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政策的发展与分析

摘要:我国的环境政策历来已久,对其发展演变的历程进行梳理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的环境政策还难以在短时期内实现目标。因此,必须发展出新的政策手段与工具来提升环境水平,实现我国的政策目标。通过对目前的环境政策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最近势头在逐渐旺盛的自愿性环境政策还有经济型环境管理政策会是未来的主要政策发展方向,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将为环境政策提供一些新的方法启示。
关键词:环境政策;政策演变;自愿性环境政策;经济型环境政策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7-0199-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7.122
Chinas environmental policy development and analysis
Qu Jian
(Jiangs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Nanjing Jiangsu 210036,China)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policy has been long-standing, and a review of its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process shows that our environmental policy is still difficult to achieve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Therefore, we must develop new policy tools and tools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the environment, to achieve Chinas policy objectiv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policies, we can find that the recent trend of growing voluntary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olicies will be the main direction of future policy development. Further analysis of them will provide some new environmental policies. The method of enlightenment.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olicy; Policy evolution; Voluntary environmental policy; Economic environment policy
1 公共政策和環境政策的区别与解释
托马斯教授和戴维教授分别对公共政策下了两个定义,而我国的专家张成福认为公共政策是在遇到一些公共问题或需求时权威当局所选择的行动或不行动。另有一些学者还这样描述:公共政策是在某种特定环境下为了处理公共问题或使公共需要达到预期目标时一些有制定公共政策的权利的政治实体所制定出的行动措施或准则[1]。
环境政策指的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政治过程选择和制定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及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准则。中国对环境政策的定义就明确的让我们了解了其目的: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之和谐共存,一同发展,促进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共同进步发展 [2]。
2 环境政策的不断变化
我国环境政策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3-4]:
开创时期(1953-1978):建国初期环境保护就成为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大大推动了我国在环境保护上的进程,紧接下一年我国就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这是我国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文件。到了1978年,国人已经转变了思维,现代化的产业战略取代了重工业优先发展。
发展时期(1979-1991):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环境保护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颁布到1991年,我国陆续制定颁布了五十多个环境保护规章和法律,以及数以千计的地方性规章和文件。国家环保局在1988年独立出来,对环境保护进行更直接而有效的监督规划。
加快发展时期(1992-2003):在1992年以后我国开始强调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之后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重要的文件,使“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思想路线得到确立。1992年之后,我国修改了环境法律法规等近三十部和标准两百多项。1996年,国家环保局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心正式成立。在1998年为了提高环境保护部门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国家环保局升格成为国家环保总局。
深化发展时期(2004至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发布表明了我国对于环境保护和改善的决心,我国要将经济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使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展现出来,这两个法规的颁布促进了环境保护的优先地位的确立,对地区进行了优化、限制和禁止开发,坚持发展的节约、清洁、安全性。在2008年更是进一步将中国环保总局升格为环保部,使其职权进一步提升。
3 环境政策工具
纵观我国的环境政策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国环境政策主要还是以命令型来实现的,这就造成环境管理的效率、绩效难以提高及成本高昂等缺点,要想摆脱这些局限之处,完善环境的管理与保护,我国就必须发展自愿型的环境政策。
3.1 对自愿型环境政策的研究
许多企业未来降低成本,使利润最大化,常常将环境的资金投入缩减。为了评估EPA 的政策杠杆作用,美国三位教授在基于美国金属加工行业中自愿性政策与管制压力两种政策手段进行了调查。在对199个样本企业进行研究分析之后他们得到了这样的结论:证据表明强制型政策使得企业的环境绩效得到了提升,而自愿型政策却并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由上述的事实我们不难发现自愿型环境政策确实没有足够的效用。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在不断提高,自愿型政策会得到逐步的完善和发展,国内学者也需对我国企业的环境绩效做进一步的研究。
3.2 对经济型环境政策的研究
经济型环境政策主要是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以实现市场均衡状态并达到环境的管制,政府是这种环境政策的主要力量。
3.2.1 排放收费和排放税的分析
环境税是使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将环境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纳入,然后让市场机制分配环境资源。它主要包括二氧化硫税、水污染税等。排放收费在我国最早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试行)》第十八条的规定中体现。
企业是减排的主要力量,而企业的目的就是要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因此收取合理的排污费应实现边际减排成本与减排数量,然而管理部门常常难以得知企业的控制成本信息,因此要用试错法来寻求合理的收费率。合理科学的收费率能够使环境主管部门实现政策目标与最小化成本配置方式,还可以使企业提高均衡状态下减排能力,促使减排技术的不断优化提高。
3.2.2 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分析
排污交易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允许污染物排放权力在满足环境要求下可以自由地买卖,而排污許可证是污染物排放权力的主要体现方式。我国虽然已较早的实行了此制度,但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远的距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排放许可交易受到了不同方面因素的约束,传统的环境政策效率等都影响了其价格的高低,为了使环境更好地改善,要坚持做好顶层设计,协调好各方面的因素。
4 总结
自愿型环境政策和经济型环境管理政策将是未来更好更普遍的环境政策,它们更加有效,但同时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劣势,我们必须面对其不足之处。丁伯根原则告诉我们政策工具或控制变量数量至少要等于目标变量的数量,而且要与线性无关,单一的工具不会实现我国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要坚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不断试验、调查研究,找到最优的收费率,选择更优秀的环境政策工具,学习先进经验而不照搬,立足于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更新,更科学合理地制定制度标准才能够保证企业与政府间的协调合作,实现真正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2010[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22.
[2]俞树毅.试论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以环境公共政策为视角[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04-111.
[3]张连辉,赵凌云.1953—2003年间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历史演变[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4):63-72.
[4]张坤民,温宗国.当代中国的环境政策:形成、特点与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2):1-7.
收稿日期:2018-05-02
作者简介:屈健(1985-),男,硕士,研究方向为环境管理政策及水环境数值模拟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