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创新教学策略的研究

    孙利敏

    摘要: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基础,无论对任何一种事物来说都是如此。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对于人才提出的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基础教育也走上了创新的道路。学数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小学数学也要适应现代化教育的改革需求,进行创新的改变,引导学生们进行多彩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素质教育得到提高,搭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就小学数学教育来说, 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简单的理论知识,而是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促进数学教育持续良好的发展。通过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树立以学为主的理念,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的思考、讨论、选择与实践,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现实阻碍

    (一)教与学的形式单调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教与学的形式过于单调的问题,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需要进行创新”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教师仍旧局限在“应试”的刻板思维当中,只是将教材中与考试有关的知识以“灌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严重阻碍了学生对教材新知的深入学习和对其他相关新知的创新探索,最终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发展,使其出现了消极学习的不良情绪。而伴随着学生的情绪消极而到来的,就是创新教育工作越来越难以推进。

    (二)缺乏有效情感沟通

    限制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工作展开的另一个阻碍就是师生之间极为赓乏的情感沟通。一些教师仍将自身视为“教”与学”的“主导者”,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教学方法以及内容进行再创造,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未曾与他们围绕“在新学习模式中的学习体验”展开沟通。因此,教师在创新教学方面的所作所为在本质上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整体教学流露出极高“低效”色彩。

    二、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路径

    (一)养成抽象意识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导致学生在学习理论概念的时候会遇到难题,尤其是在学习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由于文字特别专业导致学生没有办法理解其中的含义。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避免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能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概念,如果能将学生的抽象意识提高,会让他们对概念理解得更深刻,记得更牢固比如在学习“菱形”概念的时候,学生看到定义的时候,会有一种看不太懂的感觉,理解的也没有很透彻,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菱形来,然后告诉学生,让他们观察一下黑板上的这个菱形有着什么样的特点,有几条平行线,细心的学生很快就能发现菱形的特点和平行线,得到学生的回答之后,可以为学生的回答喝彩,然后告诉他讲的非常好,并且再次讲解菱形

    的概念,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成为图形来表达,可以让学生们更快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句子,所以在教學小学数学概念中,教师要进行相关抽象性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们更快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二)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通过情景教学和有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促进师生互动。在讲授新课之前,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具体的情景中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认识图形(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当中,可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一起来做搭积木的游戏,给学生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积木,让学生给不同的积木分类,引出要学习的知识内容。随后还可以通过观察图形的特点,动手画一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课后让学生回家找一找自己家中的玩具,哪些是正方形的,哪些是长方形的,通过学生平时接触过的玩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现实情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通过开展多种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活动的内容可根据具体教学的内容来设计,活动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如趣味游戏、实验观察、实际测量、趣味数学手抄报等。在活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这一课时,老师请小学生拿出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一个角,通过玩折纸的游戏引出新课,通过同桌和小组的拼摆,让学生探索和体验角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角的理解。

    最后,通过教学创新,另辟蹊径打造趣味数学。比如可以创建趣味数学习题集或脑筋急转弯,让学生自发搜集关于数学的趣味小游戏,组建数学趣味乐园和数学广角,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开发有效的学习方法

    课前自觉预习。教师应该深入分析,针对数学课程的特点设计预习的时间、步骤、目标、反馈,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有效预习。

    课中仔细观察。很多老师都会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展示,并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但学生的观察能力仍然没有提高。究其原因是老师没有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学生只是作为旁观者的身份在看老师“表演”,没有起到培养观察能力的作用。老师应将观察活动作为一个项目来设计,把观察的动作进行分解,并要求学生带着疑问观察。比如,用什么、为什么、怎么解决、你有没有什么创新的想法这样的观察思路,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

    课后自主复习。目前大多数老师都习惯于课后布置几道习题让学生巩固练习,这种方法简单且易于监督评价,但实际只考察了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与新课标的要求有很大的出入。老师可以充分研究学科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设计复习方案。比如学生自主出题、角色扮演、制作知识点手抄报等,总之一切利于学生自主开发且行之有效的方法都可以引用进来

    结语:总而言之,只有不断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创新,才更有可能培养出具备良好创新素养和优秀学习能力的新时代新人才。在观察、考、质疑、总结中构建起创新能力,形成严谨的数学风气,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教学改革,让小学生学会学、有效学、自主学。

    参考文献

    [1]汤军.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J].名师在线,2019(14):12-13.

    [2]张年华.加强有效引导,构建小学数学创新课堂[J].学周刊,2018(32):86-87.

    [3]吕玉霞.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2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