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示范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教学效应
摘?要: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以视觉形象传递着思想情感、审美情趣,能够给予人精神慰藉。在小学阶段,美术学科是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主要学科,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其中示范教学的教学效应也受到广泛关注。文章依据课程改革背景,简要分析示范教学的含义,并结合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探究其应用效应,进而分析示范教学的实践途径,以期对提升小学美术课程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示范教学;小学生;美术教学;教学效应
一、 引言
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潜能。但是,小学生由于认知发展特点,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存在局限,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阻碍,因此,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示范教学。示范教学简单来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示范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相应的行动,促使学生在模仿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情感。在小学美术课程改革过程中,示范教学的应用十分普遍,其在教学中的效应也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二、 示范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教学效应
小学生正处于审美价值、审美情趣发展的萌芽阶段,需要积极健康的示范引导,促使他们认识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并初步形成审美判断的标准,为以后的审美体验奠定基础。当前社会普遍提倡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的课堂中,也要将新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运用到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积极地创新出新的教育模式,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将新颖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运用到课堂之中,示范性的教学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如今的课堂上,依旧拥有使用的价值。示范性教学依然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基于此,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采取示范教学对于学生的审美发展能够产生重要效应。
(一)有利于提升小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美术技能的掌握
在小学美术课程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而由于美术学科的特点,单一的语言讲解很容易让学生陷入困惑,这时教师如果采用示范教学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示范性教学是在美术教师上课时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将示范性教学运用到小学美术的课堂中,目的就是将学生培养成具备美术素养,在经过教学之后能够培养出最朴实的美感。然而,以往的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常常都是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们比较注重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过程,对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的互动却缺乏足够的重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充分地运用示范性教学的策略,为了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美术课堂,使小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更加充分。例如在学生学习色彩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认识红、黄、蓝三原色,并通过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在教学中教师采用色彩卡片、图片进行示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接受了色彩的相关知识,并设计调色过程,引导学生掌握了相应的配色技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有利于教学互动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美术是一门充满人文色彩的学科,在实践中各种教学要素之间的互动,能够营造充满人文情怀的氛围,促使学生调动兴趣,参与美术学习与创作之中。在传统示范讲解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教学要素之间的互动比较单一,教师更多的是为学生提出要求,并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完成探究。但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主体地位在示范教学中逐渐凸显,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主体的发展设计活跃的示范学习,促使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在教育学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师生平等的原则,只有营造一个师生平等的原则,才有利于教学互动交流,教师与学生有着良好的沟通基础,才能将思维层层启发与点拨,因此,教师在使用示范性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给学生积极地做好启发和引导方面的工作。这样,在示范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隔阂被打破,彼此的观点的美的展示与探究中相互交织,从而形成了更加活跃、高效的教学氛围。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现代教育强调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而美术作为一门充满创造性的学科,其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使用一些传统的教学工具进行指导,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展示,约束学生的创新想法的实现。教师在将示范性教学运用到小学美术的教学时,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具有一个创新精神,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更为深入地了解,示范性教学虽然是教师主导的课堂,但是也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加深对于小学美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可以帮助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促进学生个性化多方面的发展。针对此,在新课程改革下的示范教学,则凸显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一方面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学习美术基础知识,体会美术作品中创新思想;另一方面则获得了更多的创新机会,在个性表达的基础上,发散思维,提升个性表达能力,让学生在示范中形成创新素养。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动力
自信心是学生勇于自我表达的心理支撑。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能够发现一些学生渴望用画笔表现自己的想法,却由于知识积累、技术方法掌握不佳,而失去了表达的自信。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时,如果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就能使学生拥有学习的动力。针对此,教师通过示范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引导学生逐渐掌握一些美术的专业术语、运用法则,并通过生动的演示,强化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樹立自信心,让学生在勇敢表达的过程中找到自我发展的空间,获得主动表达审美观点的动力。
三、 示范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途径
随着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被一再强调,因此,示范教学的实践应用也需要围绕学生发展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优化,即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发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与创新表达。具体来讲,示范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途径可以从以下几点设计:
(一)针对学生发展,设计示范教学
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是示范教学应用的基本出发点。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从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开放性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示范的过程中也能够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并实现自我表达。例如在点彩相关知识的教学中,課程目标是要求学生利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点法创作一幅画。教师为学生展示有趣的点彩画,并要求学生通过退远、走近的动作,充分感受到色点混合的奇妙,利用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三间色的色点混合,让学生感悟其中的原理,激发对其美好事物的表现,并尝试用自己的理解进行设计。这样的示范不仅能够清晰地告诉学生点彩的方法,还能够为学生创造自我发挥的空间,体验调色的乐趣。
(二)强调多元方法,优化示范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保持开放的思路,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进行示范,以灵活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示范效果。例如教师在学习水墨画动物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为学生设计导入情境,并示范水墨画动物的动态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点画,了解水墨画的独特魅力;再如在手影艺术的学习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手影游戏”环节,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模仿视频中的手影片段,并结合不同的形象,配上台词,呈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艺术表演热情。此外,教师在示范教学还应积极探究,不断拓展,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提升示范效果。
(三)启发深入探究,深化示范教学
在示范教学中,学生需要从模仿逐渐过渡到独立思考,并深入探究知识内容,形成自主表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以示范教学为基础,与学生展开互动,启发学生深入探究,强化示范教学效应。例如在指导学生制作贺卡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以生日贺卡为切入点,结合图例,为学生讲解了折页式、开窗式、单页式等不同贺卡的类型,并通过实物讲解了摄影法、绘画法、拼贴法等不同的表现手法,以调动学生设计兴趣,帮助学生理清设计思路。在示范教学后,则为学生设计探究性任务,要求学生自由选择设计类型与设计方法,以生日为主题,构想贺卡各面的图形及文字,安排好位置,考虑色彩配置,完成整个贺卡的设计,进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审美理解,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四)引导学生创造,拓展示范教学
示范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教师在示范教学中不应为学生设置固定的框架,而是应鼓励学生的创意设计。例如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示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包装设计作品,讲解其中的创意之处,渗透设计理念,并以生活中常见的食品、玩具等为设计对象,鼓励学生创新表达,肯定学生的自主设计。这样的示范教学更利于学生的个性展示,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
四、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示范指导,引导学生在观察、模仿中展现自己的审美个性,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表达审美观念,创造美的形象,进而提高美术课程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姜弘倩.示范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华夏教师,2020(12):52-53.
[2]周丽玲.如何更好地进行美术课堂中有效示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9):39.
[3]明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小学美术示范教学策略研究[J].艺术评鉴,2018(9):150-151.
作者简介:叶菊青,甘肃省武威市,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东槽小学。