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建构
摘要:当前,我国缺少学前教育方面的应用型实战型人才,高职院校承担着一定的教学压力。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模式落后、职业能力与知识脱节等现象,从认识学徒制的角度出发,将尝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同认知学徒制相结合,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探究其教学效果,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认知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2-0079-02
当前,我国不断开展学徒制试点,认知学徒制的应用范围日渐广泛,已经涵盖了职业教育、网络教学、师资培训等领域。但在高职教育中,认知学徒制的应用面仍比较狭窄,例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中便很少应用认知学徒制[1]。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而言,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然落后,对其进行改进创新已成必然趋势,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具有自身的优势,值得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中应用,可起到良好效果。
1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从改造学校教育的主要问题出发,将学校教育同传统学徒制方法中的核心技术进行有机整合,是一种新型情境学习模式[2]。认知学徒制的关键内容在于创设学习环境,认为内容、方法、社会性与序列这四个维度可构成科学有效学习环境。认知学徒制的目的在于创设相关情境以解决问题,向学生展示专家的隐性知识,学生也可表现自身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以便专家针对性帮助学生弥补不足[3]。认知学徒制还可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2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作用
2.1符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教学需求
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应依据专业设置同产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同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同职业标准对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产教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同产业需求相结合,通过创设学习环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行业的最新领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当前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仍然存在很多教学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可尝试借鉴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指导学生锻炼思维能力,让培养出的人才更为符合市场需求,防止所学知识同工作场景脱节,同时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2.2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相对应本科教育而言,高职教育的生源质量较低,在教学时更需重视因材施教,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并未认识到这一点。高职院校想要建造优质的专业课堂,需要从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的教学管理秩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发掘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或纠正。传统的灌溉式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更为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认知学徒制可有效克服教学时产生“一刀切”现象,重视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与高阶思维能力。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为其搭建心智模型,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构建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的策略
3.1把握好認知学徒制四个维度
3.1.1内容维度
内容维度指构成专长需要的知识,一般是专家的策略知识与领域知识。其中,领域性知识指学科内容中可以明确识别的概念、程序与事实。策略性知识是指专家应用领域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缄默知识,又可分为控制性策略、启发性策略与学习策略。控制性策略是专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启发性策略是指专家完成学习内容运用的技巧策略,学习策略则是指学习人员的学习方法[6]。
3.1.2方法维度
方法维度指推动专长发展的方法,共有六种:示范、反思、探究、指导、清晰表达、搭建脚手架,该维度是设计认知学徒制学习环境最为主要的维度。示范、搭建脚手架与指导是专家依照学生内容建立的专家心智模型,通过创设相关情景,使得缄默知识变得显性化,学生能够通过更为轻松便利的方式学习职业技能与理论知识。学生想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需要能够进行探究、反思与清晰表达,尤其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
3.1.3社会性维度
社会性维度是学习环境的社会特征,涵盖情境学习、内部动机与利用合作、专家实践的文化。专家学者建立真实情景模式,学生从中培养知识技能,并且专家组建小组与团队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从业方向围绕幼儿展开,多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工作、儿童出版物策划工作、幼儿心理指导工作等。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水平与交流合作能力。
3.1.4序列维度
序列维度是指导学习活动的排序,根据多样性与复杂性递增,且全局技能重于局部技能。序列维度又被称为顺序性维度,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课程时也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实施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时可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反思与总结,从而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
3.2把握好构建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的要点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是指将所学知识点借助专家搭建心智模型,依照学习任务,研究探索专业课程的领域性知识,通过经典案例的方式传授策略性知识,利用创设模型情景显性化知识,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至学习过程中[7]。教师应当搭建好脚手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供支持,观察学生的行为,适当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线索引导,必要时可对学生进行提醒。学习过程是分阶段的,教师可在不同的阶段向学生布置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比如说,教师可先提供视频案例及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再让学生呈现思考的结果并进行辩论式交流分析,最后梳理总结知识点。
3.3注重创设学习情境
创设学习情境的目标在于为学习者学习提供助力,教师在创设学习情境时需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实际需求、认识水平与学习兴趣,同真实情景相联系才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原本抽象化的知识变得具体化,提升学生掌握领域性内容的效率。与此同时,教师可积极为学生争取实习机会,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近距离观察幼儿,增加同幼儿沟通交流的经验。幼儿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都和成人不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会拉近与幼儿间的距离。幼儿的行为与思想会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需要注重自身的行为举止,争取能够带给幼儿积极的影响。
3.4发挥训练的作用
在学习情境下,学生可不断进行实践训练,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在专家创设的真实情景之中,学生可借助领会、训练、总结、交流、反思等多种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课程中可通过训练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了解。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小组分工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可设置竞争机制挖掘学生的潜力。
4总结
综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开展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基于“认知学徒制”,建构一套“预习提问-要点讲解-案例讨论-情境演练-知识梳理”的新教学模式,同时运用小组合作方式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体验良好的学习情绪,逐漸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建构知识。
我国幼儿教育学家陈鹤琴也提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这一教育思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既需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日后基本从事幼儿教育相关工作,需积极培养自身的职业能力、交流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的过程是一个系统性过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积极影响。将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用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中,可有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许瑛.对认知学徒制促进高职学生农村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9):325-326.
[2]郭栩翔,马蓉,焦健.远程认知学徒制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30(5):153-157.
[3]刘俊富,李赞忠.高职生对现代学徒制认知及对策思考:以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为例[J].内蒙古教育,2019(29):
6-7.
[4]董改花,董建华,贾利英,等.“认知学徒制”模式《变频调速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J].轻工科技,2019,35
(10):161-162.
[5]王红艳,刘林峰,曹俊,等.医疗机构对高职护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认知及人才能力需求分析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3):59-60.
[6]蔡卫星.认知学徒制视觉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12):43-44.
[7]王喜,秦法萍.企业及高职院校对现代学徒制改革的认知和需求分析: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54-56.
(责编:杨梅)
课题名称:基于认知学徒制理论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2017GB225)
作者简介:张静(1983—),女,湖北潜江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学前儿童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