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高中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融合协作探究
李春梅
【内容摘要】高中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融合协作,是高中课程整合的一次探究,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对于地理教师以及学生的培训,有效提高薄弱高中地理教學的信息化水平,以达到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同时,可以通过这种尝试,拓展高中信息技术课以及信息技术教师的功能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提升信息技术在高中教育阶段的价值。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地理? 课程融合? 课程协作
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随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资源极大优化,多媒体、电子白板、交互式教学设备、云数据分析等等教育媒介和技术都走进课堂,已经成为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力帮手,通过这些教学媒介的运用,课堂容量提高,听课效果检测及时、准确,最大化的实现精准教学和精准辅导,发达地区这些年来教育质量的显著提高与这些教育媒介的加盟是密不可分的。
与之对比,处在经济落后地区的薄弱学校,这些教育媒介的普及度和有效使用率就大打折扣。目前,这些地区的高中学校都已基本配备了多媒体和电子白板两样教学设备,硬件条件已经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由于教师和学生对于这些教育媒介的操作熟练度以及运用能力不足,同时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也很差,导致这两样教学设备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基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将高中信息技术课和地理课进行融合,通过协作的方式,提高对于教学设备的使用率以及使用质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目的。
一、本次探究选择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和地理课程融合协作的原因
本次探究之所以选择地理课程,是由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决定的,高中地理课程是最需要运用多媒体以及电子白板作为教学媒介的学科。例如地理原理的学习,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形象的模型去演示运动过程;地理案例的分析,需要借助视频或图片了解案例的特点;地理区域认知需要借助大量的地图,甚至需要图层叠加,这些仅凭传统的纸质地图是做不到的;地理习题的讲解,由于每题必有图,且图的类型多样,读图精度要求高,如果没有现代教学设备的运用,很难用单纯的语言描述来分析图形。基于以上这些理由,高中地理课程成为高中所有学科中最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学科。
本次探究选择信息技术课的原因是因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在像我们这样的薄弱学校中,没有充分体现其学科的价值。信息技术课是非高考科目,在学校课程的安排中常常被边缘化,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鸡肋”学科,但其实,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能型学科,应用融合的好,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二、本次探究在教师层面上的融合和协作
(一)高中地理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平均水平分析
1.对于学校配置的多媒体设备和电子白板的操作熟练度
通过调研,53%的教师可以较为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设备和电子白板的基本功能,35%的教师使用不太熟练,还有12%几乎从来没有使用过多媒体设备和电子白板。其中,操作不熟练或几乎从来没有使用过多媒体设备和电子白板的教师大多为48岁以上的老师。
2.对于教学常用软件的使用能力
高中教师需要制作课件、微课以及打印资料、处理成绩等等,掌握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方法是必备的,比如Office系列软件、flash软件、Photoshop软件这几款软件,通过调研,老师们对于Office系列软件的使用率和熟练度最高,但也只有32%,而另外两款软件的使用率几乎为零。平时上课使用的课件大都从网上下载,然后经过简单的改编后使用,这样的课件在使用起来有很多问题:(1)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课,只能按照下载课件的教学设计上课;(2)课件操作不熟练,在课堂上总是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比如视频不能播放,图片移位等等;(3)网络下载的课件实现能力不强,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针对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采取的融合协作策略
1.参加学校“师徒结对”的教研活动,由信息技术课老师对地理老师进行多媒体和电子白板以及常用软件的操作培训,培训采取集中授课,单独辅导的方式,每组地理老师由专门的信息技术老师负责,学校将统一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这一考核结果是我省职称评定的一个重要条件,采取这种方式的主要目的是能最大化克服老师的惰性,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师,也能激发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在基本操作培训合格后,信息技术教师和地理教师按照年级分组进行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也就是融合阶段。这一阶段,每个年级由地理教师做核心,结合教学目标与本年级的课程需要,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基于媒体使用的教学设计,制作成课件,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主要提供全面和专业的技术指导,以做到逐步实现地理教师的媒介开发能力由低到高,由熟悉到熟练,由依赖到独立,由单一到综合。这一阶段结束后,可以做到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本年级地理课程媒介体系。
