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指导性”教学原则的启发与思考

    【摘要】“非指导性” 教学原则认为教学要为学习者提供一种人道的、愉悦的环境氛围,强调学习者是学习的中心。教师教学中要以一个“完整的人”的身份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使其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有效统一。本文通过浅析学生个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自我发起学习、教学效果可渗透性和学生自我评价四方面的内容,对融洽、诚意、开放、相互支持课堂教学环境下的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个人参与;自我发起;可渗透性;自我评价

    【作者简介】杨亚平(1979.09-),男,汉族,甘肃镇原人,甘肃省庆阳市黄官寨实验学校,一级教师,大专,研究方向:中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原则认为有“意义学习能把逻辑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概念与经验、观念与意义等结合在一起”。这一原则还指出,当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学习时,他就是在以一个“完整的人”充分调动自己所有潜能投入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下面围绕个人参与、自我发起、可渗透性和自我评价四方面基本内容,结合作者自己教学经历和教研观察总结,谈谈“非指导性”教学原则对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启发和思考。

    一、 教师要具备把学生“卷入”教学过程的心理准备和实践自觉

    绝大多数人认为备课和上课都是教师的天职,与学生无关。很多时候教师自己也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自然很少去“麻烦”学生。这个观点没有错。实则,“非指导性”教学原则倡导学生参与教师教学活动过程,与教师共同承担教与学的责任,一起制订教学计划、一起参与课堂管理、共同拟定质量检测等教学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发言发声”,最大限度参与教师教学活动过程,避免教师大包大揽,真正把教学活动转变为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现实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尝试做起。

    1.教师要视学生为课前的好参谋。新学期伊始,教师可以邀请自己所教班级有着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的学生代表一起探讨教学计划、施教策略和目标任务等,然后呈现在教案上,作为师生共同的“行动纲领”,双方都沿着这个纲领持之以恒向前走。当然,教师开启新单元、新章节、新知识教学时,也可以尝试这个做法。开始尝试阶段,教师可以用问卷的方式进行探讨,既可以是口头交流,也可以书面沟通,力求简单易行,不给师生双方造成额外压力和负担。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确保教師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因材施教、以学定教,保证课堂教学生动鲜活。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蕴藏在学生中间的无限智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2020年10月份,学校开展的“聚焦课堂教学研究,助力教师专业成长”英语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三名教师在教授“What can you do?”单元学习时,课前分组给学生布置了“画图展示自己才能”的预习任务,课堂上充分利用小学生稚嫩却十分富有想象力的画作。每当孩子们看到屏幕上呈现出自己图画,他们就自告奋勇上台,自信大方和全班学生互动操练。“I can draw cartoons .What can you do ?”台下尽是举得高高的小手,伴随的是此起彼伏的抢答声。整节课学生情绪饱满,精神愉悦。课后交流得知,几名老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来源于学生的建议和想法。

    2.教师要视学生为课堂的好助手。教师始终要相信学生就是课堂教学最好的资源。教师自身要具备资源意识,要把学生资源牢牢抓在手里,遇到教学瓶颈,只要挥一挥手,便会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窘境,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所以,教师在平时备课中首先要做到“备学生”,主要围绕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重点做到“六备”,即备学生的知识基础,备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备学生能力和兴趣点,备学生的情感因素,备学生的身心特征,真切把备学生装在心里,放在学习的中心位置上考量。教师要在教学环节中给学生“留白”,不回避教学缺憾,可以在某些教学活动中刻意留给学生展示才能、智慧和热情的机会。2020年10月份开展的黄官寨实验学校-北街实验学校化学学科教师课堂教学交流研讨活动中,北街实验学校的张老师在执教《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时,为了直观演示实验过程,他当场邀请2名学生到实验桌前协助准备仪器、连接装置、收集气体等工作,上台做自己的助手。2名学生操作规范科学,配合默契,不忘给同学示意强调实验过程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这不仅现场生动呈现了实验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添了教学魅力。

    3.教师要视学生为课后的明镜。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同样道理,教师课后应该有站在学生“平面镜”前面“成像”的勇气和职业习惯:教师课后可随机采访几名不同学力的学生,了解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鼓励学生对自己教学提出改进建议。当然,教师也可以借鉴Helen女士的做法进行自我反思。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VSO)的Helen女士在我市开展在职英语教师培训时,通常以这样三个问题和被培训老师交流课堂教学:“您认为自己今天的教学成功之处有哪些”“您认为自己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如果第二次执教这节课,您会做哪些变化和调整”。我们认真研究这三个问题就会发现它的价值。这其中既有对教师辛勤付出的客观肯定,也有敦促个人反思的忠告,更有引领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的计划与承诺。实践时间久了,这三个问题也是教师走上记录教学日志的良师益友。

