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集团公司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蔡达志
摘 要:国有集团公司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遵守市场经济规律和自身发展规律,建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机制,增强国有集团公司竞争力、创新力、引领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国有集团公司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道路,决定国家对国有集团公司全方位加强管控的力度。
关键词:国有集团公司;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意义
集团公司及子公司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全方面总结评价公司负责人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履职尽责、廉洁自律情况。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涉及全部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集团公司及子公司按照文件中规定的8项审计内容,经审计后,做出的审计结论,提出审计问题。在《经济责任审计定性处理处罚依据》书中,审计问题分类为5类经济责任,涵盖623个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经济活动行为,针对每个违规行为列举审计定性依据和审计处理处罚依据。主要针对公司负责人对其管辖范围内贯彻执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管理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防控重大经济风险等有关经济活动履行的职责情况。经济责任审计对主管部门、集团公司及子公司都属于重大的事项。成为集团公司及子公司管理不可缺少的管理事项。
国家审计部门主管或委托中介审计机构对国有集团公司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与内部审计相比,具有独立性、对国家权力部门和社会公众负责。内部审计对集团公司负责,不对外公开,是内部管理的活动。国家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同时带来新的审计思路,国有集团公司面对新的审计局面,参照国家审计规定,在内部审计的基础上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针对各级公司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审计,以审计的角度,关注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并落实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能有效降低经营管理风险,防止舞弊发生。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通过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负责人为适应新环境,不断改进创新管理模式
在市场竞争中,经济的增长点变化多端,产品服务的更新日新月异,行业盈利的机会稍纵即逝,企业淘汰的步伐空前加快。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需要公司必须不断开拓创新管理模式,推动公司发展壮大。公司要有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经营管理活动充分合法、合规是不可逾越的红线,现在必须建立完善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有管理的扎实基础,能让更多的国有资产在各级公司的管理模式下充分发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让更多的员工在自己公司的管理模式下有作为、敢作为。通过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挖掘各级公司的创新发展潜力,发挥经济资源的作用,促进、鼓励各级公司(业务部门)在经营业务管理活动中,注重增收节支,创造收益,提高经营效益。
二、通过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经营管理内部审计监督
为加强审计监督的作用,集团公司及子公司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明显比过去提升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招投标的合法合规流程、国有资产的合法合规使用、资金管控的能力,工程项目的管控能力,内部控制的漏洞等方面实行重点关注。按法规审计,执纪问责的职能明显加强,审计过程中全面、严谨收集各类会议纪要、文件、招投标资料、工程资料、财务资料、人事档案資料,对工作人员的询问涉及工作流程、职责范围、业务监督、资金使用等情况,步步紧逼、切中要害。对失职、渎职的审计力度明显加强,发现违法违规的各类线索毫无余地的移交纪监部门。
目前很多企业无内审职能或形同虚设,对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不能起到监督作用,制度管控作用失效。部分公司存在财务部门重收支的会计核算管理,轻基础数据来源准确性、合理性的管理;重资金使用的监督,忽视各业务部门基础的财务管理。通过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能预警各项管理活动出现的薄弱环节。提醒各级管理人员及时整改。
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一审、二帮、三促”的作用。内部审计是监督财务和业务合规、合法的有效模式,由于内审职能人员对公司经营管理情况比较了解,针对经营管理制度设计和运行,应建立定期的审计评价制度,及时发现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缺陷和薄弱环节,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制定改进措施,帮助有关管理部门逐步加强和完善经济责任落实到位。对各项管理中的失误、漏洞、舞弊、不足、缺失及时发现并纠正,防患于未然,惩小恶而防大错,强化自身管理,使经济责任审计起到应有的作用,保障公司顺利发展。
三、通过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集团公司及各子公司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覆盖到经济业务发生的各个岗位及业务环节,是内部经营管理常见的失误。内部审计能有效督促被审计公司补充、完善制度。
各项经营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经内部审计,得出的内部审计结论、评价、建议必须有利于各项经济活动的创新发展,必须为完成管理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必须促进各级公司制定完善、合理、系统的经营管理制度。为充分落实制度,财务人员和各部门人员应当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措施、流程,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制度流程化、流程制度化的经营管理系统。
对各项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时,涉及多项专业性、技术性领域。专业性包括公司财务、市场(营销)、法律、人力资源等,工程项目包括:钢结构、土建、安装、装修、材料、设计、造价、招投标(议标)、会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能有效促进和监督各项专业性、技术性领域的制度融会贯通,并能有效促进相关制度执行部门的配合沟通,让各项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管理作用。
