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括约肌切断术在肛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孔祥友 陈慧子
【摘要】目的 分析肛门括约肌切断术在肛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入组本院科室收治的肛肠手术患者共100例,所有患者实施肛门括约肌切断术。分析手术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肛门部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患者愈合时间在1~2周愈合,其中有2例出现切口周围淤血,通过将切口撑开,对切口周围进行挤压促进淤血排出,并给予消炎和换药处理之后消退。有1例侧切口内出现化脓感染,给予扩创以及引流,进行换药和消炎后痊愈。有2例出现尿潴留,通过导尿处理好转。结论 肛门括约肌切断术在肛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操作比较简单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肛门括约肌切断术;肛肠手术;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6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2..02
肛肠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虽然临床治疗措施很多,但疗效并不理想。如对于肛裂患者,常规的外剥内扎手术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造成肛门闭合或狭窄,增加二次手术的痛苦。传统的肛门直肠手术治疗不仅创伤大,而且治疗费用高。随着临床对肛门内括约肌解剖生理结构认识的加深,它在肛门直肠疾病的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2]。治疗不仅要考虑治疗效果,还要考虑治疗后患者的肛门直肠功能是否受到影响[1]。本研究探索了肛门括约肌切断术在肛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本院科室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肛肠手术患者共100例,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77例;病程1④12年,平均(6.24±2.51)年。年齡21~67岁,平均(41.21±2.21)岁。其中,肛裂有58例,痔34例,肛瘘8例。
1.2 方法
肛肠手术中肛门括约肌切开术:骶麻后,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用1~4指依次进行扩肛,先实施肛门部位的手术,其中,肛瘘的患者实施挂线手术,痔患者实施外剥内扎手术,肛裂的患者用刮匙进行肛裂溃疡面轻轻搔刮,在处理结束之后用碘伏进行肛门部位的消毒,分别在4点钟和8点钟方向,沿着患者内外括约肌的肌间沟做0.5 cm切口,将内外括约肌钝性分离,用小弯钳将内括约肌下缘的肌纤维挑出大概1 cm宽,直视下切断,不必缝合切口,切口用无菌辅料和凡士林纱条进行外敷,必要时给予丁字带进行包扎。手术结束之后给予甲硝唑和阿莫西林服用抗感染,术后每次排便之后给予1:5000的高锰酸钾液进行坐浴15分钟。
1.3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肛门部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伤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均数的比较采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肛门部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
治疗后,肛门部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整体治疗效果
经治疗,患者愈合时间在1~2周愈合,其中有2例出现切口周围淤血,通过将切口撑开,对切口周围进行挤压促进淤血排出,并给予消炎和换药处理之后消退。有1例侧切口内出现化脓感染,给予扩创以及引流,进行换药和消炎后痊愈。有2例出现尿潴留,通过导尿处理好转。
3 讨 论
肛裂是临床肛门直肠科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仅次于肛瘘、痔疮,齿状线以下皮肤呈全层骨折,引起慢性溃疡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有周期性疼痛、便秘、排便出血、难愈、反复发作、深裂等特点,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但手术方法也很多。近年来,每一次手术的疗效也存在争议。急性肛裂患者一般保守治疗,而慢性肛裂患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肛裂被认为与肛管内压力增加、肛门括约肌张力增加以及后中线血液供应不足密切相关。肛裂发生的主要机制是肛管最大静息压升高,导致中线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和难愈。局麻药通常用来缓解肛门压力和改善患者的症状。因此,慢性肛裂的治疗重点是减轻患者管内的过大压力。手术中人们发现,由于人体肛门周围组织复杂,毛细血管发达,分布率高,需要在手术中通过精细操作,避免因血管损伤导致大出血;避免损伤其他组织,造成感染。大量证据表明,内括约肌功能异常与肛裂有关。支持肛裂是由内括约肌高张力引起的肛门后连合缺血所致,肛裂的实质是缺血性溃疡。传统的肛裂切除术手术是在肛裂周围做一个梭形切口,与前哨痔疮和肥大的肛门乳头一起切除溃疡面,去除内括约肌表面的瘢痕组织,直到出现深厚的软组织,伤口开放引流。但鉴于肛裂的病因是血供不足和内括约肌痉挛,肛裂切除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可能不是很理想。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传统治疗方法对肛肠疾病患者创伤大,不利于恢复,对患者治疗后的肛门直肠功能也有很大影响。严重者可导致患者肛门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相关资料表明,常规手术加肛门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效果良好。在肛门直肠疾病中,痔疮、肛裂等疾病发病率高,治疗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不能保证彻底治疗,有效保护患者的肛门功能。而肛门内括约肌切开可降低肛门静息压力,阻断内括约肌痉挛,为肛裂愈合提供机会。肛门括约肌切开术可明显改善远期疗效、尿潴留发生率、继发性出血、不完全性尿失禁等并发症,解决术后疼痛、水肿、缩短伤口愈合时间等问题,缓解或避免内括约肌痉挛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改变。该方法可消除溃疡和感染,避免肛周不良因素引起的持续性刺激,降低肛门压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切除部分内括约肌,使肛管后缘呈喇叭状,避免括约肌过度扩张,造成撕裂或擦伤,疗效突出,出血量少,术后愈合时间快,缩短住院时间,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且术后通过早期肛门收缩运动,可以尽快恢复肛门直肠环的功能,在大脑皮层形成规律排便的兴奋性,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排便阻断训练方法虽然不是肛门括约肌功能的直接训练,但对盆底肌收缩功能和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有积极的作用。
本研究的成果中,治疗后,肛门部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患者愈合时间在1-2周愈合,其中有2例出现切口周围淤血,通过将切口撑开,对切口周围进行挤压促进淤血排出,并给予消炎和换药处理之后消退。有1例侧切口内出现化脓感染,给予扩创以及引流,进行换药和消炎后痊愈。有2例出现尿潴留,通过导尿处理好转。
综上所述,肛门括约肌切断术在肛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操作比较简单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薛 罡.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07):23.
[2] 高 敏.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探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3):3181-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