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制措施
李霞 徐洪星 管同恒
摘要:主要介绍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综合防制措施,旨在降低传染性法氏囊病对鸡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程序;防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31? ? ? ? 文献标识码:B? ? ? ? 文章编号:1007-273X(2020)07-0021-02
近年来,禽养殖业已逐步集约化、规模化,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措施不达标,导致部分禽群处于亚健康状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理的病毒性传染病,因该病在1957年首次确诊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因此又称之为甘保罗病(Gumborodisease)。该病不仅使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该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现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对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防制对策进行以下探讨。
1? 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为2~3 d,易感鸡群感染后突然发病,病程一般在一周左右,典型发病鸡群的死亡曲线呈尖峰式。病初可见个别鸡突然发病,精神不振,1~2 d内可波及全群,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蓬松,翅下垂,闭目打盹,腹泻,排出白色稀粪或蛋清样稀粪,内含有细石灰渣样物,干涸后呈石灰样,肛门周围羽毛污染严重;畏寒、挤堆,严重者垂头、伏地,严重脱水,极度虚弱,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后期体温下降。发病后2~3 d病鸡死亡率呈直线上升,4~6 d达到死亡高峰,后迅速下降。
2?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鸡严重脱水,胸肌和腿肌常见刷状或线状出血,肾脏肿大,呈花斑肾,并有尿酸盐沉积;法氏囊的变化最为明显,感染4~6 d法氏囊肿大,可见出血或有淡黄色的胶冻样渗出液,感染7~10 d法氏囊萎缩。变异毒株只引起法氏囊迅速萎缩,超强毒株引起法氏囊严重出血、瘀血,呈紫葡萄样外观;肌胃和腺胃交界处常见出血点或出血斑。
3? 综合防制
3.1? 饲养管理
日常搞好消毒工作,要有至少3种以上消毒液交替使用,消除周围环境和圈舍中的病毒,降低鸡群感染机会。常用消毒液的用法、用量见表1。供给鸡群全价日粮,满足其营养需要,增强机体体质,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改善鸡舍的环境卫生,定期对鸡舍内外环境、用具等消毒。控制好鸡群密度(冬季12~13 只/m2),加強通风换气和防寒保暖。采用“全进全出”制饲养模式。
3.2? 药物预防
目前农业农村部规范兽药GMP后,西药抗病毒如金刚脘胺、利巴韦林等禁用于兽药中,所以现在没有防治法氏囊的特效药。日常可拌入一些中草药,来增强免疫力,消除体内毒素,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清瘟败毒散、扶正解毒散等,日常每吨饲料添加6 kg,蛋鸡每隔一个月使用5~7 d,肉鸡每隔一个月使用4~5 d。
3.3? 疫苗预防
由于各鸡群状况和自然环境不同,没有适合于所有鸡群的免疫程序。常规的免疫程序如下(供参考)。
蛋鸡:12~14日龄法氏囊中强毒力疫苗滴口或饮水,1羽份/羽;18~21日龄法氏囊中强毒力疫苗滴口或饮水,2羽份/羽。
肉鸡:12~14日龄法氏囊弱毒苗滴口或饮水,2羽份/羽;16~20日龄法氏囊弱毒苗滴口或饮水,2羽份/羽。
3.4? 治疗方法
一种方法是注射卵黄抗体。该方法在生产和使用中应注意如下事项:①卵黄抗体的制备比较简单,因此,用户在选用抗体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保质期内的抗体。②病情不同给药方式也不同,把卵黄抗体直接加入水中给鸡饮用,病情可能越来越重,也可能恢复正常,决定于病鸡体质及病情。③给种鸡注射囊源灭活油乳剂灭活苗比单纯注射囊源灭活苗好,能保持较高免疫水平。
另一种方法是支持疗法:①饲料中蛋白质水平降低到15%,多维素加倍。②使用抗病毒、抗菌药物(鸡群不宜使用磺胺类、喹乙醇等毒性较大药物以及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损害肾脏药物),并添加保肾药。③新城疫Ⅳ系苗2~3倍量饮水免疫。
另外,还可使用以下中草药配方。①黄芪300 g,黄连、生地、大青叶、白头翁、白术各150 g,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加5%的白糖,供500羽鸡1次饮用, 1次/d。②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各200 g,黄芩、黄柏、金银花、甘草各100 g,藿香、石膏各80 g,煎水供300~500羽鸡饮用。③生石膏130 g,生地、板蓝根各40 g,赤芍、丹皮、栀子、元参、黄芩、连翘、黄连、大黄各30 g,甘草10 g,水泡0.5 h,加热煮沸,文火煎15~20 min,共煎2次,每次得药液1 500~2 000 mL,合并让300羽鸡自由饮用(1 d的量)。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鸡病越来越复杂,但法氏囊在以后几年内仍是危害养鸡业发展的重要疾病,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降低法氏囊对养殖户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