四、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日常工作中以经济责任审计的角度来评价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负责人的履职尽责情况,时刻提醒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负责人遵章守纪,把违纪违规风险降到最低
主要围绕已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开展对各级公司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为全面落实内部审计职责,落实审计责任,各级公司应当在负责人任职期间内,明确制定各级公司经理的经营管理职责,完善各项目标责任考核的经济指标,并真实反映完成情况。
通过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负责人改变旧的政策法规意识,认真学习国家新实施的政策法规,重视国家的政策法规在各级公司的贯彻实施,现在变通、折扣、简化的执行政策法规,是十分危险的工作行为,“不知道”的理由是渎职行为,后期必受到惩罚。加强管理人员遵守政策法规意识,坚决放弃自以为是、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改变不符合政策法规的管理观念。
五、通过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督促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负责人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有效实施的基础性保证
工作人员建立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关键工作,有的负责人(实际控制人)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内控管理规范的意识不强。部分企业的负责人不理解内部控制的基础知识,强行安排由财务主管部门、财务负责人设计和运行内控制度。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重点审核资金收支原始凭证的签字和填写的规范性、完整性,不关注业务层面的资金收支来源、内容、前因后果,不监督财务收支事前、事中、事后的的合理性、合规性、合法性,因此,原始凭证的审核从未建立起有效的内控制度。制定的内控制度,未从经营管理的实际出发,形式上的内部控制不能在工作中产生预期的执行效果,经营管理的弊端、漏洞无法通过内控管理及时、充分的反映。
六、通过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促进负责人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舞弊行为和实现公司目标管理的重要性
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真正树立起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建设的担当职责。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加强对关键环节和重要部门的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开展各项工作要遵守制度,落实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形成一套在内部控制方法、措施、标准等方面相对完整、有章可循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进行分工控制,对各级公司内部部门定岗定职,明确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的有效分离,形成各部门、岗位间互相牵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有效制衡机制。实行业务流程控制,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及报销程序。对每一笔经济业务所产生的票据,必须进行严格的把关,规范财务审批程序和流程。要加强资金和财产安全控制,定期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核对,出现不一致时应分析原因、查明责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资金和财产的内控管理制度。各级公司负责人作为内控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能监督和支持公司负责人加强内控建设。
七、通过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督促集团公司及子公司加强内部风险管理
现在管理工作中,存在各級管理人员关注外部风险多,内部风险少的现象,公司多为内部风险导致管理不善。
通过开展内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指出存在风险的工作环节或控制点,各级公司积极配合,提高标准要求自己的工作,认真整改落实审计提出的各项问题,努力把问题全部处理在初始状态,合理降低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资金风险等内部经济活动风险。
资金的风险是内部审计的重点内容,也是目前大部分公司出现问题较多的领域,现在各级公司为扩大规模,单纯扩展融资渠道和规模,资金周转长期受限,使公司面临经营、债务、财务重重风险。投资与产出的效益,经营项目和业务的获利能力是决定资金风险大小的根本,财务人员在一项资金活动结束后,应当及时分析、核算、审核资金风险并及时反馈给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客观评价面临的资金风险,制定合理的风险处理意见或应对措施。涉及经营活动、资金活动的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间分工并不分家,是管控资金风险的正确意识。通过内部审计树立、增强全公司管控资金的风险意识。让各级管理人员意识到资金风险是全公司共同的责任。
八、结论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优点是能有效引导和监督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合法、合理性,降低各类经营管理风险。缺点是人工成本高,人员管理素质要求高,相关业务需全面掌握。流程复杂、工作衔接容易脱节。
国有集团公司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管控集团公司及子公司经济活动的有效手段之一。落实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的经济责任,全面评价负责人的工作开展情况,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主席令第四十二号,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主席令第五号, 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3]《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令第378号.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16〕63号.
[5]《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2019年7月7日起施行.
[6]《经济责任审计定性处理处罚依据》.李国有,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