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中学生话语权的缺失与构建
张茜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4-000-01
摘 要 学校体育中学生话语权主要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所具有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见解的权利话语。课堂教学惯性的影响、体育技能教学的局限性、安全隐患作用的局限性是学生体育话语权缺失的原因,从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提高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等方面来构建学校体育中学生话语权。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学生话语权 缺失 构建
学校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话语是其主体表达自身思想、情感、见解的主要方式。本文从学校体育角度出发,探讨学校体育中学生话语权,试图在剖析学生话语权缺失的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促进学生话语权的张扬,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身心健康,为体育强国之梦献上绵薄之力。
一、学校体育中学生话语权缺失现状
(一)学生话语权的失语
在体育课上,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况是教师对课堂话语的完全支配,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课程安排。有些学生表示自己在请示老师安排体育比赛或者技能学习课时,教师在无法保障安全系数高的情况下是以否定的回答,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从满怀激情到激情冷却,于是较多呈现的课堂现状是教师如何安排,学生就如何做的情形。失语的学生话语权使体育课堂成为独角戏的舞台。
(二)学生话语权的被动现象
教育部门对于学校体育有着大大的政策支持和改革,但在文件的颁布和实施上,衔接不完善,监督力度把控不足。在循环往复的学习氛围熏陶下,教师以安全第一来选择学生的教学内容,使之技能性、运动量大大减少。学生对课程所代表的解读建立在封闭性的基础上,在被固定于狭小的意识空间里,习惯于被指挥,将教师的安排视为“圣旨”虽然会存在反感,但又不得不接受。
二、学校体育中学生话语权缺失原因
(一)课堂教学惯性的影响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教师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无上的权威,为此,教师在一定的程度上承担着传承知识的重任,尊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对于教师话语认同,本着尊重的态度,只要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这种安排的教育习惯已成为学校体育的常态。学生缺少了思考的意识,课程的安排是教师的责任,教师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安排适合他们的课,而往往忽略了他们自身的喜好。这种课堂习惯的养成从他们接受教育时便开始了,听从教师的安排,教师的话语权无处不在,因此,学生话语权的缺失现象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二)体育技能教学的局限性
体育教育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但在学校体育中,大多数是以增强体质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教师教授体育技能的课程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发展兴趣爱好的选择范围减少,与之同时,场地的局限、器械的局限等致使体育技能教程的实施存在局限性。正是由于学生选择范围的减少,在有限的范围内,学生在应有的教育下,其选择技能知识学习的机会减少,因此学生的话语权就更加薄弱。
(三)安全隐患作用的局限性
体育课程比于其他课程的异同点在于体育课程的约束性弱,学生活动空间较大,教师对课堂的安全把控较弱。由于学校体育教学安全是发展变化的,在一定条件下安全状态可以转化为不安全状态。人的认识的变化、场地器材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管理等因素的变化都是引起安全状态变化的原因。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学校体育的安全隐患大大增加,学校在保障了学生安全的同时也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发言权。
三、学校体育中学生话语权重建
(一)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话语权的缺失不仅意味着学生言说欲望、言说能力的丧失,也意味着其主体性的丧失。主体意味着责任、义务和权利,学生话语权的建构需要学生对自我在教育中作用的再认识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行动者,是体验的主体,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思考、理解和表达,有自己构建的话语世界。
(二)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过程,而且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见解的过程,在学校体育中,师生双方都有发言权,都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为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秉承对学生一视同仁的情况下多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营造平等的对话空间,尽量的多去发现和了解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体育课程才能成为增强体质,增强身心健康,培養意志品质的课程。
(三)提高学校体育教学安全
目前学生、教师、领导的安全情感、安全意志和安全行为低下但其安全意识较高。提高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的对策主要有转变体育观念,形成正确体育观并加强安全教育,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安全能力加快场地器材建设,消除安全隐患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加强安全管理增加体育经费投入端正教师工作态度,增强教师责任心加强体育课安排的合理性加强安全评价,监督、检查促进学生、教师、领导平衡发展,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安全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等。
参考文献:
[1]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07-108.
[2] 刘韬.中国学校体育百年话语分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3] 李介.论课堂中话语权平等问题[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