3.最后阶段,结合本年级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信息技术教师和地理教师协作开发重点章节的精品课程,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和微课制作、教学过程的数据收集、课后作业的数据统计及分析、学习效果的展示等。
(三)融合协作的最终效果
1.全体地理教师都学会使用多媒体以及电子白板,能够熟练运用常用的基本操作。
2.全体地理教师都学会使用PPT软件进行课件制作;能够使用Excel建立各种常用的表格,并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基本的分析;能够使用Word处理各种文档文件,独立完成出题以及打印资料的任务;能够熟练使用一种网络聊天工具,可以建立班级群,并能在群中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
3.部分能力强的地理教师可以熟练使用Flash以及Photo软件,开发出难度比较高的学习课件。
三、本次探究在学生层面上的融合和协作
(一)高中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平均水平分析
1.对于多媒体和电子白板的使用,学生呈现出两种情况:第一种,本班任课教师有多人经常使用多媒体和电子白板教学,耳濡目染,几乎所有学生都会使用;第二种,本班任课教师很少有人使用多媒体和电子白板教学,学生会使用的人就寥寥无几,而且这些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必要掌握。
2.对于电脑的基本操作以及常用软件的使用。由于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与农村,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很多学生家里没有电脑,所以电脑操作水平较低。学校在高一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是由于每周只有一节课,练习的时间非常短,所以学习的结果并不好,加之很多学生受固有高考观念的影响,觉得信息技术课不是高考科目,没有认真学习,所以经过调查,在上过信息技术课后,能够熟练使用Office软件的学生每个班级平均只有26%。
3.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价值的认识不足。通过我们的了解,大部分学生都持有信息技术课很不重要的观点,学习这门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参加高中学业技术水平测试并通过考试。并且认为将来,当他们进一步升入大学后还会继续学习,或是到他需要用的时候再学习也来得及。
(二)针对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融合协作策略
1.通过有效的案例来改变他们对信息技术课价值的评价和认识。在高一阶段,学生们都会学习Office办公软件,尤其是Word、PPT和Excel这三款常用软件的常规操作,我们就使用这些软件分别与他们的学习特点相结合做了几个案例,例如使用Excel做了一个分析每次考试,地理错题知识点的统计表,展示成都七中严老师每节地理课前,让学生们做的地理小知识PPT等,这些案例的展示使得学生们改变了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識,很多同学都愿意尝试去使用。
2.调整信息技术课的上课案例。信息技术课和地理课协作后,信息技术课学习的主要操作案例都由地理老师提供,信息技术老师解决技术层面的讲解和辅导。
3.在全校组织信息技术课与地理课融合的优秀学生作品展。将学生做的优秀作品在全校展览,优秀的文本、图片作品制作成展板,优秀的PPT、Excel、Flash作品在多功能报告厅亲自展示,作品展在学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很多学生和老师都非常惊讶。
(三)融合协作的最终结果
1.学生个人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平均每班的基本操作熟练度达到82%,学生转变了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可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门课程赋予他们的能力,并且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现代意识,很大程度改变了我们这些落后地区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模式。
2.通过一定时间的融合和协作,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和考试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无论是教师授课方式的改变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都使地理课堂得到延伸;更形象直观的课件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和质量;学生对于自己学习情况的统计使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各种地理图片和地理PPT等的制作加强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这些融合和协作形成了综合的合力,最终在考试成绩中得到显现。
本次探究,首先提高了教师和学生整体的信息素养和水平,改变了他们之前的教学或学习观念,重塑了信息技术课在全校师生心目的印象,实现了信息技术课的价值。这次融合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很多其他学科的教师也纷纷要求和信息技术课合作。本次探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能力也有信心对其他课程进行推广。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探究中发现,高中很多科目之间都具有协作融合的基本前提,不一定仅局限与信息技术课,比如美术、音乐、体育甚至是文理科目之间都可以进行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融合,科目的融合即丰富了科目的内涵,也拓展了科目学习的外延,同时使得全校的教师可以互通有无,分享经验,形成探究、合作、共荣的良好气氛,有利于学校整体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于海龙.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分析[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9).
[2] 韦盛周.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才智,2016(03).
[3] 洪家兴. 信息技术对高中地理探究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的教学为例[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0):37-38.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