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计划的工商管理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陈芹 乔晶

    摘 ? ?要:“卓越工程师”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先后提出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文章借鉴“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经验,提出工商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分析工商管理卓越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从框架设计、方案优化、课程体系革新、师资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探讨基于“卓越计划”的工商管理卓越人才培养路径,旨在为经管类专业构建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5-0080-03

    教育部于2010年和2012年先后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这一系列“卓越计划”的推出,是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举措[1]。随着“卓越计划”的不断深入开展,其他学科领域也渐次开始探讨实施“卓越人才计划”的可能性。在“卓越计划”的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作为经管类核心专业之一,更应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充分借鉴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经验,积极探索工商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形成一整套充分满足社会、行業、企业、学校和学生等多方需要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制度,为推动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源源不断输出高素质的卓越工商管理专业人才。

    一、基于卓越计划的工商管理卓越人才培养待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卓越人才培养目标

    “卓越工程师计划”明确提出培养高质量的创新能力较强的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型工程师[2],“卓越法律人才计划”也强调计划的重点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两类卓越计划都清晰地界定了人才培养目标,为卓越工程师和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而工商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强、服务领域广的经管类专业,要求培养出的人才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因此可参照“卓越工程师计划”中的“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基本原则,充分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提出本专业面向的行业领域的人才培养需求,准确定位工商管理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充分考虑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多重性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卓越战略规划师”“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师”“卓越项目策划管理师”等多种类型的高素质工商管理卓越人才。

    (二)有效选择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目的是要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而“卓越法律人才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能够以法律手段有效解决社会法律问题的灵活、高效的法律实践者[3]。两类卓越计划都将“适应经济社会(当今的社会)发展要求”作为育人的关键目标,而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用人基本要求也是具备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可以借鉴“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经验,采用适合地方性普通高校的“GPC”人才培养模式(“G”代表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P”代表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C”代表职业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4],以满足各方需求为导向,一方面,使学生在充分了解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及外部环境因素,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另一方面,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产学研结合发展,在充分调研掌握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探索在校在岗、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

    (三)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卓越计划”强调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行业企业要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但企业逐利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参与校企合作上并无太大的积极性,在面向工商管理这类经管类专业上尤其如此:一方面,学生在企业学习或实习需要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决策的过程时,可能会造成企业信息外泄等隐患,使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诸多顾虑。另一方面,企业能够安排给学生实践的岗位有限,让学生直接在管理岗位上实习更是近乎不可能,而能让学生在岗实习实践的时间也较短,学生往往在实习结束后只有走马观花而无实际收获的感觉。所以,要让企业充分参与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寻找合作对象,充分挖掘校企双方合作的利益共同点,通过为企业输送人力资源、智力资源、技术支持和管理咨询等多项合作措施,让合作企业能够从校企合作中得到确实的收益,以此充分调动企业参加合作培养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实现真正意义的校企联合共同培养。

    二、工商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参照“卓越工程师计划”和“卓越法律人才计划”中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一个真正能达到“卓越人才”标准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素质特征。

    (一)必备的知识基础与终身学习能力

    “宽基础、厚功底”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所有卓越人才的一个通用标准。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任何专业,都必须掌握宽阔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教育与学习”的口号,而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提高了知识更新、迭代的频率,学生更需要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科学的逻辑思维与思辨能力

    管理学科的性质决定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需要进行大量人文社科类的课程学习,通过知识的积累和在学习中的思考逐步培养和提升科学的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这一能力正是学生面向各类问题产生符合逻辑规律的思路和提出解决方案的基础,也是衡量“卓越人才”有别于“普通人才”的关键能力之一。拓展到管理实践中,这一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够洞悉和发现问题的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够准确探究问题产生原因的独到的分析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形成个人见解的思考能力。

