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以声塑人,声入人心”课堂实录

    何君辰

    

    

    

    课例叙事

    1.为什么选择“声音”作文?

    声音是我们了解世界,认识他人的重要途径,在艺术审美界被大量使用。它可以作为叙事的催化剂,也可用于渲染气氛,传情写意,更可以作为塑造人物的有力工具。所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声音本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重要特质,也是展现人物精神的重要元素。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声音描写的指导,导致学生很难用文字来描述他们所听到的声音。不少学生在写《最美的声音》这类涉及到“声音”的作文时,行文空洞,几乎没有出现对“声音”的描述,更不要谈凸显“声音的美”了。因此,我萌生了要设计开发声音描写作文课的想法。

    2.最初的设想与困难。

    我翻查了文献资料,发现相关的研究少之又少几乎为零,但是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教学目标锁定为“以声写人,通过描摹人物声音,展现人物特征”,而后初步设计了大致的教学流程,并且尝试搭建写作支架。

    由于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我筛选了所有关于声音描写的文献,选择了《老残游记》等文学作品中的四个片段作为范例支架,同时依据声音描写的几个要素,设计了表格支架。完成教学设计的初稿后,我十分焦虑,因为我不敢肯定这样的教学是否真的切实有效,是否真的能帮助学生学会具体描述人的“声音”,从而达到我的教学目标。同科组的老师们在听了我的试讲后给出建议,“声音描写”这个教学点太偏太难,声音看不见摸不着,它更多地指向声音的物理属性所带给人的印象,要我们老师写,一时都难以入手,而且这节课的落脚点是通过声音来写入,把声音写详细已经很难,要表现出人物特点就更难了。名家范例学生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学会的,最后就是用几个比喻形容一下人的声音,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区别。我开始怀疑自己,甚至想要放弃,我想全部推翻从头再来,却也不知如何入手。

    3.在写作研修共同体中成长。

    2019年3月13日-15日,深圳市宝安区初中语文教师“薪火计划”培训如期开展,让我的设想得以进一步付诸实践。在3月13日上午的研讨课开始之前,我惴惴不安地将我的教学设计拿给西南大学荣维东教授过目,并且道出了我的烦恼及担忧。荣教授看了以后,鼓励我要大胆尝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于是13日上午,我在自己所教的班上试讲子一节课,先以“寻找海韵声音大咖”的情境导入,再引导学生研读名家范例,探究声音描写的方法,同时通过写作魔方,从声音种类、描写角度、写作手法、写作目的四个维度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再通过学生的写作片段展示,评选声音大咖。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一度感觉自己的教学设计难以推进,部分学生甚至难以下笔。

    在接下来的评课中,薪火团队的老师们普遍反映,这节课选点比较新颖,但是“寻找声音大咖”的情境设置指向不明确,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而且评选大咖是老师发布的任务学生一直被老师牵着走,写作的兴趣无法被点燃,有点为文造情,无病呻吟的感觉。其次,虽然提供了写作支架,但涉及的内容复杂且繁多,它门之间的联系也不紧密,无法真正指导学生学会写声音。一小时激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最后再由荣教授总结点评,让我感觉到原本混乱的思路逐渐清晰:写声音难度很大,那就将范围缩小,以“声音里的老师”切入,让学生描述老师的声音。另外,写作的本质是指向目的的文本的营造,漫无目的地写声音只会是无本之木。在教学中应采用倒推的方式,先明确自己要表现的是人物怎样的特征,再选择怎样的写作手法,写出人物怎样的声音。而声音描写本质上就是声音的物理特征和听者感受的描述,在指導的过程中,应从这两个方面展开,

