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胸痛急救流程对高危患者确诊时间、辅助检查应用的影响

    陈文明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胸痛患者急救中通过规范胸痛急救流程对其确诊时间与辅助检查应用的实际影响。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胸痛急救流程,观察组则运用规范胸痛急诊流程。结果 2组患者的急性胸痛不同病因的确诊时间比较中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电图、心肌酶、胸部CT等各辅助检查首次完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运用规范胸痛急救流程可以有效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确诊时间以及辅助检查时间。

    【关键词】急性胸痛;规范;急救流程;确诊时间;辅助检查

    【中图分类号】R60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2..02

    急性胸痛即突发性胸痛,是十分常见的一类临床症状,患者的病因机制复杂,其表现千变万化,例如食管穿孔、急性心肌梗死、张力性气胸、主动脉夹层以及肺动脉栓塞等,患者的起病急同时预后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特点,若未能有效、及时的鉴别和处理,非常容易造成病情快速恶化,并丧失治疗时机,情况严重时患者的急性胸痛容易致命,对于急性胸痛患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是改善其症状以及降低猝死风险的重要途径[1]。针对急性胸痛患者做好病因的迅速鉴别及抢救,是挽救其生命的主要环节。以下将探究针对急性胸痛患者通过规范胸痛急救流程,对其确诊时间以及辅助检查应用的具体影响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140例急性胸痛病例,依据规范胸痛急救流程的开展时间分组,即观察组(开展后,2019年1月~2020年1月):70例,男37例,女33例;年龄32~79岁,平均(52.4±0.3)岁。对照组(开展前,2018年1月~2018年12月):70例,男39例,女31例;年龄30~78岁,平均(51.6±0.5)岁。2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胸痛急救流程,如急诊挂号、病史采集、住院等;观察组则运用规范胸痛急诊流程:(1)接诊后需要迅速评估其病情,识别风险因素。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并给予吸氧,确保其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并于10分钟内迅速完成患者的心电图检查与其他相关体检,包括颈静脉充盈、肺部啰音以及心音和心脏瓣膜杂音等。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并尽快开展血气分析、肾功能、床旁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肌生化标志物等检查;(2)通过以上各项检查仍未确定具体病因者,若患者症状提示急性冠脉综合征,则应快速进入到筛查流程,并于6小时后再次复查患者肌酐蛋白以及心电图指标。若存在持续性胸痛症状,则应给予硝酸甘油,如若能够缓解则提示患者病情高危,需及早采取心电图与肌酐蛋白的动态化观察;(3)若患者症状显示为非急性冠脉综合征,则应密切监测患者呼吸系统、骨骼肌肉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等相关可能诱发急性胸痛的疾病。

    1.3 评价标准

    统计2组急性胸痛患者的疾病确诊时间以及2组患者在诊断中心电图、心肌酶、胸部CT等各项辅助行检查的首次完成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涉及数据以SPSS 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以(x±s)描述,组间数据t检验,P<0.05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因的确诊时间比较

    2组患者的急性胸痛不同病因的确诊时间比较中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辅助检查的应用情况对比

    观察组各辅助检查首次完成时间如下:心电图(9.81±2.19)min、心肌酶(65.36±7.19)min、胸部CT(530.16±17.59)min对照组分别为:心电图(14.25±3.26)min、心肌酶(78.52±10.63)min、胸部CT(551.26±32.62)min,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胸痛属于医院急诊中的常见疾病类型,在此类患者的病因中大血管性以及心源性高危胸痛患者的占比相对较高,因此通过开展规范化的胸痛急诊流程来缩短患者的检查和诊断时间并迅速明确原发病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专科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总体救治效果[2]-[3]。急性胸痛就诊属于目前急诊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内科急诊当中占比较高。在各类原因诱发的急性胸痛中又以心源性与大血管性胸痛占比较高,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以及急性肺栓塞等,这也表明尽快成立以心源性胸痛为主要救治目标的胸痛中心,并建立绿色通道,实现对患者的快速鉴别与治疗,是降低急性胸痛患者病死风险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然而现阶段我国临床中对于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诊救治过程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胸痛中心多建立于大城市或中型城市,在广大的基层医院中无法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规范且及时的救治措施。在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中往往存在着过度治疗或者治疗不足的情况。除此以外,医疗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优化配置,在应用中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胸痛患者症状表现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许多医生为了降低患者的漏诊率及误诊率,将全部胸痛患者均收入院进行观察,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入院的胸痛病人中约仅有15%左右确诊属于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尽快规范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流程迫在眉睫。通过开展规范胸痛急救流程来改善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诊救治状况,重点对于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流程开展规范化的学习培训以及演练,从而确定各个科室的具体分工以及合作情况,确保患者的急救流程更为科学化和规范化,并尽量缩短其急救时间,为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从本次对比结果来看,观察组通过开展规范胸痛急救流程,该组患者的不同病因、确诊时间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同时观察组在急救过程中各项辅助性检查的首次完成检查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这表明,通过开展规范胸痛急救流程,能够显著提高对于高危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效果,有利于缩短患者的病因确诊时间,也能够提高各项辅助检查的应用质量,这对于提高患者的整体救治效果和改善預后等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规范胸痛急救流程,可以有效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确诊时间以及辅助检查时间。

    参考文献

    [1] 王小艳,戴秋婷,冯 静,等.胸痛急救中快速准确分诊的重要性[J].健康大视野,2019,33(21):252.

    [2] 杨 武,任 翔.急性胸痛患者在急诊科风险评估与诊疗中的临床分析[J].家庭医药,2019,29(10):127-128.

    [3] 赵鹏燕,罗碧霞.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在基层胸痛中心A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2019,26(14):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