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散文阅读方法例说

    曹娟

    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散文阅读命题的重点也是解读的难点。如何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取得高分,除考生需要提高自身的阅读素养与能力外,作答方法也极为重要。就中考记叙性散文来说,抓住其文体上的特征,明确考查重点,总结规律方法,逐一突破考点,就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高分。

    一、明确考查重点,力求了然于胸

    就文体特征而言,根据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以分为记叙性、抒情性和议论性的散文。记叙性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例如七年级下册《凡人小事》中的篇目,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叙述来表达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抒情性的散文以表现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主。又如八年级《永久的生命》一文,就是由严文井创作的议论性散文,它从现象和个人感受出发,揭示个体生命的卑微柔弱,但就人类而言,生命又是永久不朽。其中,记叙性散文是考查重点,主要有5个考点:一是标题含义和作用,二是人物形象及作用分析,三是词句含义理解赏析,四是概括主要内容、归纳文章主题,五是表现手法及作用等。考生明确了以上考查重点,并通过平常的学习或复习对此了然于心,也就打好了取得高分的基础。

    二、总结规律方法,逐一突破考点

    中考也是在考纲指导下命制试题的。教师应依据考纲要求,厘清各个考点,逐一进行突破,把阅读作答规律总结出来,提高作答准确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标题含义,需要结合文中点题的句子从内容和主题两方面去分析。在分析时,还要考虑到其表层所指和深层的含义。

    例如《驿路梨花》的标题,结合文章内容,“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交代哈尼小姑娘“梨花”;“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以梦“梨花林”写小姑娘“梨花”,抓住点题的句子“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其含义从表层看是指自然界中的梨花還有哈尼族小姑娘,从深层看是指纯洁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

    又如中考题目《亲近自己的双腿》,理解并抓住点题句,结合内容和主题,其含义表层看是指用自己的双腿走路,深层看是指爱惜自己的生命,勇于与命运抗争。至于其作用,要全面总结,对应分析。再如《风筝》这一标题所起的作用就是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山中避雨》《心声》《勇气》等标题就是交代文章所写对象,概括文章内容,如此一一积累,总结出标题的所有作用,对于所考标题就可进行对应性分析,看它属于哪种作用。

    三、分析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的作用在记叙性散文阅读中是重点中的重点,需要结合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来分析。正面描写指的是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或环境的描写,给人以直接、真实、具体的感受。

    如《故乡》中对中年闰土外貌的描写,渐近故乡时看到故乡的情景;以及《背影》中对父亲买桔子动作的描写等。侧面描写指的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如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作者用较多的笔墨写自己识字时的美好感受,写自己到田野中的快乐,写自己对爱的追问等都侧面写出了教师对自己的影响,使老师可敬可爱的形象更鲜明突出。扼要而言,描写人物的目的是表现人物身份、性格、情感,反映社会问题,彰显文章主题等。

    例如《故乡》中的这一段:“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其中使用的描写方法是外貌描写,作用是体现中年闰土麻木、迟钝、痛苦的性格和情感,反映当时农村经济萧条,农民生活困苦的社会背景。

    总结以上规律性的作用,分析起来就方便、快捷多了。外貌描写,其作用是集中而简练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环境描写,其作用(自然环境):一是交代人物活动,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和场景,表现自然条件(氛围)的美好或恶劣;二是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三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四是暗示人物命运走向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五是烘托人物的性格;六是突出文章主题。

    总之,以上仅是从两个考点上的技法示例,在词句含义的理解赏析,主要内容和文章主题的概括、归纳以及表现手法、作用等考查点上,都需要我们总结规律方法,逐一形成突破。这样,在不断提高自身阅读素养与能力的基础上,借助好的作答方法技巧,就可一一去攻克考点,不仅能够节约阅读时间,而且对准确作答中考阅读题目也会有很大帮助。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昌县第五中学(73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