    3月14日,我再次借班进行磨课。上课之初,先请学生模仿科任老师的声音,再引导学生找出一个词来描述老师的声音,接着简单描述印象中老师的声音(怎样的声音,怎样的人),最后呈现范例支架和表格支架,具体指导学生进行构思和写作。这次磨课虽然较之前来说,整体过程比较顺畅,但看着一些学生抓耳挠腮的样子,我还是感觉到失落和沮丧。之后,荣教授又采用复盘式评课法,耐心地梳理了我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模仿老师的声音之后,课堂气氛突然冷了下来,整节课变成了一种学术性的指导,缺乏写作过程性知识的介入,直接在最后呈现写作魔法学生还是不清楚应该怎样分步骤来写声音,进而表现人物的特征,达到写作的目的。再次,在范例分析时,更多是以教阅读课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遗忘了教范例是为指导学生写作,带给学生写作启发的初衷。在两个半小时的研讨中,每个薪火人都毫无保留地提供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孜孜不倦地为我找资料,理思路,我似乎看到了烈火般燃烧的力量熊熊而起。于是,我也产生了新的想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入写作锦囊,指导学生一步步描述老师的声音;转化教学语言,将提问指向写作,如你从这个范例中得到怎样的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写声音,来表现一个人物的温柔?

    在3月15日的展示课中,我再次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思路,细化了教学指导环节,经过不断打磨,我的课堂教学更加流畅,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对话也更加成熟,学生的反响自然也更好一些了,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任务情境的设置存在漏洞,写作锦囊和写作魔方同时抛出,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等。短短三天,我经历子一次惊人的蜕变。潜心钻研教学路,精勤不倦匠者心,感谢“薪火”的力量,我也将继续前行,日臻进步。

    教学实录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人物声音的描写缺乏概念性知识,学生平时往往只注意人物说话的内容,也就是语言描写,但是声音描写较之语言描写范围更大,它包括人物相关动作发出的所有声音,包括说话声、读书声、脚步声等。绝大部分学生缺乏写作策略知识,不知道从何入手,更不知道如何具体描述声音。这与声音本身的特性有关,更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学生缺乏相关的写作知识指导。

    [教学目标]

    以声塑人,通过描摹人物声音,展现人物特征。

    [课堂实录]

    一、创设写作情境任务:模仿科任老师的声音

    生:我们可以用比喻来写声音,这样会更形象,更具体。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运用比喻,以读者熟悉的声音来描述人物的声音,调动读者以往的经验,可以把不可捉摸的声响,写得如在耳旁。

    生:也可以用通感,让抽象的声音变得具体可感。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的确,把声音具象化,更能凸显声音的本质特征。那么我们可以做一个小结,请大家读一读。

    (屏显写作锦囊2.学生朗读)

    以声写声巧用比喻,以形写声妙用通感。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两个文段。

    (屏显)

    (范例3)母亲总是穿高跟鞋,而且半秒一个步点。“笃笃”的声音像深山里摇晃的铜铃,清脆响亮。父亲和母亲就截然不同了,他的脚步声如炸雷震撼世界,每走一步都如同脚踝上绑了重重的枷锁,一大串挂在腰间的钥匙也在脚步的起伏里叮当作响。

    ——王律《听听那脚步声》

    (范例4)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从此以后,愈唱愈低,那声音渐渐地就听不见了;约有两三分钟之久,忽又扬起,这一声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刘鹗《老残游记》

    师:文段三和文段四,一個写的是脚步声,一个写的是唱书声,但都各有千秋。同学们,从中你又获得了怎样的启发?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手法写人物声音,进而展现人物的特征?

    生:我想说说文段三。这段写了母亲和父亲脚步声的不同,通过对比两种脚步声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来展现四个人物不同的特点。

    师:从脚步声来判断,父亲和母亲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生:母亲的高跟鞋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应该是个比较爽朗的人。而父亲的脚步声像炸雷一样,沉重有力,为人沉稳威严,

    师:说得很好,还有别的看法吗?文段四是《老残游记》中的经典片段。哪位同学来谈谈这个文段带给你的写作启发?

    生:声音愈唱愈低,渐渐听不见了,忽又扬起,声音并发,这里有静有动,使得唱书的声音错落有致,丰富饱满。

    师:看来,有静有动,动静结合,也是一个描述声音的巧妙办法。那么,难道这个片段的精彩之处,仅有这一点吗?

