师可以构建出以下情境:“同学A将同学B的照片头像制作成卡通动物的形象,并把它发到了空间和朋友圈,并在下面进行恶意的评论。”之后教师请同学们判断同学A的做法是否正确。在学生激烈讨论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进而告知学生:“同学A并没有正确使用言论自由的权利,而是侵犯了同学B的肖像权。因此,只有在保证他人人身权利、尊严的前提之下,公民才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表达。”在具体情境中,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如何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并从中了解到如何正确地尊重别人。又如,在教学《法律伴我们成长》部分内容时,学生对法律概念并不清晰,进而不知道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新闻视频资料,其中包括校内外打架斗殴、学生聚众赌博、金钱盗窃案件等,通过这些视频资料的展示使得学生明白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这些行为一旦出现就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如此一来,法治意识就会在学生心中逐渐形成,学生在日后学习、生活中会养成遵守法律的意识,进而帮助自己和周围的学生远离一些违法行为,为社会稳定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从以上可以看出,要将德育和道德与法治相结合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学校的支持,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的配合都很重要。明确最终的教学目标,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不再走过场,应付考试,那么德育定会深入教育,为以后的教育事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余明发. 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研究[J]. 今古传奇:文化评论, 2019(6):0107-0107.
[2] 刘彩云.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教学探究[J]. 科学咨询, 2019, 000(03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