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由内而外”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戴红娟
留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皆规则:玩个游戏,有游戏规则;走个路,有交通规则;说个话,有文明用语规则……那什么是规则呢?《现代汉语词典》上有三种解释: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律,法则;在形状、结构或分布上合乎一定的方式。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规则”取第一种意思,即俗话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的“规矩”。
心中有规则,往往能使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的交往融洽和谐。各种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们的行为,同时又保障着我们的权益。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行为的持久性也不强,如何让遵守规则从“他律”变成“自律”的行为呢?由内而外地培养规则意识在此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苏教版《道德与法治》第9册《心中有规则》一课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逃生游戏,识规则之妙
在教学《心中有规则》这一课时,首先创设“火场逃生”情境,引导学生来玩“火场逃生”的游戏。选择细颈瓶作为火场,大个的珠子分别用线串起代替被困火场的人员。老师一声令下,各组的被困人员(珠子)就得想办法从火场(玻璃瓶)快速逃生。因为事先没有给孩子商量的机会,所以在逃生的过程中,各组的表现参差不齐。有几组的珠子都被卡在瓶口,动弹不得;有几组由于用力过猛,扯倒了瓶子;而有一个小组却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顺利完成任务。这是为什么呢?在对最后一组组员进行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组孩子并没有像其余小组一样争先恐后地想一下子逃离火场,而是很有默契地一个接着一个地从容离场,所以他们成功赚取了每位队员逃生的机会。此组同学的经验分享无不向我们透露:我们按照不拥挤、有序退场的规则办事,所以我们的胜利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小小一个游戏,不知不觉就拉近了孩子们和规则的距离,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再现生活,品规则之力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可以利用视频再现2003年抗击非典的感人现场以及抗击非典的喜人成果。通过直面画面,让学生初步感受规则的力量。接着,通过回忆抗击“非典”时制定的规则,让学生重温规则的力量。课前的调查,让他们了解到当时制定的规则不仅包括戴口罩、量体温、发热隔离,而且更包括控制人口流动、外地回来先隔离、少去公共场合、不请客吃饭、不吃野生动物……虽然孩子们没有亲自经历非典的现场,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画面的视觉冲击,音乐的听觉享受,无不让孩子们心灵震颤。
震颤过后的是思考,我不仅引导他们想象坚守在第一线的医生护士要遵守哪些规则,是如何做到的,而且引导他们设想:如果当时没有制定这些规则,或虽有规则,但自觉遵守的人太少,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生命面前,规则显得尤为重要。有没有不把规则当回事,拿生命开玩笑的人呢?你能举例说一说吗?孩子们谈得最多的就是车祸的话题。车祸猛于虎,为什么每天都有这么多鲜活的生命丧生车轮之下呢?还是因为“他律”的交通规则未能成为“自律”的行为而惹的祸。
三、品析故事,感规则之严
课上,我让学生认真聆听一则关于规则的故事,借此让学生感悟对规则的认识。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哈佛大学是世界著名的大学,有一套严格的校规来保障学校正常运作。其中有一项校规就是学生在图书馆借阅学校珍贵图书只能留在图书馆阅览,不得带出图书馆一步。17岁的约翰借阅了两本珍贵的图书,当天没有看完,便违反校规带出了图书馆,准备看完后再偷偷放回去。当天夜里,哈佛大学图书馆发生了火灾,所有图书焚烧一空,而学生带出的两本图书却因此得以保留。没有人知道学生把学校最珍贵的图书带了出来,他完全可以据为己有,但他仍然向学校交出了两本珍贵的图书。学校其他领导听说此事后,都感到庆幸不已,甚至有人提议表扬约翰的品德……”故事讲到这里,我让孩子们试着猜测约翰接下来的人生。不管孩子的答案是什么,我都不急于评价。最后,当我把故事的结尾“哈佛大学召开校会,校长对该学生提出了表彰,对他保留了学校最珍贵的图书表示最高的谢意,然后当众宣布开除这名学生”展示在大屏幕上时,明显发现好多孩子都倒抽一口凉气。“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有效。”这是雷里厄克校长说的话,也是哈佛的办学理念,更让人感受到规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四、关注生活,守规则之行
认识了规则的重要,体验了规则的力量,感受了规则的严厉,学生的内心是澎湃的,此时趁热打铁,培养他们守规则的行为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因此,我引导他们关注生活,自我反思,讨论作为一名小学生,哪些规则是我們应该遵守的。这些应遵守的规则中,反思自身哪些方面做得还可以,哪些地方的确做得不够,有待进步。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异常活跃,有的反思自己随意拿人家东西的错误行为,有的反思在公共场合喧闹的行为,有的则反思考试中的作弊行为……学生对规则的认识显然已经达到约束自己言行的境界,很好地达到以知促行的效果。
著名哲学家康德曾经这样说过:这个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深深震撼,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只有注重结合学生实际,从内心到行为逐步培养,以知促行,以行见品,使其逐步建立起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进而养成生活规则意识,从而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