    二、教师要秉持学习是学生自我发起的教育理念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课堂教学中温馨的学习环境、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谐的师生关系等都是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外因,真正能引起学生学习欲望和动力激发的是学生心底对未来生活无限憧憬所迸发的强大力量。“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我们不否认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和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价值。

    如何让学生自我生成学习欲望?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尝试,一是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突显对学生人生理想和前途教育,尤其是针对学习相对吃力的学生,要多俯身帮助,侧耳倾听,交心谈心,帮助学生渡过学习难关,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二是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搭建分享、交流、展示、反思平台,鼓励学生之间开展传、帮、带,倡导比、学、赶、帮、超等竞赛式学风,久久为功,树立学科榜样学生,引领全体学生向前走。三是教师要践行分层教学,从备课源头就充分考虑既面向全体施教又不忘因材施教,把学生牢牢装在心里,坚决落实“六备”备课观,课堂教学摒弃灌输式、填鸭式和“一刀切”,力争做到“量体裁衣”,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下功夫。当然,对于学科优异的学生,不忘“偏吃另喝”“另起炉灶”,使其每节课满载而归。我校的慕老师潜心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大力践行分层教学,深度实践学生成就“五分”“三分”论,和她的“蜗牛”学生们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感人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三、 教师要高度认识课堂教学的可渗透性原则

    通俗地讲,课堂教学的可渗透性是指课堂教学不能仅仅聚焦在对知识的一味灌输和死记硬背上,教师应该坚持立足小课堂、成就大教育,力求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发生系列变化,从而明白一些求知、做人、处事的道理。这方面我的理解,一是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反复咀嚼,深刻领会,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命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课堂真正变成培养完整的人的精神高地。二是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不同学科核心素养的侧重点不同。李老师执教的“I a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在全市英语学科德育精品课遴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她的课堂教学除了一些基础目标之外,还把教会学生正确理性选择朋友和朋友之间真诚友好相处作为教学目标的最高呈现。所以,李老师的课气象非常宏大,也非常吸引学生。学生犹如与美好友谊相遇、和知心朋友携手旅行。三是课堂教学只有实现与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园文化结合,才能培养代表学校品质的好学生。因此,教师课堂教学不能偏离学校文化,不能游离于学校文化之外。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产生的合力,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作的房子一樣倒塌下来。学生乃至家长只有认同学校文化和教育思想,才能实现家校共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 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自我评价的价值

    学习评价是对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的直观反映。我们通常所说的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要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总结性评价的传统模式,转向注重学生日常学习态度、思想认识、理想信念、拼搏精神、协作能力等评价。一些教师尝试的“借你一分”试卷评判方式就是基于对学生学习过程努力状态的充分肯定,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是承认学生差异而采取分层教学,实现多元化评价。这就要求教师高度认识“胡子米子一把抓”教学方法的误区与弊端,根据学生真实学力状况确定不同要求的教学目标。三是实现由教师评价学生向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我评价转变。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我们知道自我评价是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期望、品德、发展状况、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进行判断与评估,是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完善自我的动态过程,通常以口头阐述和文字叙述两种形式呈现。在实际操作层面,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明确自我评价的目的性,教师要说明自我评价的目标,明确告知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为教学任务的落实和目标的达成提供保障。二是要突出激励性,教师教会学生客观全面认识自己,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好大喜功,做出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乐学”“愿学”积极心理的建构。三是评价要力求新颖。学生除了用显性指标评价自己之外,还可尝试用体态类和行为类隐形指标进行自我评价。尤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新颖动态、丰富鲜活的自我评价可以帮助他们树立阳光自信、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使他们一直处于学习的思维活跃、渴望成功的“稳定区间”。

    结语

    “非指导性”教学原则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和主体,教师不以高高在上的指导者自居,而是以平等身份为学生学习创造条件,信任学生,促进良好学习气氛,营造安全、融洽、诚意、开放的学习环境,保障学生充分思考研究、感受学习快乐、自主思考的心理自由。广大教师只要坚持实践探索,边做边想边改,课堂教学才会焕发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胡落.非指导性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吴启迪.“非指导性”教学思想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