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思想与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策略探析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高中教育的终身学习理念也从灌输“填鸭式”教学向兴趣启发式教学为主转变。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乐学思想”在新时代的文化教学中体现出全新的生命力,即便穿越千年的教育变革,对于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依旧意义重大。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充分体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将寓教于乐、乐学好思的教学氛围引入劳动教育课程,重视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的良好学习状态,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古代乐学思想内涵,探析其在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乐学思想;新时代;劳动教育

    一、 中国乐学思想概述

    “乐学思想”是我国古老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思想教育领域的文化瑰宝。早在春秋时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明确提出“乐学”,在《论语》中理论化,例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知之”“好之”“乐之”三个逐级递进的学习层次里,“乐学”是“学”中的最高境界;在教授弟子时进行传道授业实践,流传着许多有教无类、因人施教的教育故事。而近代的陶行知先生也倡导用乐学“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猛烈抨击我国传统教育中“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教书和读书现象。这也引发了我们的一系列思考,乐学思想不仅仅要求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学”,还要求教师仔细探究“如何教”的问题。

    二、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劳动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下,几乎完全忽视劳动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地位,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普遍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社会大环境的健康发展,日常生活的便利化,电子互联网等线上社交、社會软件的普及化……在生活和学习中方方面面的便利助长了学生的“无劳动”或者“少劳动”现象。由此,劳动教育在学校教学中变形虚化,在家庭生活中缺少有意培养,在社会中更缺乏实践教育机会,在教学研究中几乎难觅踪迹。这表明在社会中培养劳动光荣的氛围,全面发展劳动能力,激发劳动需求意识迫在眉睫。

    (二)劳动教育阶段性明显,教学理念更新速度慢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劳动教育方面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多次变革。建国初期,我国在劳动生产教育方面主要对于加强体育劳动的发展强度发布了系列措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和机械大生产的迅猛发展,社会劳动和金钱直接挂钩,劳动的价值逐渐单一化。学校教育也深受影响,学校和家庭对劳动教育加上无意义的标签,深深地阻碍了劳动教育的发展。这表明对劳动教育的认知需要不断地更新,与时俱进,全面认知劳动教育的本质。

    (三)对劳动的二元化区分和厚此薄彼

    劳动是多种意义上的劳动,可以简单地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可以分为物质劳动和非物质劳动,另外还有精神性劳动、公益性劳动、职业劳动、艺术性劳动等等。与此同时,不同的社会群体对于劳动教育赋予不同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各种性质的劳动区分以三六九等,对于劳动价值逐渐狭义化,没有看到其展现个体价值,激发自身潜能,实现自我能力发展的重大意义。这表明,要明确区分劳动的本质和劳动需求问题,加强劳动在理论方面的指导,结合自身需求发展劳动能力的同时兼顾其他劳动教育,避免盲目性发展。

    (四)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制度和相关设施建设不完善

    劳动教育课程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前瞻性课程,不论是劳逸结合观念,还是寓教于学思想中,都强调了劳动和学生学习教育的基础性并行地位。许多学校都开设了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但是没有聘请专门的指导老师,在实际教程教学中,课程经常被其他主要课程替代。同时,学校开设的劳动课程大多局限于在校内进行简单的劳技实践,教学内容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单一。这表明,劳动教学在实际中的实践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落实。

    三、 构建乐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具体措施

    (一)价值重构,正视劳动教育地位

    新时代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明确加强劳动教育是对教育自身的使命自觉,是对学生长久的劳动价值观念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前瞻性培养,也要让学生脱离传统劳动教学狭隘区域,将课堂理论运用于实际的实践劳动,明确劳动教育对学生长久性发展的重要地位,让学生以学为乐,在乐中学,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中,进一步体会其巨大价值,不论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口号,还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标语,本质都是强调通过实实在在的劳动进行真实创造,为“实干兴邦”理念添砖加瓦。在对劳动教育的旨趣发掘方面,养成系教学可以大力推行,所谓养成系,是对劳动教育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对学生在知识、体力、技能方面对劳动意识进行新一轮结构重组。

