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数字乡村战略推进的内在逻辑
常凌翀
[内容提要]本文在5G语境下聚焦“数字乡村”这一热点话题,旨在探索基于互联网思维的5G技术环境下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在逻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思考5G技术在数字乡村建设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激活乡村内生活力、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民媒体素养、提升乡村善治水平、扩大基层宣传思想阵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不断探索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5G时代;数字乡村;乡村振兴
当前,以信息化发展为技术驱动力的媒体融合正进入到关键阶段,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期,5G技术必将全面建构并筑起新一代的高速、瞬时、移动、安全的智能信息基础设施,也意味着这张由5G技术构建的信息传播网将全面而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5G时代悄然到来
从技术不断进步、理念持续创新的发展角度看,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5G的每一次迭代升级,都具有里程碑式的非凡意义和时代价值。从1G时代的“语音即传”到2G时代的“短信书写”,从3G环境下的“图文并茂”再到4G时代的“视频互联”。同前四代通信网络相比,高速度、大容量、泛在网、低功耗和低时延等显要特征使5G技术刚一诞生就让人类社会真正跨入“万物互联”时代。
5G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数字国家与智慧社会建设成为全球共识。2019年伊始,国务院在《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向村庄延伸,深入推进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帮助广大农民多渠道增加收入,使互联网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新渠道。数字乡村是指广大乡村基于全新一代的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以人工智能和网络大数据为重要依托,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鄉村振兴的内在活力,通过智慧乡村建设,实现农业生产数据化、治理数据化与产业数据化,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以期推动全球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度变革。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乡村建设,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数字乡村概念,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将直接影响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进度。2019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从我国当前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现实困境出发,围绕乡村建设等关键议题积极建言献策,普遍认为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最大红利一定是在乡村,一致倡导要进一步加快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切实让亿万农民共享“互联网+”全面释放的改革红利。除此之外,未来要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数字化水平,必须超前布局5G通信,积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化新技术和新业态尽快落地应用。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强调指出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精心制定整体规划,加快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激起乡村振兴新动能。这是继2017年从国家层面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中央对我国乡村建设和发展提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战略决策是一脉相承、高度契合的。数字乡村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途径和核心内容。
二、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抓手
今天,以互联网信息为代表的5G技术已成为驱动国家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深度融合。数字乡村战略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抓手。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不仅必须要有“看得见、抓得牢”的产业实体,也更需要能加速产业要素流动、链接产业主体的纽带。作为农业组织形态的新框架、农民生产经营的新助手、农村全面发展的新平台,互联网自然地成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剂,“互联网+”已成为提升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日益成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基础支撑点。
2019年5月发布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到2020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要使全国的行政村4G覆盖率超过98%,明显提升农村互联网渗透度和普及率。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要在乡村普及深化4G的基础上努力实现5G技术的创新应用,真正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切实提高农民的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5G时代下,“互联网+”正成为激发基层治理和乡村建设潜能的巨大动力。近年来实施的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数字乡村战略都把智慧乡村和数字乡村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习近平多次强调,要让互联网技术与农村深度紧密结合,着力打造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要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这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发展智慧农业指明了方向。
三、5G技术助推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必要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移动社交已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联通的重要渠道和传播平台。在人类活动空间快速扩展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富有创见地提出要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更加注重“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国家提出这样的发展目标,就是希望让互联网的发展成果渗透到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特别是广大农村,要使更多人从互联网中受益。
中国虽是网络大国,但还不是网络强国。当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程度、普及范围和应用效果存在不同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城乡差距的突出表现在于城乡“数字鸿沟”,恰恰也是数字乡村战略聚焦的核心问题。2019年8月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54亿,网民数量居世界第一。农村网民规模为2.25亿,占整体网民的26.3%,城镇互联网普及率为73.7%,农村地区仅为38%。我国非网民规模达5.6亿,其中农村非网民占比为62-3%。
数据表明,农村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互联网发展不充分,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互联网普及率、渗透率尤其是接入能力还比较弱,农民网络使用技能缺乏和文化程度不高是导致农村出现大量的“信息贫困者”的主要原因,城乡互联网使用率存在着明显差异,进而导致农民媒介化程度相对偏低。很显然,这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相矛盾的,这种新的矛盾变化势必会给乡村社会治理和数字乡村建设带来严峻挑战。
《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显示,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万亿元,占GDP的1/3。从当前发展态势来看,中国农村的数字消费增速已经全面超越了广大城镇。数字经济一方面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另一方面也为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注入新鲜动能。在“互联网+”数字经济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實施正处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全面深度融合的经济大环境中。如何使互联网思维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如何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农民,已成为当下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破解的时代命题。
四、5G时代下推进数字乡村战略发展的内在逻辑