    (三)良好的交流能力与沟通能力

    人际的相互交往,与上司、下属和周围人之间的协调,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各项管理职能的发挥都离不开信息交流和沟通,所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管理就将沟通作为研究的主题之一,而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正是工商管理卓越人才的一个基本素质特征。面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应注重加强学生管理沟通能力的养成和提高,让学生在习得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的练习和应用,学会应用各种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并逐步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

    (四)管理工具与方法的应用能力

    由于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和管理环境的多变性,管理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时具有技巧性、创造性和艺术性,这就需要学生在面对各类管理实际问题时,灵活应用各种管理工具和方法。要成为一名卓越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首先要通过对专业持续和深入的学习和探究,熟练掌握各种管理工具和方法,同时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类管理实践,将各类管理工具和方法艺术灵活运用,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基于卓越计划的工商管理卓越人才培养路径

    (一)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框架

    按照“卓越计划”的基本要求,卓越人才的培养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需求、学校的发展需求、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等多方需求,因此在构思工商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框架上,可以 “需求导向”作为指导思想,对传统普通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以下革新: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以国际合作办学为依托,通过校企合作制订和实施“高素质工商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创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培养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扎实,具有国际化视野、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具备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工商管理专业卓越人才,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发展。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步骤和途径上,可针对大一到大四的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一年级主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意识为目的,学生在接受基础素质教育的同时,邀请校内资深专业教师与企业方共同对其展开专业教育。二年级主要以校内仿真训练为主,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双管齐下。借助校内的各类实验实训教学平台,通过各类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教学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模拟的培训,让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从课堂延伸到企业管理一线和经营商圈。三年级主要是充实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通过多个渠道进入合作办学平台,锤炼学生职业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四年级主要是通过毕业实习、创业实践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和锤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积累从业经验,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创新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为了充分体现工商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和特色性,可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搭建以通识课程、学科大类课程、专业课程为基础,以实验实习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为两翼的课程体系。每个课程层次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这五类课程的融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认知、创新意识、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管理实施及应用的综合能力。

    (四)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

    加大对工商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力度,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学形式多样化。积极探索“双渠道”教学模式,即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有机结合,加强课外教育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度,通过实施讲座学分制、创新学分制等保障课外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二是教学方法多样化。以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为目标,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案例互动教学、经营情景模拟、团队共同学习等体验式、参与式和交互式等多种类别的教学方法,同时充分借助在线教学平台、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增强师生的教学互动,让呆板枯燥的教学生动化、趣味化。三是双语教学全程化。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为核心,注重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基本能力和专业英语运用能力的训练。注重对双语教学课程及全英文课程的设置,从大一开始逐步增大双语或全英文课程的比例,使双语教学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五)深化校企合作

    “卓越计划”主张开门办学,强调在卓越人才的培养中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因此如何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实现校企间的深层次合作共育人才,是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在创立工商管理专业卓越人才校企联合培养的新机制时,应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为突破口,通过校企双方合作制订和实施“卓越人才”培育计划,创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让企业全程参与到工商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

    (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工商管理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要求为其配备的师资应充分满足精英教育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可以构建“班主任+校内专业导师+校外实践导师”的双导师制为指导思想[5],大力优化师资队伍建设。首先为学生遴选具有专业特长的优秀教师作为班主任,主要负责在校期间学生思想指导、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其次在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由学校指定的校内学业导师通过指导学生专业学习甚至带领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同时,在合作企业中遴选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层管理者作为学生的校外实践导师,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具体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在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中的“学以致用”,帮助学生通过实践不断丰富和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应用、创新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賀毅,叶昊.基于卓越计划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大众科技,2016,(12).

    [2]尹国琳,徐娜.浅议工商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轻工教育,2013,(3).

    [3]李子瑾,施鹏.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国际法双语体验式模拟法庭教学[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4]方纯洁,许苗苗,马凤余.应用型本科高校“GPC”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鸡西大学学报,2012,(12).

    [5]马军伟,王剑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施卓越计划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