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加强国企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

    高超 魏涛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催生了经济的升温,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空前的挑战,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也不例外。基本此,本文就大数据时代下国企如何加强党建工作进行探讨,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国企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國企党建工作;对策与建议

    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人们的生活、工作更加便利高效,我国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这全新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工作方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当今,信息的传播速度及范围超乎想象,人们不用走出家门便可知天下事,涉及工作及生活中的诸多琐事均可通过网络线上办理,如公司注册网上申报、网上缴纳水电费、网上订票购物等等,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不一而足,这是新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带来的福利,但不可否认的是,与此同时,新时代新事物有利必有弊,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觑。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突破瓶颈,乘风破浪,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是本文要探讨的主内要内容。以下强调大数据时代下加强国企党建工作的意义,深入分析国企党建工作在大数据时代下遭遇的阻碍,探讨和研究加强国企党建工作的对策。

    1大数据时代下加强国企党建工作的意义

    1.1引领国有企业发展的方向

    国有企业管理中党组织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企业的运营、发展均离不开党的思想指导,尤其进入大数据时代,国有企业在运营模式、管理理念等方面均面临新时期企业变革新的难题,这对已适应了市场经济环境而今又处于经济全球化局势下的国企而言无异于再次冲击。面对当前全新的经济形势,党建工作的加强与完善无疑是突破这些难关的基础,引领国有企业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巩固行业地位,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准确把握好政治方向,处理和协调好行业间、竞争对手间、合作伙伴间的关系,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加强国企党建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模范的带头作用,在其作用下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得企业上下员工卯足干劲、拧成一股绳,努力攻克难关,潜心科研开发,推动国有企业在大数据时代下向着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发展,体现党建工作在国企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1.2进一步强化大数据时代下的基层党组织

    基层党组织牢固的根基离不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其作用的积极影响下,不仅增添了新生力量,使得基层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组织根基更加稳固,还有利于引领国企基层员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转型期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号召,让企业在高度开放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竞争的国际国内市场中,充分保持我党的优良传统,不受网络时代外来多种文化糟粕的冲击和影响,从而使党建工作与现代化的企业文化建设相互融合,继续发挥其在企业良性发展、员工工作与生活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作用。

    2大数据时代下国企党建工作面临的阻碍

    2.1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广泛传播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给国企党建工作的开展与宣传带来了方便,但同时微博、论坛、微信、QQ、及各类自媒体等众多新兴媒体的出现,充斥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信息分享的渠道不再似以往局限于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言论更加自由,每个人都可以是“记者”“作家”,发表自己的观点,上传视频,转发信息等,信息传播迅速,辐射范围广阔,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这些信息良莠难分、真假难辨,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不可避免的对党建工作造成影响。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国企党建工作应充分发挥信息传播的积极影响,努力遏制其负面影响,通过舆论引导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提高党建工作管理水平。

    2.2多元组合价值形态的影响

    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社会环境随之产生巨变,大数据时代不仅人们的社交方式、工作及生活均发生改变,还对人们的思想、价值形态、社会氛围产生影响。以往下级服从上级的传统思想模式已然成为过去式,在当前多元组合的社会环境下,每个人的思想范畴既独立又与他人存在着差异性,每天面对扑天盖地的海量信息,每个人对信息的反应不同,内心的想法自然也各不相同。因此,国有企业思想及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及发展是否牢固,对党建工作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

    2.3党建工作宣传形式亟待创新、信息传播的渠道有待拓展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宣传形式多以会议、组织活动、与党组织交流、阅读文件及内部报刊等形式来进行宣传,企业员工以此来获取相关信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企业员工获取信息更加方便,热衷于通过网络、大众传媒等多种渠道来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借助浏览网友评论结合自己的分析进行判断,最终得出结论,以致国企党建宣传工作难以达到预期。同时,对基层党员的教育以及发展和培养后备力量而言,新生一代企业员工对自由开放的学习和交流模式早已习以为常,对于会议或集体活动缺乏足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这对发现和培养高素质且具发展潜力的党组织成员造成阻碍。因此,创新国企党建工作宣传形式、拓展信息传播渠道迫在眉睫。

