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民族解放运动理论浅析
李小龙+木尼热·艾力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和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作为民族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認为,民族问题的产生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密切相关,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后,随着国家和民族的消亡,民族问题才会彻底解决,人类才能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唯物主义;民族观理论
[作者简介]李小龙(1988-),男,汉族,甘肃天水人,喀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木尼热·艾力(1989-),女,维吾尔族,新疆喀什人,喀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7)12-0015-02
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形成以后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紧跟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理论观点,不断提出自己在民族问题上独特的见解,指引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为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的马克思恩格斯追求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用毕生精力拓展和实践自己创立的民族理论。
一、关于区分两种民族和民族运动的理论
1848年在欧洲大陆爆发了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是继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的席卷欧洲大陆的第三次革命运动。它猛烈地冲击着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迅速扭转了欧洲大陆的政治形势,客观上宣布了维也纳体系和神圣同盟的解体。它也是当时欧洲政治、经济和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这次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在世界近代史上留下了浓重的历史篇章,也为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丰富素材。
1848年欧洲革命的总任务是消灭封建残余,消除异族压迫,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所处的历史阶段,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各个国家和民族面临的革命任务和革命对象不同。
面对暴风骤雨般的革命形势,如何区分这些革命的性质,为各国人民指明革命方向,在当时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立场上,对各种民族运动进行了科学的考察,提出了区分两种民族和两种民族运动的理论。他们认为,凡是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本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民族和民族运动是革命的民族和民族运动;凡是压迫别的民族,阻挠其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民族是反革命的民族。沙俄是当时封建专制主义的堡垒,是各国反动势力的主要靠山,也是镇压1848年欧洲革命的宪兵和侩子手,马克思恩格斯把是否反对沙俄作为区分两种民族和民族运动的主要标志。因此,德国、意大利、匈牙利、波兰是革命的民族,所爆发的是革命的民族运动。而捷克和除波兰以外的斯拉夫民族受“泛斯拉夫主义”的影响,沦为专制制度和殖民统治的帮凶,是反革命的民族和反革命的民族运动。
二、关于东方革命推动西方革命的理论
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与西方殖民侵略密切相关。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化进程,西欧其他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也发展飞速,资本主义从工场手工业进入到机器大生产阶段。随着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发展,商品产量和原料需求急剧增加,欧洲列强为了倾销自己的商品和掠夺工业所需的原料,加紧了对亚洲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侵略。疯狂的商品倾销﹑殖民掠夺以及繁重的苛捐杂税导致殖民地半殖民地自然经济解体,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人民生活举步维艰,亚洲许多国家的人民掀起了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民族运动。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把注意力投入到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上来。他们系统而全面地考察了亚洲国家的历史和西方殖民主义种种弊病后,对欧洲殖民主义的残酷掠夺和野蛮统治进行了强烈谴责。马克思说:“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移到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要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①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不但沉重打击和动摇了本国的封建势力和专制统治,也牵制了欧洲反动势力,减弱了其在本国和欧洲大陆的统治势力;为欧洲民族解放运动再次爆发带来了机遇。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分析欧洲殖民侵略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后得出:东方革命必然会反转影响西方革命。②
三、关于落后民族和国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
19世纪70年代以前,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提出落后民族和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观点。1871年3月18日,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为民族问题的彻底解决开拓了广阔的道路。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了俄国的农村公社以后,恩格斯于1874年至1875年撰写了《流亡者文献:五论俄国的社会问题》一文。在文中明确提出,俄国的农村公社制度有可能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观点。
农村公社制是俄国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的产物。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的农村公社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呈现出二重性的发展势态:既包含公有因素,也有私有因素;既可以发展为资本主义社会,也可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在此情况下,马克思明确指出,“或者它所包含的私有制因素战胜集体所有制因素,或者是后者战胜前者。一切都取决于他所处的历史环境……。”③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要对俄国农村公社进行有效保护并加以改造,农村公社可被视为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就国内环境而言,当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在工人阶级和革命群众的支持下,俄国也进行社会革命,推翻沙皇封建专制统治,解放占人口大部分的农民,“从构成他们的世界﹑他们的宇宙的农村的隔绝状态中解脱出来”④,“把农民引入到一个广阔的天地,使他们认识外部世界,同时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处境和摆脱目前贫困的方法。”⑤就国际环境而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俄国农村公社提供了集体大规模生产的物质条件,俄国的工人阶级可以把资本主义的先进文明运用到农村公社,使“公社所有制的残余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民风尚”⑥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相结合,“来大大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并可以避免我们在西欧开辟道路时所不得不经历的大部分苦难和斗争。”。⑦
马克思恩格斯以俄国农村公社制度为蓝本分析和研究了处于资本主义以前阶段的民族和国家的社会结构后,提出了落后民族和国家不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这一伟大的思想具有普遍可能性,不仅适用于俄国,而且也适用于资本主义以前发展阶段的一切国家和民族。其思想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为后来的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所检验,而被证实为正确的具有真理性的思想。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观理论是顺应时代潮流而产生的,是伴随着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而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者,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观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政策和设计国家民族制度的理论依据,至今具有伟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251页.
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2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4页.
④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510页.
⑥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502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4]马克思,格斯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5]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7]金炳镐.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8]杨健吾.马克思恩格斯民族运动理论体系形成的轨迹[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4).
[9]韩承文,徐云霞.1848年欧洲革命的几个问题[J].山西大学学报,1983(3).
[10]沈美华.试论近代亚洲三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1991(3).
[11]曹维安.俄国的农奴制度与农村公社[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