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分析

    摘?要: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心智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队伍需要在小学生的智力开发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会有着非常长期的影响,基于此,本篇文章探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相关问题,着重地从培养学生的思考的能力方面出发,分析现在教学当中的不足,并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多样化

    有学者认为,教学则是要因材施教,分析及内外部不同的条件,从而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则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当中发生的动作,其必须要有指导者进行的交流和沟通,最终而实现建构的过程。在对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过程当中,是一个良好的互动过程,需要学生和教师形成相互的协作,才能创新性的激发出内外部具备良好的条件,增强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小学生阶段,由于其心智不成熟,依靠于学校和教师对其进行培养,在小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最为关键的则是数学的学习,其最能体现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注重培养其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也就是一题多解,在面对一道问答题时,多种解决方式去应对此题,这种一题多解的思考方式,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小学生面对着固定答案只是一种结果,更突出的则是其解题的过程,在解题的时候培养起学生的思考能力,多问几个为什么,可以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小培养起来,以便于其以后开展相关的学习。

    (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的活动当中,教师引导其学生从一题多解当中学习到数学的多种解题思维,在小学数学的课堂当中,尤为关键的并不是章节的教授,而是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果运用多种方法去解决一道问题,学生则会进行模仿和学习,逐步的培养起一题多解的新思路,这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并不是学生的期中期末成绩,在成绩之外,还应该看到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则体现了我们的教学质量在不断地进行提高,比如在较为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当中,会有很多个不同的解题方式,每个解题方式的思路,教师都会将其进行详细的阐述,学生们则会受益匪浅,不断的从中汲取其最适合自身解题的方式和方法。

    (三)有利于师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一种解题方式可能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基于此,我们倡导多样化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在平面几何的教学过程当中,其证明的过程会有很多种的不同的思路,每一个不同的思路则代表了一种不同的逻辑体系,教师通过对其进行分步骤的详细阐释,学生则会更好地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并且有的学生可以从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和教师共同的学习和借鉴新的方式与方法,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动交流,相互学习进步的状态。在一题多解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可能想到的解題方式方法要比教师更加的多样,这时就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和补充,可以给予在课堂当中提供另外解题思路的同学口头上的表扬,让同学们形成一种积极思考解题思路的良好课堂氛围,大家都朝着共同的目标进行努力,同学们能够从点滴的课堂学习当中,以及每道小题当中,逐步的培养起来思考意识,并且努力地形成有利于以后数学学习的逻辑体系,在不同的解题方式中,建立起来相关的联系。

    二、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现存困境

    (一)问题意识薄弱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呈现问题意识薄弱的特征。问题意识薄弱则会导致在解决问题时抓不到问题的关键核心点,并且其往往在思考出一种解决方式时就放弃了继续进行思考,往往其仅限于一种方式的解答,缺乏了多样化解决问题方式的思考能力,造成其能力缺失的关键点就在于小学生缺少问题意识,没有能够深入思考。问题意识薄弱导致其意识不到自身的问题,所以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当中则会欠妥当,极大程度限制了学生们学习多种问题解决方式的思维。教师应当从其问题意识着手,加强其自主发现问题的意识,才能够在下一步的解决问题的教学当中提高效率和质量。

    (二)只突出多样,不注重联系

    现阶段小学的教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教师在教学当中只突出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给出很多一题多解的方式,但是并不注重与学生讲解每种方式之间的不同的联系,比较每种方式之间的异同点,学生则不会明白哪种方式的特点和优势劣势,只限于知道这道题可以用多个方式进行解决,于是在课堂当中,并没有学会举一反三,也不会将其应用到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去,导致多样性的问题解决方式之间并没有进行串联,缺少了联系的多样化方式并不能够使得学生培养起来利于今后长期发展的学习能力。多样性其追求的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方式的多元化,不能一味地去要求学生必须做出多个方面的解答,或者必须要对每一道题进行罗列三种以上的不同回答,这并不是一种硬性要求,没有联系的多种解题方法并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提升教学质量,反而会成为一种硬性标准来进行不适当的要求,这样做会适得其反,因此,我们需要在突出多样的情况之下,要注重相互之间不同方式的联系,将其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并对不同的解题方式不同适用条件进行分析,各种比较和归纳,教师可以运用SWOT分析法来比较每一个方式的优劣势,以及不同适用的解题场景,可以对其教学进行下一步的深化扩展。