    2.4大数据时代下,国企党建工作人员思想理念及工作方式有待提升

    尽管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进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与之相应的是工作人员的思想理念及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掌握先进的工作方式。党建工作也是如此,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的宣传及工作的开展和落实需要党建工作人员改变传统而固步自封的思想理念,掌握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相关技术,努力提升和完善自我,以免党建工作受自身技术水平所限而受到制约。此外,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下,以往惯用的集中宣讲和解读文件精神的模式,不仅与国企党员干部的工作时间产生矛盾,还不利于党建工作效率的提高。

    3大数据时代下加强国企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

    3.1借助大数据技术掌控舆情、引导舆情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传播是一枚双刃剑,有利必有弊,如何趋利避害,引导国企员工受到信息的正面影响,这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因此,应基于员工对不同信息的需求,借助云计算等相关技术广泛收集具价值的信息,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平台的功能对舆情进行监控,继而掌控和引导舆情,推动党建工作的开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一是国企党建工作数据库的构建,可采取云存储等相关技术来完成。二是数据库信息的采集,包罗万象,可以是外部的社会新闻时事、内部的经营管理、行业领域的市场信息、国企员工工作生活等多方面数据。三是舆情监测及分析均可以大数据技术来实现,适时预测和了解员工思想动态,掌握其关注点。四是根据对舆情监测结果的分析,制定具前瞻性或预见性的宣传方案和计划来引导舆情,让党建工作在国企发挥稳发展、促和谐的作用。

    3.2将意识形态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牢固国企共同价值观

    企业文化建设是国企向外界传递的企业的内涵,在党建工作宣传中,可增添一些以企业文化来修身的实践活动,包括工作责任感、道德修养等意识的培养,利用网络的宣传效应,让企业员工受到教育,形成牢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整体意识形态,以纠正错误或偏移的价值观。当企业员工在具体的文化活动中感受到整体意识形态的影响,起到约束其自身行为的作用。

    3.3创新国企党建工作宣传形式,拓展信息传播渠道

    党建工作要想得到完善,其宣传形势就应不断创新,使其能聚焦国企员工的注意力,吸引更多具优秀潜能的后备力量,同时党建信息的传播渠道也应不断拓宽,以企业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提高宣传的力度和深度,方可突破党建工作目前的瓶颈状态。在大数据时代下,可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通过通讯设备、企业内网、新媒体平台、企业党建公众号等多种渠道进行党建工作的宣传,不仅可拓宽党建宣传工作的覆盖范围,还可方便企业员工在自己熟悉和热衷的社交平台上浏览和学习党建工作的宣传内容,参与互动,发表个人观点和建议,还能提供给党建工作对象信息咨询等服务。

    3.4充实党建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必备技能

    在大数据时代下,人才的作用不容忽视,其知识结构全面与否、实用技能娴熟与否关系到其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因此国企党建工作的完善需要加强对党建工作人员的培养。企业应合理安排和配置相关岗位人员,做到人尽其用,让党建工作人员在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还应重视对其的培训和考核,通过相关课程及内容培训,充实其知识结构,提升其必备技能。再借助岗位考评激励机制,激发起进取心,采取自学、进修、外送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自我,掌握新时代党建工作的相关技术,全面创新党建工作的同时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对知识与技能的需求。

    綜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人们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国企党建工作在面临社会环境变化、员工思想观念转变、价值形态多元化组合等诸多阻碍时,应取其精华、勇于挑战、敢于创新,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国企党建工作的强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薄海.大数据时代下加强国企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J].就业与保障,2020(03):31-32.

    [2]糜锡冬.试论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加强和改进国企党建工作的对策[J].公关世界,2020(02):49-50.

    [3]王小雷.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国企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J].现代国企研究,2019(10):209.

    [4]周勇.大数据时代下加强国企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J].现代国企研究,2018(12):195-196.

    [5]马万明.浅析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加强和改进国企党建工作的对策[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04):26-27.

    作者简介

    高超(1983.07—),男,本科,江苏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