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工作要有一种专业自觉
荣维东
课例研讨
何老师在深圳机场接到我时,已经深夜12点了。何老师是位很年轻的语文老师,刚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年,正处于职业发展的起步阶段。谈到工作、家庭、住房等,我一方面感受到年轻人的压力,一方面也为他们追求事业的劲头感到高兴。谈到她的这次作文课,我对她发来的教学设计既欣喜又疑惑:欣喜的是这位老师的写作课设计清晰流畅,其情境任务设计、写作知识和支架设计、教学流程设计可以说有板有眼,已经走在我们倡导的专业化写作教学路上;但同时又疑惑: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想解决学生作文中的什么问题?那些教学策略会有效吗……我期待这些年轻的写作教师都有一种写作教学的专业自觉意识。
何为专业自觉?就是要把写作教学当作一件科学的、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它的每一步都是要有目的、有科学理据的,不是随随便便,想怎么教就怎么教的。下面,我想结合何老师的课例谈谈写作教学的专业自觉问题。
一、情境任务中的交际要素要匹配统一
当一个老师跟我说“我有一个(作文课)好点子”时,我往往担心:这个点子是从你的爱好、兴趣出发来的,还是从学生的爱好、兴趣、需要生发来的,或者二者兼具。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是教学的应然起点,而寻找教学目标和学生兴趣点的结合地带是更理想的选择。记得何老师起初的教学设计《寻找海韵声音大咖——运用声音描写写出人物特征》,这节课想通过“声音写入”,这个教学目标是清晰的,但学生感兴趣吗?乐于参与吗?这节课原来的情境任务是这样的:
情境任務:寻找海韵声音大咖(2分钟)
同学们,海韵学校建校至今已有五年,在五周年校庆展览馆中,将收录并展出海韵校园內最具特色的8位声音大咖的声音,以展现我们海韵人的气质和精神。现面向全体师生、教辅后勤人员,征集推荐词,共同推选“海韵声音大咖”。评选要求如下:
1.所推选人物的声音应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展现人物的精神。
2.推荐词应对最能展现人物特征的声音加以细致刻画,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应该说,这个情境任务设计是很具创意的,但我们很快发现一个问题:这个场景所指向的不是精细的声音描写,而是“推荐词”——一种概括性的声音特征和意义的陈述、阐释。这就和目标所说的“声音写入”的目标产生了矛盾和背离。
一个好的情境任务,一般包含我说的“话题、读者、作者、目的、文体”等交际语境要素。这些要素之间应该构成一个真实的写作任务场景,比如文体和目的之间联系就比较紧密。文学类的写作一般指向审美娱乐经验分享的目的,其读者也是不确定的理想中的;而实用类写作以信息分享和办事为目的,读者相对来说就是具体明确的。
情境设计也并不是所有写作任务采取的必然步骤,有真实或拟真的语境情境当然好,没有的话,也没必要硬要制造一个一切以稳妥自然、合情合理为原则,也不需要太机械。比如,过去的写作题目就没有比较明确的交际语境要素意识,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不太好。像一些国际上通常的论辩文写作也没有交际语境明确的创设。
本次的写作任务设计看起来挺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瑕疵:首先,文体不对。“推荐词”一般简洁概括,不需要细致描写。不过,这也简单,我们只需要将要求中的第二条“推荐词”改成征集“回忆录”之类就可以了,这样用精细的声音来刻画老师等场景就合乎情理了。另外就是目的和对象不明。如果改成“同学们,你们认为我们班上哪位科任老师的声音让你印象最为深刻,非常好玩有特点,值得向外人介绍呢?”,这样学生就明白这是一个出于娱乐目的,回忆甚至调侃自己老师的写作任务,就知道如何“以言行事”——选取哪位老师,选取哪些特征,具体如何表达了。
这就是说写作任务情境设计,既要考虑到话题、读者、作者、目的、文体等要素,还要考虑到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统一到一个真实情境任务里去,以及你的教学任务中的各种细微要求如文体、读者、目的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等问题。
二、写作知识开发要精准,教学指向要明确
我国传统写作教学的一个问题是没有写作知识,后来由于“文章学”知识成为了写作知识的主体,伴随而来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静态的文章知识的灌输。比如写入某某法,描写多少种之类居多,而这些知识多属于陈述性知识。我们知道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对于写作效果是比较差的,因为写作是一种程序化的操作技能,而不仅仅是静态的知识概念。因而,如何开发出有效、好用、操作性强的写作知识就成为了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些国外做得比较好,因为过程写作运动的普及使得他们的写作策略知识的研发进入到比较完备的阶段了。而我国的情况就有些不同,这些过程性的写作策略知识的研发意识不强,写作策略知识积累不够细致也不够系统。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在教学时面临“某一次的具体写作任务”,进行精准的知识研发。
这种写作知识研发,一要基于此次写作任务本身,二要考虑已有的写作相关学科知识,三要考虑学情学需甚至学生的兴趣和可接受性。何老师在学情分析中指出,“绝大部分学生缺乏写作策略知识,不知道从何入手,更不知道如何具体描述声音。这与声音本身的特性有关,更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学生缺乏相关的写作知识指导”,这种判断无疑是正确的。那么,看何老师在这次写作任务中,开发和使用了哪些写作知识,而且写作知识的形态和应用形式是怎样的呢?