    三、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路径思考

    (一)引导学生从实践生活当中思考问题

    在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路径思考当中尤为关键的问题则是要引导学生从实践生活中思考问题,这种多样化的思维,是从平时的小事当中一点点培养起来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带头人和领路人,需要多举一些案例,这些案例的范围选取要注重其真实性和与生活联系的密切性,比如在红球与白球的抓取概率问题上,要在课堂当中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示,并且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每一个概率计算的方式有什么样的异同之处,引导学生从生活当中去联系数学的问题,可以将红球与白球的问题转化成男生和女生参与某项具体活动的问题,让其可以从多个方面去进行切实的体验。

    (二)突出重点进行扩展

    要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也要突出重点进行扩展。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既要突出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性,也不能只为了追求多样性,而忽视了重点问题,在对于重点问题上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着重的在教学当中进行突出,只有突显出重点,学生们才能抓到这一节课所要学习到的关键问题,多种教学的方式固然非常重要,但是也不能为了追求一题多解而让學生在课堂当中抓不住重点。并且在对每一个不同的解决方式进行讲演的同时,还应该对其进行扩展,例如在平面几何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做出扩展,更好的链接到学生下一段学习当中,为其进入初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并且在未来的学习过程当中,还会遇到非常多的数学问题,这就要求学生们从小学阶段,就要培养起来多种路径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便能够在今后的遇见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也能够想到多种方式进行解决。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解决问题策略的需求

    在数学的学习当中,关键问题的是学生有畏难的心理,因为这种心理导致学生往往只仅限于一种方式去解决问题,其惧怕进一步地进行深入学习,这种畏难情绪需要教师去进行着重调节,让学生看到每一种不同的解决方式背后所蕴含的有趣的数学思维,从本质上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产生学习解决问题策略的需求,有主动地去学习,从本质上让其对于数学思维进行转换,其对于解决方式多样性学习兴趣高涨,才能够让其主动地去进行多种思维的思考。小学数学往往是小学生最不想学习的科目,所以其并不想学习多种方式去解决同一个问题,所以教师应该从一开始就将其学习的意义进行告知,如果没有告知,则会导致其学习的动机是缺失和错误的。

    四、 小结

    小学教学一直以来都经历学生从多种角度和多个方面去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在现有的教学体系当中,发展的已有一定规模,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就,但是进入新时代之后,包括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小学生接触信息的途径增多,对于数学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增多,面对着不同的信息以及带来的大量的不同的问题,学生更要学会不同的处理问题的解决方式,在面对着一些经典的数学题当中,不断地去进行创新,多种角度来思考问题。当然在培养其能力的过程当中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想使得解决问题多样化呈现动态发展,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形成互动与合作,只有思维火花的碰撞才能够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其真正的本质则是注重合作与交流。小学数学会遇到很多样的问题,可以建设许多的学习小组,系统的研究每一道题其解题的多样性,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的思路,在头脑风暴当中,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够学习到其他同学的长处,加强了协作合作,团队的共同学习和进步可以使得解决问题多样化得到极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商永梧.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分析[J].读与写,2020,17(26):189.

    [2]吴岳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科学咨询,2020(41):267.

    [3]刘玲.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读与写,2020,17(23):151.

    [4]徐行福.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读与写,2020,17(24):170.

    [5]来春梅.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70):56-57.

    [6]莫小艳.浅谈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J].读与写,2020,17(22):286.

    作者简介:

    刘潇菡,云南省昆明市,昆明市盘龙区金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