    生:我觉得最精彩的应该是对听众感受的描述,“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听众的感受更加强化了王小玉唱书的千回百转,引人入胜,技艺高超。

    师:所以,我们也可以借助描绘听者的感受,来还原人物声音的原貌,彰显人物的特质,请大家齐读。

    (屏显写作锦囊3.学生朗读)

    细化听者感受,写出人物特征。

    四、生成写作构思支架:落笔成文,纸上留声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梳理名家范例的写作思路,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构思,将老师的声音留在纸上,让更多入了解你喜欢的科任老师。范例l,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曹七巧的尖刻泼辣,重在展现她声音所带给人的感受——尖锐而高亢,因此作者通过比喻和通感手法,来描绘七巧说话语调之高。其他的范例也同样是从写作目的(人物特征)出发,提取声音带给听者的感受,而后明确写作手法和描写角度。

    师:这个写作魔方还可以无限地扩展填充,组合出多元化的构思路径。请同学们在魔方中圈注或者补充关键词,再把魔方的四个维度用连线的方式联系起来,确定自己的写作构思。待会儿,我会请同学们来分享你的写作路径。(面向某生)我看你很快就圈注好了,你来说说你要写出老师怎样的特征,会怎么写。

    生:我想要表现数学老师的威严那么他的声音带给别人的感受可能是深沉的。我可以通过比喻、对比等手法,来写他的说话声或者是脚步声。

    师:思路很清晰,能够学以致用。再请一位同学来说。

    生:我想写英语老师的温柔,她的声音让人感觉很甜美清脆,我会用动静结合和比喻来写她的读书声。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有自己的思路了,事不宜迟,请大家详细描述你喜欢的老师的声音吧!在下笔的时候,如果你已经有了构思,不妨再回忆一下老师提供给大家的三个写作锦囊,将你的构思流畅地用文字呈现出来。(学生写作)时间差不多了。现在请大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小组中的同学审阅,共同分享交流。每个小组根据以下的评价量表,选出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

    (屏显)

    师: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展示?

    生:我代表我们组来展示。

    数学老师静静地走进门内,顿时声音从他的喉咙里迸发出来,打破了缄默。“上课!”教室里的人开始如坐针毡,又像在默默地颤抖。“怎么回事?”那一声响如一颗炸弹,威力极大,炸得弹片直往毛孔里钻。待他开始讲课了,忽然声音又平缓下来,像一只被安抚的狮子。刹那之间,声音突又扬起,如猛兽挣脱了枷锁,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地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大吼一声。同学们端正地坐着,静静地聆听这次声音的盛宴。

    师:透过你的文字,我仿佛也感受到了这位老师强大的气场,被震慑住了。好,再清下一组。

    生:我写的是物理老师这节是历史课,历史老师已在台上。突然,“嗒,嗒,嗒……”的脚步声急促地穿刺着我们的耳膜,不久便已来到教室门口,物理蓝老师如一只带着花蜜的蝴蝶跃进了我们的心中。她那所向披靡、势不可档的嗓音破口而出:“这不是我的课吗?”教室里的吵闹声一下没了,不知是被她的声音覆盖了,还是害怕了。此时的任何声音在老师面前,无疑都是一块泡沫板对上枪口喷射的子弹。正当我们茫然时,她开始大笑起来:“哈哈哈……逗你们玩的。我走错了。”她急促的脚步形成动人的鼓点,随后逐渐消失,只留她的笑声,余音绕梁,经久不绝。

    师:如此幽默的物理老师,怎能让人不喜欢呢?现在有请下一组。

    生:我写的是语文老师,一看门口,来的正是语文老师,在同学们目光的注视下,他走进了教室。他声音之中仿佛隐藏着一条游龙,带着些许泥沙缓缓地流入耳中,在心里沉沉地筑下一个土垒。张老师打开课件,讲述起文言文中独特的韵味,讲到重要之处,他的声音忽然加重,像一道惊雷,爆破于风雨中随风摇乱的绝鸣。讲到次要处,他拖长字音,似乎在一瞬间成了一位京剧演员,娓娓唱着此去的尾音,宛若柔软的丝绸包围四周,滑到耳背,落下一个清脆却依然稳重的音节,气息丝毫不乱,人还依然沉浸在书中,甚至沉浸在话语中的美妙意境。

    师:这段声音描写让我叹服不已。正如你所说,这声音宛若绸缎,滑到耳背,声入人心。同学们,今天,我们将无法触及的声音用文字化力可感之物,以声音塑造老师的形象,愿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写作中,学会运用声音,筑构人物的千姿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