1.声音名片提特征。
这次写作中,找到要写的老师并提起其声音特征是第一步。何老师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谈话并让学生模仿,这是容易启动课堂,进行热身的运动,容易火爆热烈好玩,焕发起学生的参与热情的好设计。二是呈现“词云图”,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明白声音特征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知道这个环节得到的印象往往是粗浅的、概括的,需要具体化。何老师深知这一点,于是有了第二个知识支架。
2.回忆细节选角度。
我们都知道,学生写人的一个最大毛病就是“不细膩”,原因很多,有认知方面、观察方面的、生活积累等等原因。当老师的就要解决这个问题。何老师“请大家用几句话具体描述老师的声音”,这是一个中等难度的写作任务,或者叫作过渡性的写作任务,它离“具体精细描摹声音”的目的还差很大一步。不过,这一步又是必要的,因为学生很难一步到位。而从课堂的进程说,这时候能用几句话粗线条地说清楚,也是交流老师的声音名片所必要的环节,但是,何老师心目中有这个环节的明确目的就是:如果将声音写细致,需要从不同角度有意识去刻画。于是,我们看到何老师在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一直在引导学生关注描写声音的角度,如语速、语调、语气、音色等。这是为学生由实践向理论知识概括做准备,也是由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概括做准备呢!这就是一个教师的教学目的意识和匠心。
3.范例支架学手法。
学生知道了要从不同角度写入的声音。但是光“知道”还是不够的,要“做到”就需要进一步训练、模仿、研究琢磨其中的好办法。
何老师选取了四篇范文作为方法学习的支架,用来教学生“以声写声巧用比喻,以形写声妙用通感”等写作技法。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比喻、拟人、夸张、通感等技法,一源于需求,二基于案例,三运用的是师生对话探究发现的方式,这样就避免了“机械教授写作知识的弊端,是应该倡导的正确做法。
但也有一点需要注意:经常见到语文教师一到这个环节就忘了这是写作课,而跑到“阅读鉴赏”课的套路里去了,一路问过去用于什么修辞手法、什么效果、什么含义之类,这就教偏了。我们这里的例文是用来教授写作知识的,而不是培养阅读能力的,这是需要有敏锐明确的教学行为自觉的。何老师在课上诸如“哪位同学来谈谈这个文段带给你的写作启发”,就体现了这种写作教学课堂的范文支架教学自觉。
三、“寫作魔方”研制要精密系统科学
近些年来,我在一系列写作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在推行“写作魔方”研制。在这次写作任务中,何老师一开始的“写作魔方”是如下样式的:
何老师在初次上课时,学生讨论以上文段的写作手法,然后抛出“写作魔方”,似乎写作魔方是一个写作知识的魔窗。我想不是这样的。写作魔方应该成为写作教学的核心,是启动写作思维的发动机,是生成写作方法和路径的秘密地图。
首先,上述写作魔方虽然可以提供写作思维发散的路径,但是这些知识即声音种类、描写角度、写作手法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我们不是说一定要用到这些方法,必须从这些角度,而是说所有的描写种类、角度、方法都要指向一个目的:“写入”——刻画一个人物性格或形象。所以,我说“写作魔方”缺失了一个维度:写作目的。于是,这个魔方做了如下修改:
不仅如此,这个写作魔方的应用应该是倒过来的,即:先从写作目的(比如写某人的“尖刻”),想到描写的角度(如:说话声音高低),再选取写作手法(比如“比喻”或“通感”),然后表现出听者的感受。何老师理解了这二点,而且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这个魔方(比如用连线方式勾画出来)。这是从写作任务进入构思起草环节最关键的一环。
四、关于本次写作教学的其他讨论和建议
下面就本次写作创课研讨涉及到的其他问题,做简要介绍。
1.写作核心知识研发的出发点是什么?
写作核心知识是作文教学的灵魂所在,我们在选择写作知识的时候,应自觉地从学生主体出发,而不是从知识本位出发,由教师主观地选择或开发写作知识。开发写作核心知识是写作教学的难点。在创设写作知识之前,要有学情调查,首先考虑学情,再选取写作知识,接着才是创设任务情境。必须明确老师的声音名片写给谁看,读者是谁,文体是什么。
2.写作知识及其教学的墓木路径。
从目前的实践看,写作支架是写作知识和教学活动开发的突破口。现代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一般要经历习得、巩固与转换、提取与应用三个阶段。因此,写作支架的呈现,也要依据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来呈现,不能“和盘托出”。但是,不同类型的学习支架应该按怎样的次序来呈现,才能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内化为写作知识呢?
3.每一次写作知识的量如何把握?
写作知识过多过杂,会贪多嚼不烂,影响教学效果。写作知识开发应注意控制写作知识的数量,要一课一得,不要让学生难以掌握。这节课设计了三个锦囊,其中一个锦囊同时介绍了比喻和通感,阐述了以声写声、以形写声的方法,让学生抓不住重点,应该说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的。
4.关于支架的搭设。
支架的搭设要科学合理,类型要丰富多样。尤其是名家范例的使用,要量准有效,有些学生很难模仿的名家范例,则不需要呈现。此外,策略性支架还需要完善,支架的呈现时机要根据学情来设定,最好能够现场生成。不要把课堂当作学术研究,应由始至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5.关于写作与育人。
把握写作与育人的关系,给学生正能量的引领,要对学生的作品有思想介入。描述老师的声音,最后落点应该指向哪里,执教者应该心中有数,比如如果将描写老师的声音搞成调侃嘲笑自己的老师,哪怕效果再好,也要慎重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