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业现代化产融结合路径研究

    杨国镯

    摘要:本文以农业现代化发展为现实背景,基于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特征,依托国家及甘肃省政策导向,为促进甘肃省农村产业和金融资源的有效结合,设计具有现实性、可行性的融合路径,进而达到以融促产、以产带融、协同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产融结合;甘肃省农业发展

    甘肃省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具有生态环境脆弱、地貌复杂、农村产业和金融发展双重滞后、相互制约等特征,造成甘肃省农业产业长期存在农业技术含量低、土地利用率低等现实状况,实现金融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是优化甘肃省农业资源配置、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当前甘肃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特征,通过一定的机制创新,提出适合并具有可行性的甘肃省农业现代产融结合路径,促进甘肃省农村产业和金融资源有效结合并协同发展的目标。

    一、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特征

    1.经营方式产业化

    近年来甘肃省相继出台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办法》以及针对各个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扶持办法,并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甘肃省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加工体系逐渐完善。目前形成了以区域特色产品为核心的多个产业链条,在药材、农牧、瓜果、蔬菜等方面都已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并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如定西马铃薯、兰州百合、平凉金果、靖远羊羔肉等。随着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甘肃省农业大型企业数量业不断增加,在整个产业中发挥核心作用。

    2.农业产品布局区域化

    近年来,甘肃省不断出臺政策促进农产品区域布局,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以及县域特色产业,集中生产要素投入,实行整村推进、整体开发,推进主导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地方性特色产品等优势产业,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发展农业主导产品。建成规模以上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750个,高原夏菜标准园和设施蔬菜标准化小区1350个,达到省级标准的苹果示范园265个,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70万亩,马铃薯新品种及脱毒种薯示范点547个、示范面积25万亩。

    3.农业服务社会化

    近年来,甘肃省作为全国首批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的10个试点省份之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农业服务社会化体系的构建,将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重点环节和突破口,有效带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积极开展综合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农技员培训基地、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等试点工作,不断发展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甘肃省互联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项目于2017年3月获得国务院批复。2019年9月甘肃谷丰源“农工场”作为依托技术和信息优势,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技术集成解决方案成为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第一批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之一。

    二、甘肃省农业现代化产融结合可行性路径

    1.构建以大型金融机构为核心的融合路径

    长期以来,因为机制设计、信息不对称、农户征信系统不完善、缺少抵押和担保以及大型金融机构在城市中发展形成的成熟产品和标准化流程并不完全适用于农村实际情况等问题,大型金融机构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根据甘肃省农业现代化特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要促进产融结合,需要根据农业现代化特征,以大型金融机构为核心构建产融结合体系,使其在农业现代化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促进自身发展。具体可构建两条可行融合路径:

    一是大型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农业产业经营主体的融合路径。可考虑各主体优势、特点以及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确定相应的合作模式,带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间接的方式与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对接的目的。在经济发展迅速,具有旺盛金融需求,但金融机构数量偏少的县域可考虑以股权模式全资或控股设立新型金融机构;在经济较为发达,信用环境较好的县域可考虑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注入资金,以不直接负担成本的间接方式开展支农业务;在新型金融机构发展较为成熟、有一定规模、覆盖面积较为广泛的县域可采用委托代理的合作模式。

    二是大型金融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融合路径。在甘肃省农业现代化中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着重要角色,采用此种路径可以充分发挥其中间桥梁作用。

    2.构建以信用互助为核心的融合路径

    信用互助组织作为甘肃省农业现代化中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可充分发挥其信息优势、规模优势,创新经营方式,成为农业现代化产融结合的重要载体。具体路如下:

    一是构建包含信用合作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在实际操作中,可采用吸引资金富足者加入合作社的方式,提高信用合作组织权益融资的比例,处理好投资型社员和生产者社员的关系,构建与市场运营相适宜的资金平台,为组织内部成员提供信用互助。

    二是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路径,甘肃省出台了“三变”改革的行动方案。甘肃省农业现代化产融结合可依据“三变”改革方案,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的成立和发展工作,放宽出资方式限制,支持建立完善股份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建立经营主体培育机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甘肃省农村融资途径多元化。

    3.构建以农业产业投融资为核心的融合路径

    依据甘肃省近年来集中发展区域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可以农业产业融资为核心设计产融结合的路径,具体路径如下:

    一是大型涉农企业发起/入股产业投融资平台+金融机构+农业产业化模式。传统的投融资平台主要由政府发起设立,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可采用大型涉农企业发起或设立的方式,引入市场机制,促使投融资平台从市场角度转变理念,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拓宽投融资渠道,获得更多资金支撑,使资金正真投入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当中。

    二是大型涉农企业/金融机构发起农村产业投资基金的投债联动模式。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能在资金供给和需求方之间起到桥梁作用,有利于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甘肃省可根据本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特征,以大型涉农企业或金融机构为主体发起农村产业投资基金,减少资金募集难度。同时,大型涉农企业或金融机构作为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依据其股份比例和约定,参与或者控制基金的整个运作过程,进而达到产融结合,共同发展的目的。

    4.构建以供应链为核心的融合路径

    甘肃省农业产业现代化,可充分利用农业产业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信用优势,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打通整个链条,将低收益农户、小微企业与大型企业进行捆绑,实现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效果,进而实现产业和融资的有效融合。具体融合路径可围绕农业企业和大数据互联网平台为核心进行设计。

    一是以农业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融合路径。该路径主要依托强资质企業,利用其整体实力和信用水平,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解决资金周转问题,使资金使用效率大大提升,实现农业产业和金融的融合发展。

    二是以大数据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金融机构或大型涉农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以电商平台大量的用户信息为依托,以平台用户的消费习惯和信用状况为出发点,分析用户特征。并利用分析结果,设计融资产品和方式,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实现资金与产业的精准对接,促进农业产业和金融的融合发展。

    三、结束语:

    通过甘肃省农业现代化特征的深入了解,可看出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呈现出经营方式产业化、农业产品布局区域化和农业服务社会化的特征,本文分别围绕大型金融机构、信用互助、农业产业投融资和供应链,设计了八条具有现实可行性的产融结合融合路径。未来甘肃省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四化同步”必然需要更多的机制创新实现产融结合,达到以产带融、以融促产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中国进出口银行农业现代化新机遇与金融支持课题组,李志林.关于农业产融结合的战略思考[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0(02):39-41.

    [2]陈贺.基于供应链视角的农业产业链融资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1(07):18-23.

    [3]曹志艳,庞任平.产融结合: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创新出路[J].新疆社会科学,2012(05):20-24.

    [4]王曙光等.普惠金融:中国农村金融重建中的制度创新与法律框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案例[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6]窦尔翔.产融结合新论[M].北京:商务出版社,2015.

    [7]张晶.产融结合视角下金融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金融,2015(01):38-40.

    [8]冉光和,田庆刚.农村家庭资产金融价值转化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2016(04):56-61.

    [9]何广文,何婧.金融需求新特征及深化金融服务的路径探讨——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J].农村金融研究,2017(04):19-24.

    基金项目:

    Lzufe2018D-08(兰州财经大学校级青年项目)

    LJZ202001(兰州财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