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教育思想对当代青少年教育的启示

    刘晓艳

    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同志在中国革命的许多条战线上积极探索,努力奋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一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在北京大学等北京高校课堂上,首先开设了《史学思想史》、《史学要论》、《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马克思主义课程,引领青年了解、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思考和探索中国的革命问题。他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培养出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

    站在新文化运动的最前沿,李大钊关注人民的生活,强调知识改变人民命运的力量。“人生必需的知识,就是引人向光明方面的明灯。”李大钊同情劳苦工农所受的压迫,哀其苦,悲其痛,但也愤其不争,指出劳工们苦痛的原因在于他们思想没落、缺乏知识。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李大钊号召知识青年到工农之中去,以知识开启民众的心智,将他们从愚暗中解救出来。同时,李大钊还要求社会要多多创办补助教育机关,“使一般劳作的人,有了休息的工夫,也要能就近得个适当的机会,去满足他们知识的要求。”这样,广大民众才能以知识为武器,脱离愚昧,团结和组织起来,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斗争。

    李大钊反对旧教育制度,提出为改造社会而培养人才的教育宗旨。李大钊反对旧文化、旧道德,提倡加强开展基础知识教育。1920年春节期间,他在家乡大黑坨改旧寺,建学堂,创办了大黑坨小学。在学校落成时,李大钊欣然提笔为学校写下了:“学校造人才为改造社会,读书为做事不是为做官”的对联,表达自己创建此校的宗旨,明确反对封建教育科举取仕的旧思想。他更反对青年浸染这种旧习气,真诚奉劝那些学业结束后欲要削尖头挤入官场的青年:“现在有许多青年,天天在都市上漂泊,总是希望那位大人先生替他觅一个劳少报多的地位。那晓得官僚的地位有限,预备作官僚的源源而来,皇皇数年,弄不到一个饭碗。”反倒不如来到广大民众之中去,充分发挥自己所学,做改造农村的实际工作,开辟出自己广阔的天地。

    李大钊重视加强青年的修养和人格教育。“凡一种学问,必于实际有用处,文学、史学都是如此。但是用处是多方面的。得到了一种智识,以此智识为根据去解决一种问题是用处:以所有的学识成一著作与学术界相商榷,以期得到一个是处,也是用处,但是最要紧的用处,是用他来助我们人生的修养。”获取知识的目的在于什么,李大钊又解释到,“我们研究学问,不是以学问去赚钱,去维持生活,乃是为人生修养上有所受用。”在这里,李大钊把人生修养看得最为重要,那么他所说的人生修养究竟是什么呢?回顾他的人生历程,我们有理由把他解释为:他谋求民族的解放,谋求人民幸福生活,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英勇奋斗的坚定的人生信仰。

    1923年10月14日,李大钊在与申报记者的谈话中,从为改造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时教育界的现状,强调加强青年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当今的)教育只是偏重知识,而忽于使用知识之人格,知识也不过是作恶的材料,这是一定的。所以至少每小时授课之余,当授以三五分钟的人格教育,使人们相互之间,都能以赤裸裸的真面目相见,而知识教育的效用也因此增进。”有了知识,是贡献社会的基本条件,但是如果失却了崇高的人格,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那么他的作用就只能是离社会发展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教育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青少年从小到大,对于他们的培养,就如同在一张白纸上做画,“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随着教育的深入,知识的增长,阅历的增加,青少年人生座标逐渐定位,那么如何促进知识与修养的结合,培养出具有独立、健康人格的人才,李大钊的教育思想给了我们如下的启示:

    启示一:培养青少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无止境,要教育青少年明白学习是永无停歇的过程。培养青少年以扎实的学习态度,学好每一门课程,打牢基础。还要培养青少年读书的兴趣和习惯,使他们开阔思路、认知世界,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学科学,用科学。

    启示二:培养青少年崇高的道德情操。正如李大钊同志忠告青年们所说的:“临开始活动以前,应该定定方向。譬如航海远行的人,必先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走,才能有达到那目的地的一天。若是方向不定,随风飘转,恐怕永无达到的日子。”“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目标首先要确定下来。教育家们常提到“学校教育,德育为首”,这是非常科学的。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培养青少年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树立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崇高理想:二是以“八荣八耻”为指导,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明荣辱,知廉耻,使“荣辱观”成为青少年的人生准则和行为指南:三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当代的英雄事迹为教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党史教育。发挥楷模的作用,使青少年在了解英雄人物故事的过程当中净化自己的心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感情,引导他们不忘历史,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

    启示三: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人格。人格是人生的根本,人格欠缺往往会引导人走上作恶的道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对部分农村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现代青少年自我意识强,信奉我行我素的人生哲学,而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没有崇高的人生理想,这与青少年人格教育的缺失是有很大关系的。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琐事杀死同室四名同学,分析其原因,根结就在于他的人格不健全,心理闭塞、狭隘、扭曲。培养青少年完整的人格,就是要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青少年对社会的认知度和责任感,增强他们面对挫折、困难的心理承受力,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做事、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