    在多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学习的动力主要在劳动价值的内在自觉,引导学生对劳动价值进行自我重建。在对生活价值、生命价值、社会价值三个方面的价值塑造中,针对生活价值的“珍惜他人劳动成果”可呼应当下的“光盘行动”,号召学生对米的种植和米饭的蒸煮过程进行实践,分享劳动成果,体验劳动创造的快乐;针对生命价值可结合此次疫情的居家体验讨论隔离意义,传输“珍爱生命,把握当下”的自由和健康;针对社会价值,“劳动光荣”的社会风气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方面具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教育价值。

    (二)以人为本,启发式教学

    学校的劳动课程教育主体之学生,所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都应该围绕学生进行安排,教学内容应该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学生的个人情感状态,以学生意志为导向,在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劳动潜力,让学生从被动教学转变为主动实践,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乐学思想,要求劳动教育的结果是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身心的愉悦,不仅仅习得课本上的知识,同时对课堂理论有自己的思考,乐于动手实践,让学生自主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沟通桥梁,让“要我学”升级为“我要学”,不仅在思想上认同,更在行动上体现“乐学”,基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教师和学生都在轻松快乐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劳动教育课程的乐趣和价值。

    (三)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

    在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繁荣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课程理论和实践教育必须双管齐下,并驾齐驱。劳动教学的未来是光明的,对各种教学方式的探索势在必行。在学校开设的劳动课程中,要从各个维度、多个领域全方面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不但要进一步明确劳动教育的本质、功能、内容和形式,而且要落实实践基础,真正地将课堂脑力活动与课下动手实践相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发展较为成熟,但是现实的劳动场所实践较为稀缺,部分原因也是学校考虑到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危险性,这就需要学校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许可和指导下,建立专门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或者与校外合作企业联合,参与社会性劳动教育,甚至可以多个学校沟通教学,鼓励学生对教育进行各个方面的实践。多种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辅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情境创设法、劳动体验法、周记总结法、能力比赛法等等,在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劳动实践体验中,自觉践行课程内容,并且强化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记忆,深刻体会劳动教育的价值意义。

    (四)从灌输式教学向体验式教学转变

    以教材为本的教学理念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灌输式教学,教师单方面教授知识,学生单方面接受知识,学生对劳动教育就是仅仅停留于课本,接受着来自教师和教材的由外向内的理论灌输。面对社会政治的新变化和社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高中劳动课程重点关注学生的生活,注重在生活中提炼和挖掘劳动教育的素材,同时不盲目的只着重于个人本位,而是强调在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劳动教育服务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向社会良好公民发展。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创建和谐平等的关系,与学生相互信任,共同分享。将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的分享,特别是在行为习惯的自觉上,促进劳动落到实处,取得积极实效,让课堂文化积极发展,向学校文化、社会文化靠近,全程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参与,让劳动教育课程走向专门化的精神文化创建活动。持续稳定的劳动教育课程向动态的精神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发展,教师或学校给予鼓励和支持,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引导和帮助,在教育中更加主动地参与实践,突破细节,本着自下而上的原则,除了让学生获得认知之外,更重要的是劳动教育在生活中的体验,现实社会生活成为劳动的最佳现场。劳动教育课程来源于生活,在围绕生活问题进行劳动的同时,更要发挥其为生活服务的特性。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劳动教学的重视和学习需要教师的积极配合,而孔子的乐学思想是我国教育智慧银河中的一颗闪烁繁星,在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课程中,具有历久弥新的教育意义。由此,在对学生进行劳动理论教授的同时,可以结合乐学思想的各个层次,坚定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积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但注重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更全面培养学生在劳逸结合方面的意识,为未来长久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克松,熊晴.走向跨界融合: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认识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2):57-63.

    [2]苏飞跃,杨昌弋.新时期劳动教育课程价值的重构与实践[J].中小学德育,2018(7):12-15.

    [3]吴林妹,路兰英.新时代普职融通的综合高中加强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实验中学的实践探索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4).

    [4]王秀玲.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体系的系统论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20(1):93-96.

    [5]赵健杰,刘向兵.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课程建设[J].北京教育:高教版,2020(2):14-17.

    [6]郭杰惠.新时代劳动教育评价改革的思考与实践[C]∥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0.

    [7]周丽红.新时代高中劳动教育校本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与探索:以“中草药芳香油提取”项目为例[J].基础教育参考,2020(4):38-40.

    作者简介:卢应涛,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