当今,传统产业与现代技术跨界融合,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都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与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与实践路径。要使亿万农民都能共享互联网发展的成果盛宴,就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始终坚持以农村变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农民的受益主体地位,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度关切农民呼声和群众期待,瞄准乡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把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字乡村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网络精准扶贫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多种发展模式,使移动新媒体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帮手,有效促进农业生产要素自由流通和城乡资源优化配置,从“赶上时代”上升到“引领时代”,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活力,进而带动现代农业早日实现生态转型和智慧升级的跨越式发展。
(一)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催生智慧农业新形态
随着5G技术下移,逐步向广袤乡村延伸和渗透,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和智慧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更好地适应5G时代智慧农业的发展要求,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就要建立空间化、移动化、智能化的新型农村统计信息系统,通过数字技术高效调控农村集体“三资”,合理引导外部资源通过移动终端延伸到基层村镇,不断强化乡村造血功能,着力提升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创新动力、创业潜力和创造活力。
5G技术思维的核心是大数据、慧分享和惠众生,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改变传统观念,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价值观创新,达到互惠共赢的目的。数字乡村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态势,也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创新路径。因此,努力将5G技术深度融入农业全产业链并催生出新的生产模式和新型业态,打造生态农业和智慧乡村,已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推进智慧农业的重要举措,更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必然要求。
(二)高度重视“三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乡村战略实施的物质基础,是更好发展数字经济的必由之路。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向基层延伸,向群众靠近,为广大农民在“互联网+”教育、医疗、交通、娱乐、政务等方面及时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资源共享、要素整合、协同共建”的基本思路,全方位改善乡村地区的互联网软硬件设施,为广大农民提供有价值的农业信息,使城乡居民在共享互联网经济的最新成果上同频共振。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应将农业信息化和乡村数字化作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找准网络强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点,建设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促使“宽带中国”战略在农村深入推进,空前加大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施力度,不断增强基础信息支撑能力。
习近平在2018全国两会上强调,乡村振兴要有序健康推进,必须科学把握广大农村的区域差异,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干篇一律,乡村建设要体现乡村特色,实施差异化发展。因此,在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采用“因村制宜”的多元振兴路径和创新发展模式,充分满足农民主体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同时,也要提升农村宽带的覆盖面和接入速率,从根本上降低资费水平,有效打通乡村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5G技术发展成果的红利。
(三)着力提升农民技术水平和媒介素养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农民主体,农民主体的素质关系到数字乡村建设的质量。习近平在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要全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始终把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作为现代农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新时代的职业农民亟需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和新媒体素养,学会并掌握涉农的物联网、遥感大数据、云小镇等较为实用的新一代5c技术,深入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全面改造升级,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管理的科学决策水平。因此,具有互联网思维和一定的媒介素养已成为乡村振兴对新农民的时代呼唤和根本要求。
提高农民媒介素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着重从媒介接触、信息认知和信息解读三个维度进行重点涵养和全面提升。要从贴近“三农”的生产性和生活性信息需求出发,为农民及时提供高效多元的互联网应用和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农民使用网络的内在要求,提升农民数字化应用能力,教会农民合理正确地使用新媒体,帮助他们有效获取和深度解读媒介信息,更好地运用大众媒体来读懂农村政策,积极投身网络精准扶贫工作。在数字乡村建设进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技术,创新应用到智慧农业的数字生产实践中,逐步增强他们的职业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全面建构新时代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四)扎实推进乡村治理智慧升级和协同共治
当今,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发展的战略性机遇。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5G时代背景下扎实推进乡村治理的迭代转型和智慧升级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新时代条件下,互联网正以它颠覆性的创新力量,前所未有地改变甚至重構着整个中国农业和农村的社会形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就要加快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实现乡村地区均衡同步发展。
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农业大数据进行网格化APP治理,通过镇级或村级政务云平台实现党务、村务的全息化模板管理,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在掌上操作一键完成,全面提升了5G时代农村生活的智能化水平。将5G技术基因嵌入乡村基层治理的现代化进程,逐渐形成覆盖城乡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促使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生叠加效应,进一步促进智慧农业和美丽乡村的转型升级,为农民提供高效的公共信息服务。基于5G技术的互联网思维因其天然的民主特性和固有的共享功能,逐渐打破了一元化的乡村治理主导模式,转变为乡村治理进程中“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农民主人”的主体多元化的协同共治运行机制,有助于建立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提升乡村善治水平。
(五)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实践中心为学习平台,充分利用5G、vR、物联等前沿科技,全方位展现乡村工作成效,进一步呈现乡村未来发展的工作思路。以“互联网+”加快推进乡村文化全面振兴,将有力地促进乡村社会文明提档升级。文化赋予了生活的价值意涵和审美意蕴,文化建构了乡村社会的文明秩序,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源动力,为智慧乡村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数字乡村建设进程中,将“互联网+”理念引入文化惠民工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同频共振,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将村史乡情、名人乡贤等优秀乡村文化通过网络进行全方位立体传播,精心打造“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
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宣传,是基层媒体的一项根本任务。新时代条件下,要充分发挥5G技术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平台载体功能和思维引领作用,创新传播形式和话语方式,积极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深入田间地头,厚植百姓心头,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加强文化礼堂建设,增强文化浸润功能,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同时,要更好地发挥互联网的文化传播效应,通过互联网进一步焕发乡村生机和活力,不断繁荣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必须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为根本遵循,不断提高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真正使互联网的发展成果惠及亿万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