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公共地下空间设计策略

    姚扬

    

    

    

    摘?要:苏州作为国内首个运行轨道交通的地级市,目前以此为发展契机,正进行规模空前的轨道地下公共空间建设。本文根据若干项目实例,对目前城市轨道公共地下空间设计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规划布局;轨道交通;公共地下空间

    文章编号:2095-4085(2020)06-0041-02

    目前各地以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发利用公共地下空间资源,对高效利用土地、方便生产生活、完善城市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苏州轨道公共地下空间设计规划布局和项目案例出发,对城市轨道公共地下空间设计策略进行探讨。

    1?苏州市地下空间规划布局

    根据苏州城市规划“一核四城”的定位,地下空间规划以轨道交通线路为核心展开布局,形成“双轴、四心、七线、多点”的地下公共空间布局结构。

    “双轴”:沿轨道交通1,8号线及轻轨1号线的东西向地下空间发展轴;沿轨道交通2,4,7号线的南北向地下空间发展轴。

    “四心”:东部综合商务城核心、南部太湖新城核心、西部生态科技城核心及北部高铁新城核心。

    “七线”:由轨道交通1~7号线连成的地下空间连续带。

    “多点”:各片区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设施及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各类地下空间节点。

    2?设计策略

    2.1?苏州太湖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

    2.1.1?概况

    太湖新城中央商务区位于苏州市南部的太湖湖畔,基地面积约72hm2。本项目通过地下空间与地上景观,来强调中央商务区的中心轴,使周边地块与轨道交通站点连接,使得地下商业空间更具有活力。同时通过构建地下停车场系统解决停车问题,提高都市整体附加价值(见图1)。

    2.1.2?设计原则

    作为中央商务区基础的地下中轴大道,规划目的为创造具有流动性的空间。地下空间通向各个街区的同时,为人,信息,物资的流动创造有效空间。在每一个结点处都具备有各种活动的广场以及通向地下商业空间的下沉式广场。大自然作为建筑设计的主题,创造出具有中心性的独一无二的开发项目。

    2.1.3?设计策略

    (1)引入太湖的自然环境。坐拥太湖这一大片天然氧吧的本身已使得中央商业区不同于工业园区的商业中心。将太湖的自然环境引进城市主轴,使得即使在城市中心也能感受到丰富的自然环境。

    (2)创建有特色的地下空间。设置各种采光井、下沉广场、中空空间,通过导入自然光形成开放的地下空间。

    (3)形成连接地铁站和湖岸的繁华轴线。中央商务区的轨道交通站、人流汇集的湖岸区和连接这两个地块的城市轴线构成了2区1轴,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

    (4)连接中心轴和城市的网络体系。下部网络和上部环线连接了中心轴和周边街区,形成了全新的城市景观的网络体系。

    2.2?苏州工业园区星海生活广场

    2.2.1?概况

    本项目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苏华路与星海街交叉口,与轨道交通1号线星海街车站连通。周边是湖西CBD中心区,也是苏州工业园区主要商务办公区之一(见图2)。

    2.2.2?设计原则

    “圆”和“方”的穿插图形组合,同时交织“动”与“静”空间组合,赋予空间的层次变化。“动”的下沉式广场与“静”的休闲景观平台交替穿插,体现“以静制动”的设计理念和“动静相宜”的空间氛围。

    2.2.3?设计策略

    根据功能定位及空间序列,划分为两个区域:商业广场区和休闲景观区。

    商业广场区由下沉广场组成,人们由此从街道进入地下商业与轨交车站,由于面积较大,节假日可进行小规模的聚会活动。空间处理上追求色彩、质感的协调统一,达到简洁明快的效果。

    休闲景观区位于后半部分,点缀休闲小品以及休息座椅,利用乔木和竹子搭配形成绿化植被,不仅可以隐蔽风井、冷却塔等配套设施,而且和商业广场区域形成了动静鲜明对比。

    2.3?苏州平泷路地下商业中心

    2.3.1?概况

    平泷路地下商业中心位于苏州市平江新城,西起广济北路与轨道交通4号线平泷西路站相连接,东至人民路北延与轨道交通2号线平泷东路站相连接,总长约850m。平泷路地下空间是平江新城的地下中枢,串联起周边地块,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见图3)。

    2.3.2?设计原则

    本项目注重对平江新城品质提升的整体效果,及多重功能之间的运作效能。通过地上、地下的立体化空间设计,在周边地块与地下商业街之间,形成空间活动的延伸,打破被道路分割的不同区域空间限制,使得地下开发与地面区域同步发展。

    2.3.3?设计策略

    (1)差异化定位,展现具有苏州特色的的地下街。通过整合设计方式,增强地上地下的联系性,形成一体化开发,并使地下街成为市民休闲环境的“城市客厅”。

    (2)突破地下街的封闭感,产生具有竞争力的商业集中地。尝试通过打开部分空间顶盖与侧墙的独特设计处理方式,让阳光、绿化、水等自然元素能被大量引入地下空间,创造出有别于传统封闭幽暗的地下空间,打造出城市的新型生活聚集点。

    (3)与外围地块联系,连动开发,以创造高效高价值的商业空间。合理利用地块周边商业聚集的优势,以大量的平行衔接、联系立体化空间,合理组织出周边地下空间、交通人流与商业布局新的连动模式。

    (4)依据地下街特性与轨道交通人流,合理分配业态。通过对地下街与轨道交通人流的消费分析,对地下街的业态合理分布,产生最大商业效益。

    3?结?语

    城市轨道公共地下空间建设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缓解地面交通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具有显著的作用。苏州的设计策略和规划理念,对各地未来地下空间开发具有宏观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敏.苏州工业园区星海生活广场地下空间设计[J].建筑结构, 2013, 43(增刊S2):10-15.

    [2]黄春.苏州太湖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设计研究[J].建筑结构,2013,43(增刊S2):178-182.

    [3]呂琴.苏州市地下空间规划整合[J].江苏城市规划,2016,260(7):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